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的發生因素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規律性。規律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是客觀的即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那么事故也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肯定存在某一不安全因素,隨著量變到質變,遇某種意外情況一觸即發,其特點有三:其一是因果性,即事故的發生是由于存在某些不安全因素之原因并由它們相互作用而導致事故這個必然結果;其二是隨機性,只要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不安全因素,事故在一定條件下便可隨時發生。其三是偶然性,是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性質而言。簡單地說,事故在什么時間發生,發展成什么性質的事故,就帶有偶然性了。
通過對大量的事故剖析、概率及數理統計表明:每個特定的事故都是由人——機——環境三個基本因素引發的。
(1)人——機系統能流的可逆性理論“人——機——環境”理論認為:在以人為主體的人機系統中,機器由外部獲得能量進行工作。在正常情況下,當把外部能量控制在一定的空間時,能量通過在生產流程中作功而被消耗掉,并制造出社會所需要的產品。但是,在異常情況下,由于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致使一部分能流未流向機器,而逆向于人體,以致造成傷害現象。
(2)人為因素:即以人的失誤為主要誘因,事故的發生取決于人、機兩個子系統所處的空間和時間沿著各自的軌道(軌跡)進展中的交點。因人的失誤觸及機器,而使能量從機器的一方傳給人的一方,使人受到傷害。人的失誤主要種類有:①判斷失誤;由于自身素質如業務水平、經驗及精神不集中、疲勞等因素所致;②操作失誤:由于刺激過大或過小造成的感覺、知覺融合,不利于區別、識別和辨別,以致產生錯誤的表象,從而進一步形成錯誤的概念、判斷推理,相應的按錯誤的或不充分的信息進行機器運轉,從而引起生產事故;a.顯示失誤,b.控制器的識別性、標準化和設計的缺陷;c.物理的、化學的、空間的環境導致操作者人和機器的能力和性能的降低;由于時間緊迫、給生產者造成高度緊張、控制程序上無充裕的時間等。③維修失誤:人員更換零件調整或修理過程中所發生的失誤或時間上的延誤。④處理和搬運失誤移動中伴隨著裝置損傷、時間損失或人員受傷害。⑤保管程序上失誤包括由于保管環境不良。溫濕度不充分或有失誤等。⑥系統計劃失誤由于作業時間增加。身體負擔過重以致使系統的可靠性降低。人的失誤產生原因有:a.缺乏對危險性的認識。由于安全教育訓練不夠,不能夠充分認識到危害的嚴重性,從而進行不安全作業。b.在操作方法上不均衡、不適合或作無用功。c.準備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就開始作業,因倉促而導致危險作業。d.作業程序不當、監督不嚴格,致使違章作業自由泛濫。e.取下安全裝置使機器設備處于不安全生產狀態。f.走捷徑、圖方便,擅作主張,忽略了安全生產程序。g.不安全地放置物件或工作環境危險。h.在運轉中的機器上注油、檢修或清掃,i.接近危險場所且無護具或服裝不利落等。
(3)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促成人失誤也可間接導致人為因素事故的發生如沒有充裕的作業時間;反復操作;由于作業條件惡劣而產生的恐懼;惡劣環境促成心理變態如興奮過度憂慮擔心、發怒等心理反應影響了對危險的預見等。
(4)人——環境造成事故的成因、事故的成因有兩種情況:一是“飛來”物體的突然傷害。
包括因風力、水力等自然現象對生產設備或房屋施加了較大的能量。致使發生倒塌、墜落飛入等現象,導致人的傷亡;作業環境中原材料,制成品及其它物資亂存亂放,使物體處于不安全狀態。遇有振動,與外部力接觸等原因,使潛能突然變為動能,作用于人或物造成的傷害;或者是在車間中與單元作業的“人——機”系統無關的其它作業系統,飛來有動能的物體打擊。二是存有粉塵、毒氣、噪音、振動、高頻、微波、放射線等環境的危害。在“人——環境”系統中發生的危害與人的行動失誤無關,人不是發生事故的機緣,而是從對象物返回到人。
因此要確保企業的安全性,首先要加強對作業過程中人員的安全管理,主要抓好兩個環節:一是反復訓練或演習,以提高職工動作的熟練程度、達到動作協調一致。二是準確地傳遞信息。其次是要加強對作業過程中機器設備的安全管理。第三要加強對作業環境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