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陽縣供電公司擔負著全縣工農業生產及53萬居民生活供電任務。擁有110千伏變電站4座,35千伏變電站11座,主變總容量342100千伏安。目前,濟陽電網形成了以110千伏線路為主網架,35千伏線路環網供電,調度靈活,安全可靠,適度超前的堅強電網。
不斷吸收先進的科學管理經驗,提高執行力,把安全制度正確及時地貫徹到基層,以確保企業安全健康持續發展,是縣供電企業探索的重要課題。2005年以來,濟陽縣供電公司深入學習和運用安全性評價,并以此為突破口,推動安全管理的創新,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使員工安全意識顯著提高,電網安全運行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安全性評價工作成果在全省經驗交流工作會議上成功發布,被列為全省第一批最佳實踐案例,并在全省范圍內予以推廣。
認真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實現管理創新
安全性評價工作是科學的安全風險評估方法,通過對供電企業生產設備、勞動安全和作業環境、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可能引發事故的危險因素進行超前查評,預知安全生產基礎現狀,掌握安全生產薄弱環節,明確應采取的反事故措施,實現“預防為主”、“超前控制”。為此,公司十分重視,2005年把安全性評價工作列入全年公司重點工作,并成立了以行政正職為組長的組織機構。黨政一把手為總協調人,實行了月考核,要求務期必成。其次是進行層層發動,專門召開三級安全性評價工作動員會,進行層層宣傳發動。針對認識問題,又一次召開再發動會議,明確安全性評價工作不以發現的問題多少而否定這個單位的工作業績,也不因為查出問題多少而影響年終工作考核,相反,對安全性評價工作不重視或工作不認真的單位或個人,公司進行嚴格考核。聘請專家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對一座變電站、一條線路、一個臺區進行查評,拿出樣板,作為安全性評價工作的標準。
我們依據樣板,歷時8個月通過班組自查、車間普查、專業組查評,對全縣所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35千伏及以上線路、31條10千伏線路及200多個配電臺區、低壓線路設備進行查評,共查出生產設備、勞動安全和作業環境、安全生產管理三方面問題17075條。安全性評價工作總計標準分7240分,實得分為5378分,得分率為74.28%。問題主要集中在輸電線路、配電網、檢修運行管理、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管理、基層基礎管理部分。這些問題的存在,暴露了我們管理滯后,措施乏力,沒有從制度上實現系統的控制與預防,為此,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不斷創新和努力: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首先,我們在安全生產上突出“一把手負責制”,成立以黨政一把手為主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建立經理全面指揮,分管經理具體負責,中層干部嚴格管理,班站長敢抓敢管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其次,在保證體系內認真落實“個人控制違章,班組控制異常,車間控制障礙,公司控制事故”的層級管理責任,使體系控制真正發揮作用。第三,在各部門設置專職安全員,在班組、站所設置專職或兼職安全員,形成一個以安質部為龍頭,同時涵蓋全公司各部門、各崗位的安全生產監督、信息反饋網絡,達到橫向監督到人,縱向管理到位。第四,協調理順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的關系,把“五同時”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及“誰主管誰負責”的指導思想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做到責任到位、壓力到位、工作到位。兩個體系的建立使安全責任與安全監督有了可靠的組織保障。
堅持不斷深化和完善安全生產各項制度。失去了制度的約束,人的思想、行為就會散漫,安全生產就得不到保證。公司首先完善安全生產目標體系,明確安全目標,將安全生產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單位及責任人,并逐級制定保證措施。同時,建立大安全的理念,把目標管理的關口前移,把目標管理的重點前延到事前、前延到過程、前延到現場、前延到基層,涵蓋人員、設備、系統安全的全方位、全過程。其次把制度建設作為工作的基礎,根據上級有關規定,梳理本公司的制度,及時修改或補充,使其更加完善,更具可操作性,使安全生產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規范個人和群體在生產過程中的行為,做到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2005~2006年梳理安全制度11項,修訂5項,新出臺3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斷更新的同時,確保了安全活動質量、安全工器具管理等基礎性工作進一步規范。
以嚴格的考核促進監督的執行。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離開嚴格的考核就談不上執行力。責任不落實,監督不到位,考核不嚴格,造成執行力逐層遞減,安全管理流于形式。針對這種情況,強化責任制落實,根據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職責,落實各項標準。加強過程控制,每一項工作不但要結果,還要關注過程,整個過程不失控,保證結果的含金量。嚴格考核機制,建立考核標準,層層有考核,并實現聯責制,把考核作為監督的杠桿,使監督執行到位。2006年,公司提出安全考核79項,考核金額4萬余元,有力地提高了監督執行力,安全性評價檢測出的缺陷、問題和2006年整改指標,全部按時完成,設備消缺率、裝置性違章按計劃整改率實現100%。
領會安全性評價精神實現觀念創新
