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詢問調查
是接觸評定的最常用手段,也是接觸評定的重要依據。詢問的內容包括職業史、接觸人群特征、接觸方式、接觸途徑、接觸時間等。
(二)環境監測
1.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存在特點
可歸納為(種類的)多樣性、(接觸的)變動性和間斷性。
2.確定監測對象和擬定監測方案
根據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存在特點,應深入現場調查,確定主要監測對象,擬定監測方案。因為職業有害因素的多樣性,確定合適的監測對象對接觸評定來說非常重要。因此確定監測對象時應考慮如下信息:
(1)企業領導、生產工藝(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反映;
(2)醫務人員的臨床觀察,應特別注意臨床表現與接觸有害因素的時間順序;
(3)毒理學資料:通過查閱毒理學資料,了解毒性大小、毒作用特點等,以確定重點監測對象,如危害性較大的農藥和某些重金屬、有機化合物等,應重點監測;
(4)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如調查表明存在接觸水平—反應(或效應)關系,則應著手建立監測體系,擬定監測方案,包括確定監測地點、監測時間、監測周期及監測記錄表(詳見實習部分第三章)。
3.接觸水平的估計
接觸水平的估計,是接觸評定的重要環節。目前,多采用區域采樣所測得的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的平均值及波動范圍作為評價指標。平均值的計算和表達隨測定值的分布特征而異。如果測定值得分布較集中,呈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時,可用算術均數表示;但生產環境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測定值往往相差幾倍或幾十倍,呈倍數關系或偏態分布,則應該用幾何均數表示;有些情況下,出現個別較大值或較小值或一側無確切值時,可用中位數表示。
4.作業環境監測資料的整理和保管
監測資料應根據勞動衛生標準和法規,參考有關文獻,及時整理分析、評價,作為采取控制措施的依據。
(三)生物監測
1.生物監測的定義
生物監測(biological monitoring)是指“定期(有計劃)的檢查人體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謝產物的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效應水平,并與參比值(標準)進行比較,以評價人體接觸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響”。
生物監測是職業性有害因素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環境監測相輔相承、互為補充、全面進行對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評價。
在這里應強調的是生物監測必須定期、系統而連續地進行。其監測內容不僅是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謝產物的含量,且應包括由其所致的生物效應水平。監測的目的是了解毒物進入機體的相對量及其生物效應劑量,并作出評價,為控制和降低人體接觸水平,為預防職業危害提供依據。
2.生物監測的特點及意義
(1)反應機體總的接觸量和負荷
(2)可直接檢測內劑量和內負荷及生物效應劑量
(3)綜合了個體差異因素和毒物動力學過程的變異性
(4)可用于篩檢易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