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的產生是道路建設與運輸領域的一場革命。它對道路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運輸在形式、觀念和效果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將促進交通運輸的安全、環保和高效。如果說因特網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工作方式,那么智能交通將改變人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開端良好尚需加油我國是一個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協調城市規劃、基礎設施規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與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和應用的關系,如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如何使眼前的方案和利益不影響將來的整體利益,是我國發展ITS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ITS的發展是靠應用來促進的。“九五”期間,我國各行業和中心城市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建設、城市發展和國家項目的支持,進行了一系列的ITS開發和應用工作。
目前,我國在高速公路通信、監控和收費系統的建設中都大力引入ITS的有關理念。特別是在收費系統的建設中,交通部緊緊抓住公路收費這個政府和老百姓都關心的問題,以聯網收費為突破口,出臺了聯網收費暫行技術要求,保證了大范圍內的統一和兼容。在ITS的服務領域中,電子不停車收費(ETC)是最先開始應用的領域之一。鑒于ETC在我國的需求,交通部聯合多個省廳開始網絡環境下不停車收費系統的聯合攻關和示范工程建設。
“九五”期間,為配合ITS的開發,交通部還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戰略研究、GPS定位與導駛系統研究、基于GPS的路政車輛管理系統的研究等一系列項目,為今后ITS的開發和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北京市從1998年開始建設新的交通控制指揮中心,北京二、三環路電視監視系統,警車GPS指揮調度系統以及122報警服務系統。這些工程在1999年9月底初步建成,投入使用后收到良好效果,提高了北京交通管理現代化的水平。上海、廣州、大連、濟南、廈門和青島等城市也進行了城市交通指揮控制系統的建設。在此期間,公安部也安排了交通管理指揮系統的開發和應用。
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進公交系統的指揮調度和信息服務是提高公交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智能運輸系統的主要服務領域之一。“九五”期間,北京、上海、杭州和青島等城市開始小規模地在公交車上安裝GPS裝置,試驗有車輛定位功能的調度系統,相當一批城市在公交車上實施了IC卡付費系統。
以國家科技攻關等項目為龍頭,水運和公路運輸開展了與智能運輸系統相關的重大項目研究,例如國際集裝箱運輸電子數據交換和運作系統和示范工程、公路設計計算機輔助集成系統的開發、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公路管理中的集成應用、快速貨運系統的開發、貨運交易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推廣等。這些項目的開發成功地提高了交通運輸系統建設、管理的水平,是進一步開發智能型運輸系統的良好開端。
在“九五”末期,國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開始注意到ITS的發展和市場前景,開始研制一些產品:如車載導航器、視頻車輛識別設備、自動收費設備等。近兩年來,國內一些著名的IT公司和工程公司也因為北京、上海、廣東、山東、四川、重慶等地ITS項目的不斷上馬,開始傾注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進行ITS相關工程應用技術和產品的開發。
這些跡象表明,智能交通系統作為一個產業已經開始逐漸升溫。可以說,“九五”的基礎研究、工程應用開發和市場開拓已為智能交通系統在“十五”期間的工作打下了較好的堅實基礎。但各地還局限于單項的開發應用或者是單項技術的局部應用,非常需要在“十五”期間開展多個系統的集成應用和跨地區應用。
突出重點培育市場為適應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十五”國民經濟發展綱要對建設綜合運輸體系,發展智能交通做出了明確的規劃:
“交通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擴大網絡,優化結構,完善系統,推進改革,建立健全暢通、安全、便捷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發展和完善城市間旅客快速運輸、大城市旅客運輸、集裝箱運輸、大宗物資運輸和特種貨物運輸五大系統,以信息化、網絡化為基礎,加快智能型交通的發展”。
根據國家的總體規劃,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將遵循“結合國情,突出重點,攻克關鍵,培育市場,支持產業,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以交通管理、運營智能化、系統集成和人—車—路協調整合為切入點,依托部門及地方的資源與力量,通過關鍵技術開發、環境建設和示范應用,重點攻克交通智能控制、集成信息服務、專用短程通信、標準規范和智能車路等關鍵技術難點,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模式和技術體系,為中國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應用及產業化奠定基礎,促進中國通過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進程。
