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三個事故致因因素,以“三E”對策實施安全管理,達到預防事故的目的。
為了預防事故,就要弄清事故發生機理,查明事故致因因素,針對事故致因因素,采取有效對策。“三E”對策是指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和根本原因(管理上的缺陷)分別采取對策,防止事故發生和促進事故的轉化。
一、針對性教育,從幼年抓起(Education)
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基礎,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們的安全意識(是指人們對安全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和安全素質(是指人們對不安全因素的防范能力)。這是一種能力的培養,是安全工作的治本措施。在現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從新職工崗前的三級安全教育、班前班后會安全教育等日常安全教育,到提高職工素質的專業安全教育和特種作業培訓以及建設一支懂技術、會管理、有責任感的專業安全干部監察隊伍的訓練等安全教育工作,雖然都已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但從整體安全教育體系方面看,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術教育、安全管理基礎知識教育以及督導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的執行等整個體系上尚有不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帶有一種亡羊補牢、急功近利味道的作法。
從人的心理特征上看,一個人的潛力是由智力、知識和技術及實踐三個基本方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人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個心理特征的形成,抓得越早,就越牢固而穩定。因此,人們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的教育和培養,也就越早越好。安全教育從幼年抓起,這在國外早已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安全教育從幼年抓起是說要把安全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幼兒園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各種專業技術教育以及其它中等、高等教育之中。在幼兒園,幼兒教師要幫助幼兒建立起初步的安全概念和安全心理;在九年義務教育中,人們的安全意識觀念已經形成;在專業技術和中、高等教育之后,穩定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本能。而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職業安全教育應是這些教育的延續,是為了進一步適應崗位和環境特點的繼續和補充。
這是一項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的復雜工程,它只有在所有的人都必須承認并履行個人的責任時才會成功。父母和親友們必須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教師們在保持傳統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基礎上,必須具備和保持安全教育和教學能力,并能在課堂上展示這種能力;管理部門必須制定政策,從教課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設施和教學督導上給予保證,并實行高標準的教育成績管理。
二、針對性技術,實現本質化安全(Engineering)
按照人、機工程學的觀點,本質化安全是指人、機、環系統的整體優化,是指設備、設施、場地環境、工具、原材料、勞動保護用品等要與人的心理生理特征相適應,并具有自動保護、自動抑制或消除意外危險因素的功能。即使在操作者產生失誤的情況下,因有保護裝置在發揮作用,也能制止事故的發生,使人不受到傷害。
在人、機、環組成的系統中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但由于人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受情緒、體力、環境諸多因素的影響,行動的耐久性和準確性是很有限的,而且個體差異較大,并具有明顯的偶然性和隨機性。假設,如果設備的狀況不好,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對人的弱點進行補充,操作者一旦發生失誤就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產生難以估計的后果。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發生事故,但很多事故還是發生了。從能量轉移論的觀點看,能量在有序作功的同時,本身也是一個危險源,當能量逆流于人或失去控制時就可能發生事故,造成人身傷害、物質損失和環境破壞。顯然,這種能量的控制要由機器來完成。所以,只有從工程技術上采取本質的措施,才能對能量實現有效控制,消除隱患,實現本質化安全。
在機器設備的設計、制造、購置和安裝的前期管理階段,要充分考慮到設備的“優生”問題,做到安全、合理、可靠,環保和消防設備配套齊全,符合規范。切不可忽視設備的安全性,造成設備的“先天”不足;設備的后期管理要著重保養和維修,并根據生產需要和環境變化針對設備的運轉情況不斷地進行分析評估,通過調整原料、更新材質和改變工藝,消除風險區和危險點。切勿“帶病”運行;配置現代化的安全和衛生檢測裝置,采用狀態監測和診斷技術,加強對設備安全性的檢測和評估手段,實現對事故的早期預防和控制,提高抗災能力。應防止設備的劣化傾向,對超期服役和淘汰運行的設備,更要嚴格管理,并結合生產工藝和安全的需要,有計劃地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使其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在機械設備或生產系統上,必須裝設安全防護系統(安全防護裝置、保險裝置、信號警示裝置、危險牌示和安全標志)。設專人負責,定期檢查、校準,確保其靈敏、可靠。
