從全國“開胸驗肺”第一人張海超,到這幾年此起彼伏的職業病案例,讓人們的目光越來越集中到一線職工的健康上來。對于何以有如此眾多的職工 “中槍”,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是由企業缺乏道德自律,安全意識淡漠所致。職業病問題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管理問題,而是道德問題。不斷有工人染上職業病,是企業為追逐利益罔顧一線職工人身安全,喪失道德底線的丑行。4年前的7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東省考察,在與一些企業家座談時說:“企業家不僅要懂得經營、會管理,企業家身上還應流著道德的血液。”這句“道德血液”的論斷曾在全國企業界引發關于企業道德問題的大討論,至今仍是熱點話題。
關于企業道德,至今存在一些嚴重誤讀。經濟學界曾有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市場經濟的屬性決定了企業逐利的正當性,而企業逐利因而也成為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其管理者的唯一職責就是使企業利潤最大化,只要合乎法律規定,可以采取任何行動。正是這種走在法律剃刀邊緣的“利”字當頭觀念逐漸稀釋了企業血液中的道德成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私與利均屬中性,無所謂好壞,但其分界點卻在于是否侵犯了別人的利益。市場領域所有道德淪喪之事,皆肇因于對市場規則和秩序的破壞、對他人利益的傷害,而不在于“逐利”這個本性,更不在于市場經濟本身。正如茅于軾所言,“當我們談到道德滑坡,不應譴責對個人利益的追逐,而應譴責對他人利益的踐踏。”
對于崗位的職業健康危害,老板們是一清二楚的。但是,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他們把投入降到了最低,對職工的健康安全保護更是漠然置之,將職工的個人利益踩在腳下。無視工人們出現的職業病狀況,不僅不給他們增加任何防護措施,反而強迫工人們在惡劣的環境里加班加點。而對職業危害知之甚少的工人們為了生活、為了拿到自己的工資,只能接受老板的苛刻條件。
讓我們敲響道德的警鐘,從提高企業老板道德觀念入手,用道德的力量約束企業主的行為,用素質的提高敦促企業主重新審視一線職工的職業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