盡管ITS的研究與應用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但是中國仍需努力建設并提高其基礎設施水平,在隨后的一二十年間,道路運輸的發展主要依靠增加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然而ITS是世界交通運輸發展的共同趨勢,我們將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同步協調發展我們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和ITS,以便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性,減輕環境影響。中國現代化的道路運輸體系需要建立在完善的道路基礎設施和靈活運作的基礎上。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將為傳統的交通運輸方式帶來一次重大的變革,智能交通系統必將為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相關鏈接
ITS發展的重點內容為實現智能交通系統的長期發展,智能交通系統共用基礎技術開發將聚焦以下幾個方面:智能交通系統評估方法和技術、快速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交通信息采集與融合技術,海量交通數據管理和挖掘技術等。
在8至10個城市和1至2條高速公路完成“城市交通智能指揮控制、交通事故快速反應及誘導系統”,“城市ITS系統集成和應用”,“高速公路綜合管理系統”,“跨省市旅客運輸”等四項ITS(綜合性)示范工程,重點開發智能化交通管理和運營技術、交通誘導和監視技術、集成信息服務、緊急事件自動識別技術,檢驗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效果。
為配合北京2008年舉辦奧運會,在北京進行智能交通奧運專項,重點示范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智能停車誘導系統、智能公交調度管理系統和交通綜合信息平臺。此專項的實施將為奧運交通系統的建設,特別是交通管理系統的建設提供經驗。
在“十五”期間,通過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與應用,與交通運輸相關的各項支持保障系統將在適應交通管理、交通運輸和行業管理的需要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智能交通系統的各個服務領域將取得明顯進展,發展智能交通系統將面臨更加良好的市場及政策機遇。(作者系全國ITS協調指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信息來源:交通安全網
開端良好尚需加油我國是一個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協調城市規劃、基礎設施規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與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和應用的關系,如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如何使眼前的方案和利益不影響將來的整體利益,是我國發展ITS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ITS的發展是靠應用來促進的。“九五”期間,我國各行業和中心城市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建設、城市發展和國家項目的支持,進行了一系列的ITS開發和應用工作。
目前,我國在高速公路通信、監控和收費系統的建設中都大力引入ITS的有關理念。特別是在收費系統的建設中,交通部緊緊抓住公路收費這個政府和老百姓都關心的問題,以聯網收費為突破口,出臺了聯網收費暫行技術要求,保證了大范圍內的統一和兼容。在ITS的服務領域中,電子不停車收費(ETC)是最先開始應用的領域之一。鑒于ETC在我國的需求,交通部聯合多個省廳開始網絡環境下不停車收費系統的聯合攻關和示范工程建設。
“九五”期間,為配合ITS的開發,交通部還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戰略研究、GPS定位與導駛系統研究、基于GPS的路政車輛管理系統的研究等一系列項目,為今后ITS的開發和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北京市從1998年開始建設新的交通控制指揮中心,北京二、三環路電視監視系統,警車GPS指揮調度系統以及122報警服務系統。這些工程在1999年9月底初步建成,投入使用后收到良好效果,提高了北京交通管理現代化的水平。上海、廣州、大連、濟南、廈門和青島等城市也進行了城市交通指揮控制系統的建設。在此期間,公安部也安排了交通管理指揮系統的開發和應用。
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進公交系統的指揮調度和信息服務是提高公交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智能運輸系統的主要服務領域之一。“九五”期間,北京、上海、杭州和青島等城市開始小規模地在公交車上安裝GPS裝置,試驗有車輛定位功能的調度系統,相當一批城市在公交車上實施了IC卡付費系統。
