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國務院安委會發布了《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該方案針對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試點建設中國特色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標準,打造一批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桿企業單位,推廣安全管理體系先進經驗。
自2010年《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出臺以來,我國在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方面已深耕細作十余年,取得了諸多顯著成果。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穩向好,社會整體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也穩步提升。然而,在深入調研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關注和改進的空間,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探索
與服務機構的價值定位
首先,盡管企業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但在實際操作層面,部分企業仍面臨標準運行乏力和體系優化不足的挑戰。這導致安全生產標準化在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效能和有效預防事故方面的深層次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因此,企業需要更加注重推動標準化體系的實際落地與深度融合,確保其真正成為驅動企業安全管理的核心力量,從而全面釋放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潛在價值。
其次,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在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既是標準的傳遞者,也是企業實踐的指導者。然而,當前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部分服務機構在提供服務時,往往會側重流程制度的完善,而對于體系持續運轉的實際指導和深度參與還有待提升,這樣不僅限制了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深度和廣度,也削弱了其應有的整體效果。對此,沙雅豐合能源的安全部長邱鵬飛先生有著深刻的見解。他指出,隨著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日益重視,企業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但市場的現狀是,并非所有安全技術服務機構都能滿足這一高標準要求。因此,作為企業需求方,邱部長認為市場有必要進行一次優勝劣汰的篩選,淘汰那些無法提供深度、持續服務,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的服務機構。
此外,隨著國家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步入新常態,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企業面臨的安全生產挑戰也日益復雜多變。在這種背景下,企業不僅需要提升自身安全風險管理能力,還需要尋求更加專業、能夠切實幫助企業落實體系建設并實現有效運轉的安全生產服務機構。然而,盡管不少服務機構有意探索更深層次的安全管理咨詢服務,如提供定制化方案,但由于科技創新、保險保障等方面的不足,其服務能力仍受到一定制約,難以完全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某企業安全部長表示:“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的負責人,我期望能有服務機構真正以我們的實際需求為核心導向。同時,我希望能看到更多數智化系統的融入,讓服務機構幫助我們構建全面且多維的服務體系,并對服務成果實施嚴格監控,從而為企業帶來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服務。這一觀點反映了企業對安全生產服務機構的高期望和需求,也指出了服務機構在未來發展方向上的重要參考。”
服務+科技+保險
驅動安全風險管理服務升級
針對安全技術服務領域當前面臨的升級需求,我們深入探索并發現,通過引入“服務+科技+保險”的綜合性機制,即可充分適配企業日益復雜多變的安全生產需求。為服務機構注入科技動力,優化服務流程,同時強化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有效運行,從而實現服務品質的全面提升。通過此舉,為企業的安全生產構建更為堅實的防線,相當于為企業的安全管理加上一把可靠的“第二把安全鎖”。
“服務”依然是核心,它強調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的安全生產服務。服務機構需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人員管理等各個方面,確保服務內容與企業實際緊密貼合,真正解決企業在安全生產標準化運行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科技”則是提升服務品質和推動標準化有效運行的關鍵。我們倡導利用先進的數智化技術,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服務機構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這些技術不僅可以更加精準地識別企業的安全隱患,預測潛在風險,還可以輔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各項要求,從而確保標準化的有效運行。
“保險”則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了額外的經濟保障。通過引入專屬的職業責任保險機制,服務機構可以為企業承擔部分安全風險,一旦發生事故,能夠迅速進行賠付,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同時,這也促使服務機構更加注重服務質量和標準化的有效實施,因為其服務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其保險賠付的風險。
某企業負責人在談及“服務+科技+保險”時表示,這一模式將成為破解當前企業安全管理難題的新利器。通過為安全技術服務機構提供保險保障,構建一個企業、服務機構與保險公司之間良性互動、協同監督的機制,不僅能充分激發服務機構的專業潛能,更確保了企業能夠享受到更加高效且高質量的安全風險管理服務。在他看來,這種模式將會開創一個多方共贏的新局面。未來在與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合作的過程中,是否引入這一模式將成為衡量機構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尺。
隨著市場認知的不斷深化,企業對”服務+科技+保險“這一模式的呼聲將會越來越高漲,這與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風險管理服務轉型需求相一致。展望未來,該模式的廣泛應用與不斷深化將推動企業安全管理邁向新階段,為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引領安全風險管理服務向專業化、高效化、智能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