通過兩年多來的學習、運用和實踐,公司上下一致認為,安全性評價是一種集約式管理方法,它避免了粗放、主觀和片面,從思想觀念上實現了三種改變:
標本兼治防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縣供電企業多年來的安全生產管理方式,基本上還是傳統型的跟蹤式管理——“哪里出了事故,哪里就有事故分析,就有考核”。這種管理方式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通過學習安全性評價體系,我們充分認識到現代化的安全生產管理方式應該綜合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度量和預測,通過對系統存在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確認系統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尋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這樣,安全性評價既可找到“點”,又可見到“面”;不僅“治標”,而且“治本”。
“超前預防”取代“亡羊補牢”。事故具有潛在性、再現性和可預防性的特點,要避免事故的發生,超前預防是最有效的方法。傳統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偏重事故發生后的分析、調查、定性和定量,屬于“亡羊補牢”型的管理模式,而面對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電網,對電網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的客戶,特別是現代化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亡羊補牢”式的管理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因此,要真正求得安全成本與效益的最優化,就需要從“亡羊補牢”向“超前預防”轉變,實質上這就是從安全管理的常規模式向目前的科學管理模式——安全性評價轉變。我們必須著眼于事故潛在因素的研究,以“風險率”或其它數字形式定量地提供事故發生的概率及破壞程度,并據以確定應該采取的措施,最終達到超前控制的目的。
“科學”代替“經驗”。在縣供電企業,隨著新的設備和工藝的大量采用,設備更新改造快,工作人員知識更新跟不上。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證系統安全穩定地運行,單憑過去經驗,僅僅由安全管理人員抓安全顯然無法奏效,必須加大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引入適合于先進設備和工藝的安全管理方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安全性評價工作正是從評價對象的確定到參評人員的培訓、從風險辨識評估到具體整改,在每一階段都體現科技含量的特點和優勢,因而作出的評價會更加公正準確,更適合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它所蘊含的實質內容——即從傳統安全管理模式向安全性評價體系的轉變,也就是由“科學”代替了“經驗”。
不斷吸收先進的科學管理經驗,提高執行力,把安全制度正確及時地貫徹到基層,以確保企業安全健康持續發展,是縣供電企業探索的重要課題。2005年以來,濟陽縣供電公司深入學習和運用安全性評價,并以此為突破口,推動安全管理的創新,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使員工安全意識顯著提高,電網安全運行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安全性評價工作成果在全省經驗交流工作會議上成功發布,被列為全省第一批最佳實踐案例,并在全省范圍內予以推廣。
認真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實現管理創新
安全性評價工作是科學的安全風險評估方法,通過對供電企業生產設備、勞動安全和作業環境、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可能引發事故的危險因素進行超前查評,預知安全生產基礎現狀,掌握安全生產薄弱環節,明確應采取的反事故措施,實現“預防為主”、“超前控制”。為此,公司十分重視,2005年把安全性評價工作列入全年公司重點工作,并成立了以行政正職為組長的組織機構。黨政一把手為總協調人,實行了月考核,要求務期必成。其次是進行層層發動,專門召開三級安全性評價工作動員會,進行層層宣傳發動。針對認識問題,又一次召開再發動會議,明確安全性評價工作不以發現的問題多少而否定這個單位的工作業績,也不因為查出問題多少而影響年終工作考核,相反,對安全性評價工作不重視或工作不認真的單位或個人,公司進行嚴格考核。聘請專家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對一座變電站、一條線路、一個臺區進行查評,拿出樣板,作為安全性評價工作的標準。
我們依據樣板,歷時8個月通過班組自查、車間普查、專業組查評,對全縣所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35千伏及以上線路、31條10千伏線路及200多個配電臺區、低壓線路設備進行查評,共查出生產設備、勞動安全和作業環境、安全生產管理三方面問題17075條。安全性評價工作總計標準分7240分,實得分為5378分,得分率為74.28%。問題主要集中在輸電線路、配電網、檢修運行管理、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管理、基層基礎管理部分。這些問題的存在,暴露了我們管理滯后,措施乏力,沒有從制度上實現系統的控制與預防,為此,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不斷創新和努力: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首先,我們在安全生產上突出“一把手負責制”,成立以黨政一把手為主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建立經理全面指揮,分管經理具體負責,中層干部嚴格管理,班站長敢抓敢管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其次,在保證體系內認真落實“個人控制違章,班組控制異常,車間控制障礙,公司控制事故”的層級管理責任,使體系控制真正發揮作用。第三,在各部門設置專職安全員,在班組、站所設置專職或兼職安全員,形成一個以安質部為龍頭,同時涵蓋全公司各部門、各崗位的安全生產監督、信息反饋網絡,達到橫向監督到人,縱向管理到位。第四,協調理順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的關系,把“五同時”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及“誰主管誰負責”的指導思想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做到責任到位、壓力到位、工作到位。兩個體系的建立使安全責任與安全監督有了可靠的組織保障。