以國家科技攻關等項目為龍頭,水運和公路運輸開展了與智能運輸系統相關的重大項目研究,例如國際集裝箱運輸電子數據交換和運作系統和示范工程、公路設計計算機輔助集成系統的開發、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公路管理中的集成應用、快速貨運系統的開發、貨運交易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推廣等。這些項目的開發成功地提高了交通運輸系統建設、管理的水平,是進一步開發智能型運輸系統的良好開端。
在“九五”末期,國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開始注意到ITS的發展和市場前景,開始研制一些產品:如車載導航器、視頻車輛識別設備、自動收費設備等。近兩年來,國內一些著名的IT公司和工程公司也因為北京、上海、廣東、山東、四川、重慶等地ITS項目的不斷上馬,開始傾注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進行ITS相關工程應用技術和產品的開發。
這些跡象表明,智能交通系統作為一個產業已經開始逐漸升溫。可以說,“九五”的基礎研究、工程應用開發和市場開拓已為智能交通系統在“十五”期間的工作打下了較好的堅實基礎。但各地還局限于單項的開發應用或者是單項技術的局部應用,非常需要在“十五”期間開展多個系統的集成應用和跨地區應用。
突出重點培育市場為適應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十五”國民經濟發展綱要對建設綜合運輸體系,發展智能交通做出了明確的規劃:
“交通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擴大網絡,優化結構,完善系統,推進改革,建立健全暢通、安全、便捷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發展和完善城市間旅客快速運輸、大城市旅客運輸、集裝箱運輸、大宗物資運輸和特種貨物運輸五大系統,以信息化、網絡化為基礎,加快智能型交通的發展”。
根據國家的總體規劃,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將遵循“結合國情,突出重點,攻克關鍵,培育市場,支持產業,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以交通管理、運營智能化、系統集成和人—車—路協調整合為切入點,依托部門及地方的資源與力量,通過關鍵技術開發、環境建設和示范應用,重點攻克交通智能控制、集成信息服務、專用短程通信、標準規范和智能車路等關鍵技術難點,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模式和技術體系,為中國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應用及產業化奠定基礎,促進中國通過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進程。
盡管ITS的研究與應用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但是中國仍需努力建設并提高其基礎設施水平,在隨后的一二十年間,道路運輸的發展主要依靠增加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然而ITS是世界交通運輸發展的共同趨勢,我們將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同步協調發展我們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和ITS,以便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性,減輕環境影響。中國現代化的道路運輸體系需要建立在完善的道路基礎設施和靈活運作的基礎上。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將為傳統的交通運輸方式帶來一次重大的變革,智能交通系統必將為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相關鏈接
ITS發展的重點內容為實現智能交通系統的長期發展,智能交通系統共用基礎技術開發將聚焦以下幾個方面:智能交通系統評估方法和技術、快速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交通信息采集與融合技術,海量交通數據管理和挖掘技術等。
在8至10個城市和1至2條高速公路完成“城市交通智能指揮控制、交通事故快速反應及誘導系統”,“城市ITS系統集成和應用”,“高速公路綜合管理系統”,“跨省市旅客運輸”等四項ITS(綜合性)示范工程,重點開發智能化交通管理和運營技術、交通誘導和監視技術、集成信息服務、緊急事件自動識別技術,檢驗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效果。
為配合北京2008年舉辦奧運會,在北京進行智能交通奧運專項,重點示范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智能停車誘導系統、智能公交調度管理系統和交通綜合信息平臺。此專項的實施將為奧運交通系統的建設,特別是交通管理系統的建設提供經驗。
在“十五”期間,通過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與應用,與交通運輸相關的各項支持保障系統將在適應交通管理、交通運輸和行業管理的需要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智能交通系統的各個服務領域將取得明顯進展,發展智能交通系統將面臨更加良好的市場及政策機遇。(作者系全國ITS協調指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信息來源:交通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