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是什么?安責險的實施范圍是什么?為什么要在高危行業領域強制實施安責險?日前,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傅天明在《新安全》雜志第11期發表署名文章,一文帶你了解什么是安全生產責任保險。
發揮安責險預防功能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以下簡稱安責險)作為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重要市場機制,以防范安全風險和預防生產事故為主要目的,是保險業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一項重要制度舉措。
防范風險是安責險制度的核心價值
安責險是安全生產領域的專門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中規定安責險是指“保險機構對投保的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有關經濟損失等予以賠償,并且為投保的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生產安全事故預防服務的商業保險”。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出臺,幫助各類企業消除安全隱患、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提升全社會生產安全水平已成為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標。
(一)當前安全生產治理工作仍存難題亟待解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安全生產領域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數量顯著下降。2023年上半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同比下降26.5%,死亡人數下降18.1%,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取得了突出成效。然而,我們還必須看到,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面臨著諸多挑戰,一些關鍵性的問題還亟待解決。
首先,傳統的“二元制”管理向社會化共治的轉型尚存不足。在較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我國安全生產是政府與企業、監督與被監督的“二元制”管理關系,這種關系下,政府偏重行為監管,企業慣于被動執行。伴隨經濟社會發展,“二元制”管理中,政府監管的覆蓋面、觸達力和時效性已顯不足;被動發展遏制了企業自主安全能力的提升,實際上對安全生產責任制在企業內部的落實產生了阻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成為新時期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基本方針,服務安全生產的市場化機制逐步發展和成熟起來,政府“引導”、企業“自主”、社會“服務”構成了安全生產治理現代化發展的“三只腳”。然而,當前“二元制”管理體系的慣性影響依然突出,政府職能轉變、企業意識提升還無法一步到位,社會服務力量的高水平發展還需要多方面的扶持與培育,“大監管、小服務、弱企業”的情況還普遍存在,新型治理體系的力量構建還不夠穩定有效。
其次,企業面臨著安全發展的現實困難。當前經濟條件下,各類企業普遍面臨一些現實困難。一是投入資金不足。各類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問題比較突出,充足的安全生產投入比較困難。二是員工安全素養普遍不高。受當前經濟形勢影響,各類生產加工企業普遍出現用工難的問題,企業用工呈現年齡大、學歷低、技能弱、成本高、流動大等特點,人員安全素養的提升成為困擾企業的難題。三是生產環境惡劣,安全事故易發多發。各類生產企業,特別是高危行業企業,還普遍存在易燃易爆、高溫高壓、噪聲異味、高空密閉等作業環境,工作條件難以改善,勞保裝備水平較低,生產作業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易發多發。
(二)安責險制度是安全生產發展的助力與補充
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正在推進安全生產領域各項制度的改革完善與創新,市場機制以其資源配置優勢和突出的帶動作用,成為破解當前安全生產領域眾多瓶頸問題、推進安全生產治理效能提升的有效手段。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指出要“發揮市場機制推動作用”“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切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2021年9月1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正式施行。該法規定:“屬于國家規定的高危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隨著政策法規的完善,安責險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生產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安責險姓“安”體現了安責險的本質特征,是其制度設計的基本價值追求。
第一,安責險天然肩負著預防事故的使命。安責險就是要充分發揮防控風險功能,實現安保互動,借助市場機制,推進主體責任落實和安全水平提升,有效防范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這是安責險的內生動力和生命活力。
第二,安責險具備充分動員社會力量的優勢。安責險能夠廣泛聯系政府、企業和社會服務力量,調動各界參與安全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生態。
第三,安責險具有“雙向保全”的客觀屬性。安責險除了在機制上服務生產安全,在保障上也是一款帶有公益性質的商業保險,其責任范圍廣、保障額度高,具有比較全面的經濟補償功能。
“以人民為中心”是安責險經營的根本內涵
最大限度地發揮保險防范風險的作用,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安責險創設的價值初衷和制度目的。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財險)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安責險經營中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安全利益,尊重人民群眾的安全意愿,依靠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在服務實踐上,堅持群眾路線,動員企業一線員工深入參與生產安全管理;機制建設上 “幫助人” “保護人”“培養人”“依靠人”“發展人”,通過全員參與維護全員安全。經過五年多的實踐探索,中國人壽財險創建形成了以服務企業一線為主旨、以數據化方法為支撐、全員參與、多元互動的安責險事故預防新模式。
(一)聚焦人本安全,找準服務治理突破口
