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高溫作業
高溫作業是指工作場所包括生產車間及露天作業工地遇到高溫或存在生產性熱源,工作地點的氣溫等于或高于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2℃的作業。高溫作業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高溫、強熱輻射作業。如冶金工業的煉焦、煉鐵、軋鋼等車間;機械制造工業的鑄造、鍛造、熱處理等車間;陶瓷、玻璃、磚瓦等工業的爐窯車間等。這些生產場所的氣象特點是氣溫高、熱輻射強度大,而相對溫度較低,形成干熱環境。二是高溫、高濕作業。例如印染、縲絲、造紙等工業中液體加熱或蒸煮時,車間氣溫可達35℃以上,相對濕度常達90%以上。如通風不良就形成高溫、高濕和低氣流的不良氣象條件,即濕熱環境。三是夏季露天作業。夏季的農田勞動、建筑、搬運等露天作業,除受太陽的輻射作用外,還受被加熱的地面的周圍物體放出的熱輻射作用。
2、何為職業性中暑
職業性中暑主要是由于勞動者在高溫作業環境中散熱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時,熱平衡遭到破壞,熱量在體內蓄積,當蓄熱達到一定程度時,致使人體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當作業場所氣溫超過34℃時,即有可能發生職業性中暑。根據病情輕重,職業性中暑可分為三類。一是先兆中暑,即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段時間后,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心悸、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二是輕癥中暑,即除先兆中暑的癥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三是重癥中暑,主要有熱射病、日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熱射病的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即使治療及時,死亡率仍可高達20%;熱痙攣主要是由于大量出汗,體內鈉、鉀過量丟失,又未及時補充含鹽飲料所致,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體溫一般正常;熱衰竭一般是在高溫、高濕的生產環境中發生,起病迅速,體溫稍高或正常。
3、如何處理 職業性中暑
對于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應使患者迅速離開高溫作業現場,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安靜休息,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敞開衣服,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以及人丹和藿香正氣水等解暑。重癥中暑病人,則應迅速送入醫院進行救治。
4、如何預防職業性中暑
職業性中暑是我國法定職業病的一種,凡存在高溫作業的用人單位,應依法配備相應防暑降溫的防護設備和用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職業性中暑的發生,確保勞動者的健康。為此存在高溫作業的單位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防暑工作:
1、普及防暑降溫知識的,提高高溫作業勞動者的自我防護意識,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如防熱服、隔熱面罩、手套、帽子等。
2、采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加速空氣對流,以降低生產車間內空氣溫度。
3、制定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可根據具體情況和條件,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的勞動休息制度,盡可能縮短持續勞動時間,如增加工間休息次數、延長午休時間等,設置高溫作業工人休息室。
4、對高溫作業工人進行就業前及入暑前職業健康體檢,對患有心、腦血管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明顯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肝、腎疾病等職業禁忌癥者,要及時調離高溫作業崗位。
5、從事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應合理補充水分和營養,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升、鹽20克左右(其中10~15克可從膳食中獲得,其余由飲料補給),可用0.2~0.3%的鹽茶或冷鹽開水的形式補充,同時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的膳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