目前,大多數企業面臨著設備老化、工藝陳舊、工業布局不合理,嚴重缺乏改造資金問題。而且在生產裝置上裝設安全防護系統,不但加大了投資,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設備的運行速度,與人們追求的高效率、高效益發生了矛盾。對此,我們要正確運用安全投資效益評價原理,充分認識安全和效益的一致性,切不可不顧安全盲目地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
三、針對性管理,要加強法制(Enforcement)
在事故致因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它們只不過是深層原因的征兆,是管理上缺陷的發現,管理和監督上的缺陷才是事故的根本原因。如由于技術管理不嚴,使工程設計有漏洞、使用材料有問題、造成了物質上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安全管理不科學、責任制不落實,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三違”現象屢禁不絕,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安全組織不健全,安全政策法規不落實,安全防護措施不妥當等等。而這些管理缺陷的核心問題是責任制的不落實,是事故處理中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很多企業,出了事故不是積極地去查找原因,而是千方百計逃避事故,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法,力圖減輕事故責任。逃避不了則想方設法隱瞞事故、掩蓋事實,阻撓對事故真象的調查,結果是“三不放過”原則不能得到落實。這樣使事故只能起消極作用,呈惡性循環。
面對事故,明智的作法應是一要徹底杜絕,避免其重復發生,二要促使它向積極作用的一方轉化。杜絕事故是說要從事故的教訓中吸取經驗,采取針對性措施、堵塞漏洞,杜絕重復事故發生。促進事故的轉化是指要利用好用職工生命和鮮血以及國家巨額財產鑄成的活教材,用事故提供的各種信息和資料,務求使職工得到廣泛而深刻的安全教育,務求改善系統的安全功能和總體功能,促進系統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這就使事故的消極作用通過系統的優化和生產的發展得以補償。事故后要堅持“三不放過”原則的道理就在于此。正確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這里,政府、執法機構和監察部門以及企業的決策者們必須承擔起責任。政府、執法機構、監察部門要把事故給生產和社會帶來的災難轉化為壓力施加在企業的決策者身上,使明智的決策者們變壓力為動力,集中人力、物力,采取一切手段調查事故真象、分析事故原因、搞清事故責任,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并以此為契機,激勵職工產生安全動機,促使企業發展安全科學技術,獲得控制事故的能力,提高系統的整體功能,完成事故從不利作用向有利作用轉化。
這種轉化的條件,是在各項政策、法規基本健全的基礎上,政府、執法機構和監察部門必須真正承擔起責任,加大包括行政干預手段在內的執法力度,把那些給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造成損失的人繩之以法,這樣,才會使那些玩忽職守、視安全生產為兒戲的人受到教育,才會使企業的決策者們感到壓力,并使其變壓力為動力,完成事故不利作用向有利作用的轉化,在事故的廢墟上開出安全之花,結出安全之果。
為了預防事故,就要弄清事故發生機理,查明事故致因因素,針對事故致因因素,采取有效對策。“三E”對策是指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和根本原因(管理上的缺陷)分別采取對策,防止事故發生和促進事故的轉化。
一、針對性教育,從幼年抓起(Education)
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基礎,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們的安全意識(是指人們對安全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和安全素質(是指人們對不安全因素的防范能力)。這是一種能力的培養,是安全工作的治本措施。在現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從新職工崗前的三級安全教育、班前班后會安全教育等日常安全教育,到提高職工素質的專業安全教育和特種作業培訓以及建設一支懂技術、會管理、有責任感的專業安全干部監察隊伍的訓練等安全教育工作,雖然都已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但從整體安全教育體系方面看,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術教育、安全管理基礎知識教育以及督導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的執行等整個體系上尚有不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帶有一種亡羊補牢、急功近利味道的作法。
從人的心理特征上看,一個人的潛力是由智力、知識和技術及實踐三個基本方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人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個心理特征的形成,抓得越早,就越牢固而穩定。因此,人們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的教育和培養,也就越早越好。安全教育從幼年抓起,這在國外早已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安全教育從幼年抓起是說要把安全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幼兒園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各種專業技術教育以及其它中等、高等教育之中。在幼兒園,幼兒教師要幫助幼兒建立起初步的安全概念和安全心理;在九年義務教育中,人們的安全意識觀念已經形成;在專業技術和中、高等教育之后,穩定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本能。而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職業安全教育應是這些教育的延續,是為了進一步適應崗位和環境特點的繼續和補充。
