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務段始終把確保一線職工的人身安全作為企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他們實施量體裁衣式的安全管理,加大對現場作業防護人員的管理力度以及“三新”人員(即新職工、新轉崗人員、新晉升人員)素質教育培訓,努力建立起了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
規范防護員作業標準
防護員的工作態度直接關系到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兩大關鍵問題。徐州工務段以開展“勞動安全年”“勞動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為載體,規范防護員作業標準。他們要求防護員在施工防護前一天與施工負責人簽訂責任明示表;防護時,防護員必須按規定著裝,施工作業必須攜帶對講機、信號旗、口笛、防護員牌等防護用品,駐站聯絡員與工地防護員至少每3分鐘用對講機通話一次,當現場防護員與駐站聯絡員聯系不上時,必須及時通知作業人員恢復線路,下道避車。這一制度明確了駐站防護員、兩端防護員、遠方防護員、中間防護員、盯崗干部以及帶工人員等各類防護責任人的位置和具體防護任務,使防護脈絡更加清晰,防護職責更為具體。
由于運行密度的加大,徐州工務段天窗點作業時間大部分安排在夜間,這對施工作業過程中防護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段撥出專款,購買2000件反光防護背心發放給全段一線干部職工。同時,根據生產實際,該段還及時調整防護方案,采取雙崗防護、復述確認列車信息等方法。
去年12月份,在東隴海線進行夜間圬工橋便梁架設施工作業中,由于該橋兩頭曲線多,對講機收發困難,為實施有效防護增加了難度。為此,該段在施工地段增加了4名防護員,負責接收、復述確認列車到達信息,將原先規定至少每3分鐘通話1次縮短為至少每分鐘通話1次,實現了現場所有作業人員和機具統一行動。
培訓緊盯“三新”人員
2007年,徐州工務段將“三新”人員作為安全技能培訓的重點,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全方位、多層次構建安全技能培訓網絡。
他們將培訓內容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以安全規程和操作規程為學習重點,將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進行分類,并模擬作業,使“三新”人員在輕松的氛圍中迅速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簽訂師徒合同是該段提高“三新”人員業務水平,增強安全防范技能的又一重要舉措。該段規定,擔當師傅的職工必須是一線生產骨干,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師徒一般在同班組同工種中結對,按照雙方自愿原則組合,并簽訂最少為一年的合同。師傅在傳授業務技能的同時,負責監督徒弟在生產中的勞動安全和人身安全情況。
如今,這個段“三新”人員安全技能培訓率達到100%,簽訂師徒合同率達到100%,有力地保證了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