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部門近日公布調查結果,認定云南曲靖非法傾倒鉻渣是一起影響人畜飲水安全的嚴重事件,如果從云南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化工廠1989年開始生產算起,在南盤江邊鉻渣堆放時間已經超過20年,鉻污染可能導致怎樣的健康損害呢?
1797年法國化學家Vauquelin Louis Nicolas在西伯利亞一個礦區從紅鉛礦和鹽酸反應的產物里提取出三氧化鉻,用木炭和鉻酐共同加熱,得到金屬鉻。目前金屬鉻用作鋁合金、鈷合金、鈦合金及高溫合金及不銹鋼的生產原料;氧化鉻可以用作涂料、磨料生產和玻璃、陶瓷的著色劑、化學合成的催化劑;鉻礬、重鉻酸鹽用作鞣革、織物染色及多種顏料合成;此外,鉻礦石還用于制作耐火材料。
目前國內工業生產過程中大約每年產生20-30萬噸含鉻廢渣,鉻渣主要的有害成分是可溶性鉻酸鈉、鉻酸鈣等六價鉻離子。當鉻渣在露天堆存時,經長期雨水沖淋后六價鉻離子可以隨雨水滲透地表,從而污染地下水、江河、湖泊,進而危害農田、水產和人體健康。鉻的廣泛應用,正使其成為主要的環境污染物之一。
鉻的毒性與其存在形式有關。通常認為金屬鉻毒性最小,三價鉻的毒性很低,而六價鉻毒性最大。人體胃腸道對三價鉻的吸收為1%左右,對六價鉻的吸收是三價鉻的3-5倍。
正常成人身體約含鉻6-7mg,在體內分布很廣。三價鉻是人體的必須微量元素之一,參與人體糖和脂肪代謝,對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生理功能。1957年Schwarz和Mertz首先觀察到鉻在糖代謝中的作用,并發現葡萄糖耐量因子含有鉻。1973年Toepfer等人證實葡萄糖耐量因子是一種含鉻化學物質,鉻缺乏導致葡萄糖耐量降低、生長發育不良、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等不良影響。
六價鉻主要是人類生產活動的產物,對生物存在廣泛的毒害作用。早在上世紀30年代,德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學者進行的流行性病學調查顯示,長期接觸六價鉻化合物的人群,患口腔炎、齒齦炎、鼻中隔穿孔、皮膚鉻潰瘍、變態反應性皮炎者及肺癌等疾病的概率高于一般人群。科學研究發現,六價鉻化合物在體內具有致癌作用,但研究結果表明其致癌作用只發生在特定部位,例如局限于肺和鼻腔,而且需要較高的暴露量。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環境學系的研究結果表明,經口腔攝入六價鉻約有10%會被機體吸收,被人體吸收的六價鉻約有10%可能在人體內停留達5年之久。動物實驗顯示口服六價鉻4-8周的大鼠和小鼠,其肝臟、腎臟、脾臟、肺、心臟、肌肉、血液和骨骼中都有鉻的存在,表明通過飲用水攝入可溶性六價鉻,有可能對組織、器官產生潛在的毒害和致癌作用。
與其他重金屬污染不同,目前在確認六價鉻慢性毒性的劑量效應關系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首先,六價鉻進入人體可以被轉變為三價鉻,在轉變過程中伴隨損害作用,而且目前的人體生物樣品鉻檢測局限于總鉻測定,很難進行三價鉻和六價鉻的價態分析,導致缺乏人體相應的劑量效應研究報告。美國FDA收集的資料也沒有證據顯示攝入含鉻食品與健康的關系。美國國家食品營養委員會給出的是估計的安全適宜飲食推薦量,為50-200μ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