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部1988年1月1日正式將焦爐工人肺癌列入職業性腫瘤以來,武鋼職業病診斷組共確診了36例焦爐工人肺癌,其中有6例為死亡后診斷?,F存活3例,有1例已存活7年,而在死亡的33例患者中,絕大多數是確診后1年內死亡?,F報告如下。?
1 現場資料
武鋼焦化廠于1958年9月投產。自1973年以來共發生了36例焦爐工人肺癌,其中男性34例,女性2例。發病年齡37~73歲,平均59.16歲;發病工齡7~42年,平均18.10年。工作崗位包括爐頂14例,爐側22例。歷年發病情況見表1。
表1 焦化廠焦爐工肺癌歷年發病情況
? 年份 人數 年份 人數 年份 人數
1973 2 1986 4 1991 3
1981 1 1987 1 1992 4
1982 1 1988 8 1997 5
1984 2 1990 1 1998
從表1可以看出,1988年即該廠投產30周年為發病高峰年,發生了8例。1997和1998年的發病人數也較多(調查截至1998年8月底),分別為5例和4例。
2 臨床資料
該36例病人曾于武鋼職工醫院或省、市級醫院就診,進行過胸部正、側位或斷層X片檢查,8例做過CT檢查,1例做過MRI檢查。均取得了臨床診斷證明。其中周圍型肺癌22例,中央型肺癌14例,大多數為晚期。部分合并轉移,肺門淋巴結轉移6例,胸膜、縱隔、顱內轉移各3例,脊椎轉移1例。14例經病理檢查,組織類型小細胞癌(SCa)3例,鱗狀上皮癌(ECa)4例,低分化腺癌(ACa)7例。
3 環境資料
3.1 作業場所空氣中苯并(a)芘[B(a)P]濃度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 苯溶物(BSO)濃度的測定:用玻璃纖維濾膜采樣,經砂芯漏斗氮氣壓濾爐,抽出液揮發掉苯,精確稱取殘渣,計算出BSO的濃度。一氧化碳(CO)濃度采用紅外CO測定儀測定。苯(Benzene)濃度采用島津氣相色譜儀(GC—14A)測定。
3.2 作業環境空氣中的毒物濃度(見表2)
??? 表2 作業環境空氣中的毒物濃度
? 作業區
? 樣本數
?B(a)P
?
?。é蘥/m3)
?BSO
?
(mg/m3)
?CO
?
(mg/m3)
?Benzene
?
(mg/m3)
?
爐頂
?6
?3.96
?4.47
?21.60
?27.20
?
爐側
?4
?0.63
?0.85
?6.40
?20.40
?
爐底
?4
?0.20
?0.40
?4.20
?8.90
?
對照
?2
?0.04
?—
?—
?—
?
注:“—”表示未檢出。?
表3 焦爐工BSO實際接觸水平(mg/d)
作業區
?工種
?接觸量
?作業區
?工種
?接觸量
?
爐頂
?爐蓋工
?0.282
?爐側
?熄焦車司機
?0.134
?
?上升管工
?0.411
?
?熱修瓦工
?0.303
?
?煤車司機
?0.535
?
?出爐工
?0.563
?
?測溫工
?0.263
?
?
?
?
?
?
?
爐側
?推焦車司機
?0.493
?爐底
?交換機工
?0.142
?
?攔焦車司機
?0.186
?
?調火工
?0135
?
本次測定中焦爐組的B(a)P、BSO、CO及苯的濃度均高于對照組,其中爐頂、爐側和爐底B(a)P的濃度分別為對照組的99、15.75和5.0倍。我國尚未制訂車間B(a)P濃度的衛生標準,目前一般將前蘇聯1977年規定的0.15 μg/m3作為它的最高容許濃度。爐頂、爐側和爐底BSO的濃度分別為對照組的22.35、4.25和2.0倍,均超過了標準0.20 mg/m3。
由此可見,作業環境空氣中的B(a)P和BSO的濃度明顯超標,其嚴重程度依次為爐頂>爐側>爐底。CO和苯濃度雖未超過衛生標準,但都高于對照組。
3.3 焦爐工苯溶物的實際接觸水平
從表3可以看出,焦爐工苯溶物的實際接觸水平呈現爐頂>爐側>爐底的特點,同一作業區的不同崗位接觸量亦有所不同。
??? 4 討論
我國于1982年開展職業性腫瘤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由鞍鋼勞研所和武鋼工衛所等23家單位組成的焦爐逸散物專題組在國內19個焦化廠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焦爐作業人群的肺癌是超量發生的癌癥,并且與職業接觸有病因學的聯系[1]。當時本公司僅發現了4例,但是近1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