堅持不斷深化和完善安全生產各項制度。失去了制度的約束,人的思想、行為就會散漫,安全生產就得不到保證。公司首先完善安全生產目標體系,明確安全目標,將安全生產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單位及責任人,并逐級制定保證措施。同時,建立大安全的理念,把目標管理的關口前移,把目標管理的重點前延到事前、前延到過程、前延到現場、前延到基層,涵蓋人員、設備、系統安全的全方位、全過程。其次把制度建設作為工作的基礎,根據上級有關規定,梳理本公司的制度,及時修改或補充,使其更加完善,更具可操作性,使安全生產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規范個人和群體在生產過程中的行為,做到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2005~2006年梳理安全制度11項,修訂5項,新出臺3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斷更新的同時,確保了安全活動質量、安全工器具管理等基礎性工作進一步規范。
以嚴格的考核促進監督的執行。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離開嚴格的考核就談不上執行力。責任不落實,監督不到位,考核不嚴格,造成執行力逐層遞減,安全管理流于形式。針對這種情況,強化責任制落實,根據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職責,落實各項標準。加強過程控制,每一項工作不但要結果,還要關注過程,整個過程不失控,保證結果的含金量。嚴格考核機制,建立考核標準,層層有考核,并實現聯責制,把考核作為監督的杠桿,使監督執行到位。2006年,公司提出安全考核79項,考核金額4萬余元,有力地提高了監督執行力,安全性評價檢測出的缺陷、問題和2006年整改指標,全部按時完成,設備消缺率、裝置性違章按計劃整改率實現100%。
領會安全性評價精神實現觀念創新
通過兩年多來的學習、運用和實踐,公司上下一致認為,安全性評價是一種集約式管理方法,它避免了粗放、主觀和片面,從思想觀念上實現了三種改變:
標本兼治防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縣供電企業多年來的安全生產管理方式,基本上還是傳統型的跟蹤式管理——“哪里出了事故,哪里就有事故分析,就有考核”。這種管理方式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通過學習安全性評價體系,我們充分認識到現代化的安全生產管理方式應該綜合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度量和預測,通過對系統存在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確認系統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尋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這樣,安全性評價既可找到“點”,又可見到“面”;不僅“治標”,而且“治本”。
“超前預防”取代“亡羊補牢”。事故具有潛在性、再現性和可預防性的特點,要避免事故的發生,超前預防是最有效的方法。傳統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偏重事故發生后的分析、調查、定性和定量,屬于“亡羊補牢”型的管理模式,而面對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電網,對電網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的客戶,特別是現代化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亡羊補牢”式的管理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因此,要真正求得安全成本與效益的最優化,就需要從“亡羊補牢”向“超前預防”轉變,實質上這就是從安全管理的常規模式向目前的科學管理模式——安全性評價轉變。我們必須著眼于事故潛在因素的研究,以“風險率”或其它數字形式定量地提供事故發生的概率及破壞程度,并據以確定應該采取的措施,最終達到超前控制的目的。
“科學”代替“經驗”。在縣供電企業,隨著新的設備和工藝的大量采用,設備更新改造快,工作人員知識更新跟不上。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證系統安全穩定地運行,單憑過去經驗,僅僅由安全管理人員抓安全顯然無法奏效,必須加大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引入適合于先進設備和工藝的安全管理方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安全性評價工作正是從評價對象的確定到參評人員的培訓、從風險辨識評估到具體整改,在每一階段都體現科技含量的特點和優勢,因而作出的評價會更加公正準確,更適合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它所蘊含的實質內容——即從傳統安全管理模式向安全性評價體系的轉變,也就是由“科學”代替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