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在生產過程中,通常由于多種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利于安全的情緒。同時,還會因情緒波動直接導致員工產生不安全行為。加之,一些員工對于作業環境中存在的不安全狀況沒有識別能力,因此,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隱患,容易引發事故。所以,員工有必要掌握識別這些不安全因素的方法,使其在生產工作中,能及時有效的避免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確保安全生產。
一、物的不安全狀態識別及預防措施
(一)物的不安全狀態包括:機器、設備、工具、附件、場地、環境等有缺陷。
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行。如,帶“病”轉運、超負荷運轉等。
有故障(隱患)未修復,且維修不當等。
(二)預防措施:員工在使用設備時,要加強定期檢查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反映,不使用帶病設備。同時,要按照設備保養規定,進行定期保養和維護,以確保設備能始終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二、防護設施、安全裝置的缺陷
(一)沒有防護裝置。如,無防護罩、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報警裝置、無安全標志、無護欄或護欄損壞、絕緣不良和無消聲系統等。
(二)防護裝置不當。如,防護罩未在適當位置,防護裝置調整不當,防爆裝置不當,電氣裝置帶電部分裸露等。
(三)預防措施:防護設施和安全裝置是確保人和物件(設備、危險物品)互不接觸,從而起到避免人身傷害的安全保護網。因此,員工要正確使用質量可靠的安全裝置、不能怕麻煩、貪方便、圖省事。
三、工作場所的缺陷
(一)沒有安全通道。工作場所間隔距離不符合安全要求。
(二)機械裝置、用具配置的缺陷。
(三)郵件放置的位置不當;郵件堆置方式不當等。
(四)預防措施:安全通道是能確保員工安全通行的道路。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設置,并保持安全通道暢通。
四、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缺陷
(一)缺乏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用具。
(二)防護用品用具有缺陷;缺乏具體使用規定。
(三)預防措施:企業要根據生產流程和作業環境,為員工配備合適的勞動防護用品,制定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定,以避免因勞動防護用品缺乏或使用不當,而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