2018年,中國人壽財險聯合清華大學在山東省昌樂縣開展了“數據化安全生產風險智能預防試點項目”(以下簡稱昌樂模式)。項目聚焦安全行為,著眼企業安全管理需求,堅持問題導向找到服務切入點。
一是關注事故成因。中國人壽財險2017年調研了800余家企業,分析近萬件事故案例,抓住“人的不安全行為”這一普遍性事故致因,重點關注中小企業的突出問題,將“管住人”作為預防事故發生的關鍵方法。
二是關注崗位能力。一線員工是安全生產責任落實的實際執行者,也是所在崗位、區域與作業安全的直接參與者,員工個體的能力直接關系到企業整體安全生產水平的高低,提升員工崗位安全意識和技能是一切安全工作的基礎。
三是關注全員參與。安全管理停留在制度上、(安全)部門內,是企業安全效能低下的重要原因。推動企業的經營者參與到安全治理活動中來,實現管業務者管安全、管生產者管安全,上下通暢,激勵有效,安全才能發展。
(二)提升員工素養,織密綜合治理“安全網”
中國人壽財險堅持從實際出發,發揮安責險保險機構的橋梁作用,一方面建立“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素養提升體系,讓一線員工成為安全“探頭”和消除隱患的“第一響應人”;另一方面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企業內部流程暢通,調動全員參與,采取切實舉措提升服務效能。
一是放射式培訓。在企業中按照“先中層骨干、后向下延伸”的模式為企業培養安全內訓師和數據化安全員,讓企業全員會“系統性危害辨識”、會“針對性風險管控”、會“授漁型安全培訓”、會“數據化安全管理”、會“實操性應急處置”,推動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地。
二是迭代式培養。安責險服務注重選拔、培育“新安全人才”,將先進的數據化技術和教授技能向優秀人才傾斜,實施從數據化“安全員”到數據化安全“內訓師”,再到數據化安全“培訓師”的晉級培育策略,構建優秀人才技術傳播的良性循環,持續降低服務成本,提升迭代效率。
三是多元化聯動。中國人壽財險既是服務的策劃者、組織者,又是政府部門和企業發展的溝通者和傳遞者。我們深入企業,溝通政府,將激勵機制通過數據方法和制度設計推廣到企業內部,保險人員與企業員工學在一起、干在一起,讓企業和企業員工在無負擔條件下,持續提升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的效率,切實幫助解決企業內部的制度失靈、流程不暢、管理滯后等實際問題。
(三)深化服務成效,建設多層次預防體系
中國人壽財險“昌樂模式”的服務實踐,幫助企業找到了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著力點,讓企業員工對安全感興趣、有信心、有動力,充分調動和激發了企業一線人員提升安全意識與技能的積極性,有效解決了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向崗位一線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形成了安全生產“人民戰爭”的良好態勢。
2018年以來,中國人壽財險在昌樂縣累計為企業培養1.5萬余名“五會”安全骨干,800余名“安全培訓師”(全縣產業工人中每100人有2名安全培訓師);服務覆蓋2000余家生產經營單位、11個鎮街區、6所醫院、3家大型超市和181家中小學幼兒園,排查和治理各類風險隱患80余萬件。項目參與單位整體工傷事故數量下降幅度達到46.6%,危害辨識與隱患排查已實現該地區的全覆蓋。
截至目前,中國人壽財險已在全國9個省份的35個區、縣推廣“昌樂模式”。為兼顧行業特點和地方實際,中國人壽財險不斷推進多重模式、復合發展的服務體系建設,先后在廣東、上海、陜西、四川等省市建設了“互聯網預防服務”“安全質量一體化服務”“數字化運營平臺服務”“物聯網與資產數據中臺服務”等服務模式,不斷豐富和完善特色化、體系化的安責險預防機制。
數字賦能是安責險服務的必由之路
傳統安全管理中,危害辨識與隱患排查等技術服務主要依靠專業人員經驗,現場評估的排期長、實施效率低、服務成本高;而安責險服務客觀上要求廣覆蓋、低成本、高效率,傳統技術服務無法有效滿足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的基本需求。安責險服務要能夠有效實施,服務手段就必須實現自動化、輕量化、低成本、可遷移,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安全場景性和風險針對性,要盡可能減少人為評估出現的誤差和遺漏。發展安全數字化技術成為安責險服務升級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數據技術和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安責險預防服務的數字化基礎已經具備。2020年9月,中國人壽財險與清華大學聯合設立“清華—中國人壽財險工業安全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心的設立旨在研究和探索安全生產大數據的標準及應用模式,加速安全價值數據的理論、模型和實踐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以金融服務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產業,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中心成立近三年來,部分研究成果投入服務實踐,已為很多企業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所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
一是危化品知識(智能)圖譜。該知識圖譜把危化品的物理、化學特性、毒性以及對應的操作規范和應急處置方法從各類專業材料中提煉出來,構建結構化知識鏈,成為危化品的“智能百科全書”,搭載到中國人壽財險安責險服務手機端,方便一線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搜索使用;與此同時,知識圖譜的智能關聯數據庫能力,正在為“雙重預防機制”衍生的智慧化工具提供海量數據支持。
二是數據化危害辨識工具。中心根據各行業生產特點,為不同企業的崗位危害辨識與隱患排查提供智慧化工具,企業所有崗位人員都可以借助手機便捷使用,人人都可以對本崗位安全危害進行辨識,排查隱患。數據化危害辨識工具能夠進行場景化識別和指導,對上報隱患的危險程度和需要處置的緊急狀況給予評估,對隱患描述智能分級,并能向企業提供多維度分析圖表。
三是安全風險的圖像化識別。中心為配合生產現場的安全檢測,對發生頻率高、事故隱患大、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危害場景進行圖像化識別,旨在即時保護現場人員人身安全。這些應用主要通過邊緣計算的方式,搭載在智能裝備、現場設備和手機終端,對生產場景中的隱患進行實時識別和預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中國人壽財險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重大戰略部署,持續深化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的建設成效,以安責險為紐帶,推進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 的社會安全新局面,助力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全力推動打贏安全生產的“人民戰爭”。
文章來源:《新安全》雜志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