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廈門市同安區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全區年降水量2318.9mm,折合水量23.38億m3。地表水資源16.56億m3,地下水資源2.24億m3,水資源總量16.79億m3,水資源可發電開發利用的山區主要集中于蓮花、汀溪兩鎮。目前全區在運行的水電站36座,總裝機為16846kw。
蓮花、汀溪兩鎮,地處山區,雨量充沛,水力資源較為豐富,電站開發較多,為改變山區經濟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國家、省各級政府給予地方開發水電站建設的各種有利政策條件下,如:國家鼓勵“以柴代電”政策、閩水[2003]農電19號文的《福建省水利廳關于轉發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增加地方小水電上網電量,促進山區經濟發展的意見的通知》等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促進了山區水電站的發展。在如此的大好形勢下,我區2003年下半年,水電站擬建11座,技改2座,可新增裝機2250kw。如何管理好小水電的建設與運行管理,已逐步引起各級有關部門的重視。
根據國家《安全生產法》、國家電監會有關文件、省水利廳(閩水[2003]農電9號)《關于開展2003年全省水利行業水電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等的要求,各級水行政部門對安全檢查給予高度重視,我局以《關于2003年水電站安全大檢查及普查的通知》(同水利[2003]34號文)將省廳的具體要求傳達給各水電發電單位,并組織電力管理站和安全生產人員對36座水電站進行拉網式的安全大檢查。
2、水電站建設、運行現狀
在檢查中發現多數農村水電站運行管理單位安全意識淡薄,只注重經濟效益,機電設備年久失修,帶病運行。運行管理人員缺乏相關專業技術及安全管理教育,無證上崗,水電站常規維護管理工作無法落實。部分水電站負責人對水電站安全檢查工作應付了事,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漠然處之,出現不按基本建設程序報批而進行隨意改建、擴建、引水發電現象,導致水電站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管理隱患問題。其共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2.1未按審批手續報建,未竣工驗收擅自發電
近階段來,由于農村水電站投資主體的轉變,大部分為私人或外商投資,部分投資商未經批準擅自興建、改建、擴建。部分水電站雖經批準,但未辦理竣工驗收手續搶先發電。
2.2管理混亂,制度不明確
大部分在運行的水電站管理混亂,機房雜亂無章,制度不明確,缺少最必要的運行管理制度。在安檢中竟然發現如此的怪現象:發電時,機房被鎖,無人值班!機房煮飯、建雞舍。
2.3缺乏必要的上崗技術、安全培訓
相當一部分的運行管理人員無證上崗,缺乏必要的技術與安全教育培訓。個別水電站甚至出現“技工荒”。
2.4設備老化,年久失修
農村水電站大部分始建于七十至八十年代,機電設備已嚴重老化,引水渠道、壓力前池、壓力管道年久失修等,給運行管理留下極大安全隱患。個別發電單位在安全與投入上心存僥幸心理,舍不得投資進行技改更新,致使經濟效益不高。
2.5安檢整改不力
一些發電企業對安全檢查中通報的安全隱患問題整改不力,不予配合,應付了事。
3、加強建設、管理的幾項對策
3.1實行水力資源統一規劃,有效提高水力資源利用率
對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優化配置,避免無序開發造成水力資源浪費,嚴把新建項目審查關,使之服從統一規劃。
3.2建立規范的農村水電站建設審批手續
根據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設程序管理暫行規定》及《廈門市水利工程建設程序管理辦法》、《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以及閩水[2002]6號文《關于加強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等有關文件精神,要求建設單位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項目建議書》、《水資源論證報告》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并由項目所在地的鎮政府轉報,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上報材料進行審查論證通過后批復立項,經工程設計審查、申請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后實施,并按《小型水電站建設工程驗收規程》(SL168-96)組織初驗、試運行合格、簽定竣工驗收鑒定書后正式投入使用。安全生產從源頭抓起。
3.3建立確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確保水電站正常運行
面對企業改制這一特殊變革時期,不少職工患得患失、得過且過,明哲保身,人為我亦為,對落實企業各項規章制度,維護企業正常經營管理產生極大的危害。因此,必須加強水電站運行管理力度,循章辦事,建立規范管理、數字化管理、標準化管理以及績效考核等責、權、利一體化的管理制度。
(1)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知識
制定適合各發電單位實際情況的《設備運行規程》,《安全運行規程》,《生產管理制度》。印發有關安全生產的材料供職工學習,做到職責明確,安全生產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加強對職工的業務技能培訓,并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獎懲制度。激勵員工的安全生產積極性和自覺性。有效地提高員工的業務技術素質和處理事故、故障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