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福建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編號DBJ/T 13-452-2024,自2024年10月1日起實施。
《標準》的正式頒布,不僅象征著福建省在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方面的積極探索,也標志著安責險落地邁向了更加規范化、標準化的新階段。
安責險加速落地建工領域先行一步
2021年,新《安全生產法》正式頒布,明確要求八大高危行業必須投保安責險。
隨著社會對安責險認識程度的不斷加深,從中央到地方各類政策接連不斷,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安責險的落地進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
作為八大高危行業之一的建筑施工領域,更是成為安責險落地的先行者和排頭兵。自新安法正式實施以來,建筑施工領域就積極推進安責險制度。
2024年,安責險再次迎來一次重要發展機遇,從住建部到各省住建廳,再到各市住建局,關于推進安責險的文件密集下發,紛紛要求加快推進安責險落地進程。
同時,安責險的全面落地也將顯著提升建筑施工行業的風險防控能力和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真正筑牢建工行業安全生產防線,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眾所周知,安責險是一個雙強制險種,和其他任何現存險種有著本質區別。
安責險“安”在險前,事故預防服務才是其靈魂。如果事故預防服務不落地,那么安責險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近年來,隨著安責險落地進程的不斷加快,事故預防服務也逐漸走實向深。
自2019年應急管理部出臺《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規范》后,各地各領域也積極推進事故預防服務標準體系的建立。
例如,2023年9月,山東省安委會與山東省應急管理廳聯合印發《山東省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規范通則》,全面規范山東省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服務工作。
2024年5月,廣東省安委會發布《廣東省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和第三方評估工作指引》,對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煙花爆竹、金屬冶煉等四個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作出明確規定。
再如上文所提及的《福建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標準》,都體現出當下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的深刻變化與前進步伐。
此外,2024全國安責險專題論壇上頒布的“全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服務案例名單”,也揭露出當下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的五大發展趨勢:
服務目標精準化、服務標準制度化、服務手段多元化、服務工具智能化、服務數據平臺化。
從事故預防服務的走實向深,安責險的發展趨勢昭然若揭,作為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險種,日趨向著規范化、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方向落地。
安責險也必將拓寬傳統意義上的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范圍,成為構建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
機遇與挑戰并存
安責險落地的必由之路
盡管從發展歷史來看,安責險在保險領域尚且算是一個“新人”,但是其規模已經不可小覷。
在成為強制保險之前的2020年,安責險保費就已經達到64.34億元,自新安法實施以后,其保費更是實現大幅度躍升。
如果根據全國高危行業企業數量來計算,安責險未來必將達到千億級市場規模。
這無論對于保險公司而言,亦或是事故預防服務機構而言,都是無法忽視的一塊巨大蛋糕。
然而,現階段安責險在實際落地過程中依舊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如多部門多主體協調難題、事故預防服務缺位或覆蓋度不足、各類干擾市場競爭行為、市場拓展難題等等,嚴重拖累落地進程。
安責險落地不僅僅是一項多方參與、多環節協同的系統性工程,也是一個大生態的運營機制問題。
其涉及政府監管部門、保險公司、服務機構、投保企業、安全專家等多個生態主體,如何有效將這諸多力量統籌協同形成合力,才是安責險落地的核心要素。
在此關鍵時刻,引入平臺化的生態模式變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通過構建以事故預防為核心的共享安全生態系統,讓安責險落地鏈條的各個主體深度鏈接,實現多方參與、共治共享。同時,打造一個服務于全行業、方便信息交互、統一服務標準、提升作業效率、科學管理風險、方便快捷交易的生態體系,通過協同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從而構建安責險市場化長效機制,營造公平公正、誠信有序的市場環境,實現“真”事故預防服務,真正將安責險制度落到實處。
總而言之,安責險制度的設立初衷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其風險防控作用,減少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