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隨著全國各地高溫補貼政策標準陸續出臺,防暑降溫補貼這項員工福利保障終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為高溫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健康生產提供了法律法規保障,雖然執行的標準高低不一,但仍不失為職業健康工作的一個進步。如今幾年過去了,時下又正值盛夏,廣東省的南方日報、湖北省的荊楚網等媒體對高溫補貼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題報道。不難看出,高溫補貼的落實情況差強人意,最需要給予高溫補貼的從業人員享受不到此項福利,高溫補貼的發放完全取決于公司老板的道德良心,法律法規所賦予從業人員的權利得不到保障,而從業人員又因不愿得罪企業老板又去投訴,即便是投拆了企業,企業受到經濟處罰的違法成本也明顯低于依法發放高溫補貼的成本。加之此項地方法規的宣教力度不大,知曉度不高,多種因素造成高溫補貼的執行落實不到位。
筆者認為,發放高溫補貼作為一項福利保障,作為法律賦予從業人員的權利和對企業的義務責任,從立法到執行落實、監督管理上,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立法方面
按現有的地方政策標準,將高溫補貼納入《中國安全生產法》。此次安法修訂應在遵循我國立法三項基本原則的同時,應在加大弱勢群體保護方面有所側重,在從業人員的權利和企業義務職責上有所側重,在監督管理、處罰力權責劃分和范圍力度上有所側重,從置高點控制、引導企業行為,把握正確的方向,營造強大輿論。在我國經濟體系、模式不斷發生變革的過程中,法律法規作為最基本的約束力,也應與時俱進,不斷變革修訂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尤其是要加大相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根本利益的保障力度和措施。現在的高溫補貼政策均為地方性政策法規,雖然內容具體明確,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執行落實,層面過低、力度過軟,尤其是近年來政府職能部門在不斷合并新生,執法權責歸屬劃分慢了半拍,即便是明確了權責,也存在多部門聯合執法監管的現象,造成初衷與結果相背而馳。
二、監管、執行方面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落實來體現溫暖,再完美的法律也需要遵循才能體現權威和意義。政策的“恩”需要法律的“威”來維護保障。高溫補貼從形式內容上講近乎完美,但缺失了落實執行的措施,看似可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政策,缺乏強有力的監督措施。近年來,我國在加強從業人員職業健康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章立制設立機構,雖然起步較晚,但也不失為保護人員群眾根本利益、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一大進步。但縱然社會發展史,保障從業人員安全工作、健康工作并不是勞動保障的終點站,社會進步科技革新最終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勞動者在安全保障、健康保障的前提下從事生產工作,還應最大限度創造舒適、人性化的工作條件和勞動保障,職業健康工作并不是簡單的職業病防治,而是積極主動地創造更加安全、健康、舒適的勞動環境,配置相應的硬軟件保障,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與雇員的矛盾,降低生產對從業人員帶來的危害,提升勞動者生產保障條件和勞動幸福指數,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社會矛盾降到最低點,從而整體推進社會經濟健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