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與資源的日益緊缺,高層建筑,以混凝土結構居多,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城市中,尤其像北京這樣的大型比較發達的城市,寸土寸金。花大價錢得來的地皮當然蓋得越高越好。作為即將從事這一行業的畢業生,我們通過課程的學習以及在施工現場進行的生產管理實習,對建筑業有了初步而淺薄的認識。不僅僅是對于高層建筑結構,對于所有建筑結構來說,安全都是首要目標。
建筑是人類從事生產、生活的場所,一旦出現安全事故,不僅僅是經濟上會受到損失,更實會危及人的生命安全,而我們國家的建筑在這一點上似乎不那么令人放心,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設計、施工等人為錯誤或差錯
設計上為了省錢,少用鋼筋或使用次等鋼筋,不按規范要求設計構造措施等等,就是設計上的偷斤短兩,這些行為在一些非專業人員很難挑出,大多數都推給施工方。由于設計差錯或錯誤造成的結構安全事故主要因為結構或構件沒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導致結構開裂和結構坍塌。但絕大多數人為錯誤或差錯并非主觀故意和惡意,出現設計差錯或錯誤往往都設計人員素質不高、設計能力差、調查研究不細致、基礎資料不全、設計參數的選取不合理、計算能力差、缺乏設計經驗;其次由于行政干預、掌管意志、缺乏合理的設計周期;再說到施工質量,一直以來口碑也并不好,一方面是老板為了賺錢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另一方面是因為工人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知識、技能而導致的安全隱患。存在著有些工地攪拌混凝土時往其中注水而導致強度下降,生產實習過程中確實有同學目睹。有些工地為了趕工期,不等混凝土達到規定養護期前就拆?;蚴窃谏线M行作業,也會導致混凝土強度不足而開裂。在我國現行工程項目建設招投標管理體制下,或多或少存在高資質中標,施工能力低的現象,工程層層轉包,同時又由于施工管理水平低下,從業人員素質較低,也是當今我國建筑行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難以及時發現和有效消除因人為的差錯,而最終釀成的安全事故。還有一點令人不放心的就是建材的質量,商品混凝土的強度不合格狀況廣泛存在,鋼筋以次充好更是比比皆是。我們上級的研究生作過調查,到工地想要鋼筋回來進行試驗屢遭拒絕,有些地方干脆說了實話,小直徑的鋼筋都是經過冷拉的,一定不合格。對于這種現象,主管部門也毫無作為,不得不為我們的安全捏把汗。
歸根結底,是這些從業人員不夠敬業,更深刻地說,是沒有責任心與業界良心,心里只是想著如何賺錢,許多關系鏈條中都存在著黑幕,這是對我們最大的威脅。
2、 現行技術標準存在差異,安全系數設置水平偏低
按照我國現行結構設計規范所采用的可靠度設計方法,結構安全性的可靠度定義為“規定”荷載作用下的強度保證率,既不反映不同設計規范在荷載標準值上存在很大差異,也不體現結構整體上的差別。而設計規范中的結構可靠度只是對結構的構件而言,構件的安全性很大程度取決與荷載的取值,設計時安全系數設置水平與荷載系數取值有關。據有關資料,我國規范中的動荷載安全系數比美、英等國家規范低14%~21%,比歐洲規范低7%;靜載安全系數比美、英等國低17%,比歐洲低13%;在強度安全系數方面,我國規范的混凝土強度安全系數比歐美低15%,鋼材強度安全系數低6%。這樣一來按我國規范設計的柱子假設動載和靜載比為1:2,由于荷載和材料方面的影響其承載能力較美、英規范設計的柱子的承載能力低35%,較歐洲低28%;梁板的安全系數比美英低24%,比歐洲低18%。
3、 缺乏較為完整的法規和標準體系及管理機制
在我國工程建設和使用在管理上缺乏立法約束,重視項目建設,輕視使用過程中的日常維修、保養;重視建設資金的投入,忽視保養維修基金設置。在結構的保養維修缺乏強制性措施,一些結構由于保養不及時或長年失修造成結構損傷,最終導致結構破壞。其次,設計、施工、保養及維修技術不配套,過于依賴技術規范的作用,缺乏指南、工法等較為具體詳盡的技術標準。再次,規范的錯位認識與管理,局限于現有的標準、規范,缺乏創新性。隨著技術進步,對規范、標準的修訂不及時,缺乏與時俱進。
4、 火災、爆炸事故
火災和爆炸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2001年發生的石家莊爆炸,造成整棟房屋所有單元連續倒塌;央視大樓的著火事件更是震驚全國,那座樓是鋼結構的建筑,耐火性差??傮w來說,混凝土結構的防火能力較好,耐火性差的鋼筋有混凝土的保護層包裹,也不會直接受到燃燒。由于混凝土結構遭火災后,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鋼筋抗拉強度降低,導致結構的承載能力降低,特別是爆炸,瞬間巨大沖擊力遠遠超過結構的極限承載能力,造成瞬間破壞。
5、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指的是地震、滑坡、泥石流、颶風、洪水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現象,一旦發生會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對于結構來說,最大的敵人莫過于地震。從概念設計到計算再到構造措施,都需要逐一考慮。從概念上,首先要有“三水準”設防目標,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這也是抗震設計的最基本原則。有了這一原則,就要根據其作相應的計算,利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底部剪力法或是應用計算機做時程分析來得到結構的內力和位移,以此來設計、配筋。至于一些計算無法滿足或是無需計算就能滿足的就要用到構造措施,規范中都有明確規定,對于梁、柱、墻的截面尺寸及配筋都需要滿足。北京地區的一些抗震設計基本參數如下:為8度設防,地震加速度0.2g,αmax=0.16,Tg=0.35s,II類場地一組。做設計就離不開規范,我們手邊要備一些常用規范,而且要及時更新。
近年來中國多災多難,稍遠點有76年唐山大地震,正是因為那次地震,讓抗震設計被重視起來;近年來又有08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從一些圖片中學校、住宅倒塌的滿目滄痍與政府大樓的屹立不倒的對比中,深深地問則了政府與建筑業的良心,也讓北京開始了一系列對中小學、住宅樓的抗震加固工程。去年“七•二一”的大暴雨讓北京市政系統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大面積積水,而清代的故宮與解放初期建立的工人體育場確是安然無恙。很明顯,以上的對比不是做得到于做不到的問題,而是做與不做的問題,終究是責任心與良心。