這是一項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的復雜工程,它只有在所有的人都必須承認并履行個人的責任時才會成功。父母和親友們必須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教師們在保持傳統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基礎上,必須具備和保持安全教育和教學能力,并能在課堂上展示這種能力;管理部門必須制定政策,從教課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設施和教學督導上給予保證,并實行高標準的教育成績管理。
二、針對性技術,實現本質化安全(Engineering)
按照人、機工程學的觀點,本質化安全是指人、機、環系統的整體優化,是指設備、設施、場地環境、工具、原材料、勞動保護用品等要與人的心理生理特征相適應,并具有自動保護、自動抑制或消除意外危險因素的功能。即使在操作者產生失誤的情況下,因有保護裝置在發揮作用,也能制止事故的發生,使人不受到傷害。
在人、機、環組成的系統中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但由于人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受情緒、體力、環境諸多因素的影響,行動的耐久性和準確性是很有限的,而且個體差異較大,并具有明顯的偶然性和隨機性。假設,如果設備的狀況不好,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對人的弱點進行補充,操作者一旦發生失誤就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產生難以估計的后果。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發生事故,但很多事故還是發生了。從能量轉移論的觀點看,能量在有序作功的同時,本身也是一個危險源,當能量逆流于人或失去控制時就可能發生事故,造成人身傷害、物質損失和環境破壞。顯然,這種能量的控制要由機器來完成。所以,只有從工程技術上采取本質的措施,才能對能量實現有效控制,消除隱患,實現本質化安全。
在機器設備的設計、制造、購置和安裝的前期管理階段,要充分考慮到設備的“優生”問題,做到安全、合理、可靠,環保和消防設備配套齊全,符合規范。切不可忽視設備的安全性,造成設備的“先天”不足;設備的后期管理要著重保養和維修,并根據生產需要和環境變化針對設備的運轉情況不斷地進行分析評估,通過調整原料、更新材質和改變工藝,消除風險區和危險點。切勿“帶病”運行;配置現代化的安全和衛生檢測裝置,采用狀態監測和診斷技術,加強對設備安全性的檢測和評估手段,實現對事故的早期預防和控制,提高抗災能力。應防止設備的劣化傾向,對超期服役和淘汰運行的設備,更要嚴格管理,并結合生產工藝和安全的需要,有計劃地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使其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在機械設備或生產系統上,必須裝設安全防護系統(安全防護裝置、保險裝置、信號警示裝置、危險牌示和安全標志)。設專人負責,定期檢查、校準,確保其靈敏、可靠。
目前,大多數企業面臨著設備老化、工藝陳舊、工業布局不合理,嚴重缺乏改造資金問題。而且在生產裝置上裝設安全防護系統,不但加大了投資,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設備的運行速度,與人們追求的高效率、高效益發生了矛盾。對此,我們要正確運用安全投資效益評價原理,充分認識安全和效益的一致性,切不可不顧安全盲目地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
三、針對性管理,要加強法制(Enforcement)
在事故致因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它們只不過是深層原因的征兆,是管理上缺陷的發現,管理和監督上的缺陷才是事故的根本原因。如由于技術管理不嚴,使工程設計有漏洞、使用材料有問題、造成了物質上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安全管理不科學、責任制不落實,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三違”現象屢禁不絕,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安全組織不健全,安全政策法規不落實,安全防護措施不妥當等等。而這些管理缺陷的核心問題是責任制的不落實,是事故處理中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很多企業,出了事故不是積極地去查找原因,而是千方百計逃避事故,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法,力圖減輕事故責任。逃避不了則想方設法隱瞞事故、掩蓋事實,阻撓對事故真象的調查,結果是“三不放過”原則不能得到落實。這樣使事故只能起消極作用,呈惡性循環。
面對事故,明智的作法應是一要徹底杜絕,避免其重復發生,二要促使它向積極作用的一方轉化。杜絕事故是說要從事故的教訓中吸取經驗,采取針對性措施、堵塞漏洞,杜絕重復事故發生。促進事故的轉化是指要利用好用職工生命和鮮血以及國家巨額財產鑄成的活教材,用事故提供的各種信息和資料,務求使職工得到廣泛而深刻的安全教育,務求改善系統的安全功能和總體功能,促進系統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這就使事故的消極作用通過系統的優化和生產的發展得以補償。事故后要堅持“三不放過”原則的道理就在于此。正確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這里,政府、執法機構和監察部門以及企業的決策者們必須承擔起責任。政府、執法機構、監察部門要把事故給生產和社會帶來的災難轉化為壓力施加在企業的決策者身上,使明智的決策者們變壓力為動力,集中人力、物力,采取一切手段調查事故真象、分析事故原因、搞清事故責任,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并以此為契機,激勵職工產生安全動機,促使企業發展安全科學技術,獲得控制事故的能力,提高系統的整體功能,完成事故從不利作用向有利作用轉化。
這種轉化的條件,是在各項政策、法規基本健全的基礎上,政府、執法機構和監察部門必須真正承擔起責任,加大包括行政干預手段在內的執法力度,把那些給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造成損失的人繩之以法,這樣,才會使那些玩忽職守、視安全生產為兒戲的人受到教育,才會使企業的決策者們感到壓力,并使其變壓力為動力,完成事故不利作用向有利作用的轉化,在事故的廢墟上開出安全之花,結出安全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