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表哥打來電話,結束了一天的忙碌,閑聊敘舊。表哥是一家大型企業的資深焊工,從事焊工工種十年有余。出于職業習慣,我詢問他佩戴的個體防護用品情況,表哥不以為然的說:“我們企業用的都是好牌子,肯定沒問題”。我堅持讓他把佩戴的防護用品拍照發給我看,果不其然,都是好品牌:口罩和自動變光焊接面罩是3M、手套是霍尼韋爾、防護鞋是代爾塔,還有整套的焊接阻燃,真的是豪華裝備,全套防護價格不低!
可我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表哥所佩戴的3M口罩僅是能過濾焊接煙塵的KN系列過濾口罩,這款口罩對于焊接所產生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毫無抵抗力。是這個企業不愿意做好職業健康防護嗎?并不是。企業不是不想做到位,而是不知道如何做。
把企業的采購人員帶進琳瑯滿目的防護用品商城,很多人都是懵的,他們雖然知道自己的需求,卻不知如何選擇。以“口罩”為例,企業只知道要購買口罩,卻不知道什么工種什么環境下應該佩戴什么規格的口罩。
品牌好,就一定合適嗎?——
很多企業在選配PPE時,都面臨這樣的困惑:明知作業環境中需要配備相應的PPE,但也只是模糊的需求,對PPE的產品性能更是不懂,導致盲目選配;PPE的供應商,懂產品性能,但對企業作業環境中的危害因素不清楚,對危害因素的指標數值不清楚,導致盲目推薦。
供應商盲目推薦,需求方盲目選配,造成供需無法精準匹配:要么防護過度,造成采購成本浪費;要么防護不足,起不到防護作用。
我國對個體防護的選配有一系列的標準:《個體防護裝備配備基本要求》(GB/T 29510-2013)、《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11651)、《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T18664)、《防護服裝化學防護服的選擇、使用和維護》(GB/T24536)、《手部防護防護手套的選擇、使用和維護指南》(GB/T29512)、《個體防護裝備足部防護鞋(靴)的選擇、使用和維護指南》(GB/T28409)、《頭部防護安全帽選用規范》(GB/T30041)、《墜落防護裝備安全使用規范》(GB/T23468)、《護聽器的選擇指南》(GB/T23466)等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
但如果想要配備滿足作業環境需求的PPE,不僅要對危害因素進行辨識、檢測和分析,也要熟知PPE的產品性能。顯然,企業和PPE供應商對此都無法兼具。
好的品牌,只是產品質量、售后服務更有保障,不等于符合作業環境的職業健康防護要求。
“賣藥”的和“治病”的——
隨著勞動者職業健康防護意識的提高,國家對職業健康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用人單位對于PPE配備的出發點,終將從“合規化”的剛性需求,向“避免傷亡事故+預防職業病”為目的進行轉變。這樣的轉變,需要企業付出什么代價?不需要!相反能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并讓防護裝備真正起到防護的作用。
那么難題來了!
放眼市場,企業去哪里尋找這樣的服務主體?PPE的貿易商們(供應商)敢拍著胸脯對企業保證“我為你的職業病防治效果負責”嗎?不,他不敢,他們最多只是對他們的產品質量負責,僅此而已。
如此看來,PPE貿易商(供應商)只是賣藥的,而不是治病的。
新需求下的市場新模式——
我國的職業病發病形勢依然嚴峻。2010年以來,年均報告職業病新病例2.8萬例,截至2019年底,我國累計報告職業病97.5萬例,其中,職業性塵肺病87.3萬例,約占報告職業病病例總數的90%。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職業病危害因素更為多樣、復雜,個體防護作為勞動者不受職業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線,其選配標準和使用規范,都需要有專業的“職業危害因素的辨識、檢測、分析數據”作為支撐,摒棄表面工作,把職業健康防護落到實處。
作為PPE貿易商,傳統的產品銷售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企業的真正需要,從以圍繞產品為中心開展的售前售后服務,到以防治職業病為目的的職業健康管理服務,這終將是傳統PPE貿易商要經歷的一次重大模式變革。
作者簡介:張甲樂,鑫安利中職業健康防護事業部副總經理,從事職業健康防護工作八年,專注于為企業提供職業病防護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