但是要完全避免自然災害對結構的破壞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但隨著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增強防患意識,提高對災害的預測水平和結構抗災能力完全必要的,并以此作為改進結構安全質量的重點。
改善混凝土結構安全性的方法與途徑:
1、 提高混凝土結構安全系數的設置標準
提高結構安全系數的設置標準無疑有利于提高結構安全性,但建設成本增加。合理設置安全系數既有利于提高結構整體牢固性,又能適應目前經濟承受能力,從客觀實際出發,審視安全系數設置標準,著力提高結構抗擊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抗震、設防等級,增強結構整體牢固性。對重要部位、重點場所,重點設置安全系數。設計荷載等級和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有必要儲備,并結合長遠考慮荷載等級和使用功能的可能變化。
2、 完善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
結構耐久性是指結構、構件所處的各種作用維持使用功能的能力。長期以來,耐久性問題被各國結構工程師十分關注的問題。在我國由于長期處于短缺經濟和計劃經濟歷史條件的影響,現行的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主要局限于荷載作用下結構、構件的安全性問題,對于結構、構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由于環境作用導致材料性能劣化的影響,被置于比較次要或從屬地位,主要是對耐久性認識不足,環境作用下結構耐久性問題比較復雜,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不像結構安全性通過加載試驗可以確定。而耐久性只有通過預測、估計。但隨著工程實踐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理論研究,已有可能對耐久性的預測、估計接近實際。
3、 加強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的監管
工程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結構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加強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的監管是有效遏制結構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政府和企業(業主)本著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認真履行監管的職能;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社會的檢驗和用戶的檢驗;社會監理要認真履行監理職責,把好過程關,禁止存在質量隱患的產品投入使用。
4、 制定科學合理的項目建設工期
科學合理的項目建設工期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和基礎,然而在一些具體的項目建設中人為的行政干、預長官意志、盲目追求工期、進度,特別是一些政績工程,有大干快上的“大躍進”之風,缺乏合理工期,為結構安全性和耐久性埋下了隱患。而今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的組織行為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工期,為結構構件安全性和耐久性創造前提條件。
5、 強化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檢測
由于結構、構件的安全性與設計、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保養、維修相關,也與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水平和素質相關聯。在我國結構工程施工中技術水平和人員素質相對較差,安全系數的設置較低,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保證制度尚不完善,政府的監督職能沒有真正發揮,有些項目交付使用時存在質量缺陷,因此有必要加強結構、構件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檢測。通過有效的安全檢測,即時發現問題,采取整改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把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從而達到預防為主的目的。要結合結構、構件的使用情況編制安全檢測計劃,配備檢測儀器,安排檢測經費,對一些重點的結構、構件要進行強制性檢測。
6、 提高結構材料的耐久性
提高結構材料的耐久性是提高結構、構件使用年限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隨著結構耐久性問題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控制水泥和粗骨料的使用,推廣引氣混凝土,開發耐銹蝕的鋼筋以及海砂混凝土的控制和利用,積極推廣應用耐久性能高的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結構耐久性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安全性考驗著專業人員的技術能力,更是考驗著從業者的良心,每一件設計成果都會關乎許多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帶著良心工作,讓其他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