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節律又稱生物鐘現象,它是一種普遍存在于一切生物體內的自然規律。在自然界中,植物的開花,昆蟲的孵化,候鳥的遷徒,都有一定的時間和規律。許多動植物的生理機能和生活習性都存在著隨時間的變化而出現周期性變化的現象,它們似乎是受著某種內在時間的控制,這種現象稱為“生物鐘”。它反映著生物為適應晝夜、季節的變化而進行自我調節的規律,因而也稱為生物節律。
20世紀初,德國的一個內科醫生威爾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奧地利心理學家赫爾曼·斯瓦波達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病人的癥狀、情感和行為的起伏變化,存在著以23天為周期的體力變化和以28天為周期的情緒波動規律。大約20年后,奧地利的一個大學教授,研究了幾百名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后,發現人的智力也存在著一個以33天為周期的波動規律。后來的一些學者經過反復試驗,認為每個人從他出生那大起,直至命終止,都存在著周期分別為23天,28天,33天的體力、情緒和智力的變化規律,并用正弦曲線繪制出每人的變化周期曲線,如圖2-4所示。
圖2-4生物節律變化曲線
在每一個周期中,上半周期對人的活動起到一個積極、良好的作用,稱為高潮期。體力表現為體力充沛,情緒表現為有創造力,心情愉快、樂觀,智力表現為思維敏捷,更具有邏輯性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下半周期對人活動有一個消極、抑制的作用,稱為低潮期。體力表現為容易疲勞、做事拖拉,情緒喜怒無常、煩燥、意念沮喪,智力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斷準確性下降。在所有三個周期中,由高潮期向低潮期或由低潮期轉向高潮期的那一天稱為臨界日。在體力周期和情緒周期臨界日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而智力周期臨界日在安全方面則認為是不重要的,但如果和其他臨界日相重,則產生的綜合效果增大。在情緒周期與體力周期的臨界日相重時,發生事故的概率更大,雙重臨界日一年中大約有六次。在三重臨界日一年中有一次,按生物節律的理論,發生危險的概率將增長到最高程度。
烏克蘭學者列申科在一家運輸機械廠,用計算機對1972~1973年發生的事故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70%的事故是在臨界日或在下半周期消極影響最大的日子發生的。
特別是臨界期的事故發生更為頻繁,據美國一家保險公司對涉及偶然事故所引起的死亡事故統計,事故的肇事者約有60%處于生物節律的臨界期。表2-3是部分國家對臨界期與非臨界期事故發生狀況的對比。
科學研究證明,生物節律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它和事故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應用生物節律理論可以提示人們,在某—時間人的體力、情緒和智力所處的狀態是高潮期、低潮期或臨界日,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節律理論來更有效的指導安全生產,提醒操作者的注意,合理安排工作。例如俄國莫斯科市、瑞士蘇黎世市和德國漢諾威市交通部門,為所有的司機繪制了生物節律曲線圖表,當司機處于低潮期,就發給紅色行車證,提醒他們加倍小心;當司機處于體力或情緒臨界期,就盡量不讓他出車。莫斯科市公交公司某車場運用生物節律來安排輪休,減少了事故42.9%。表2-4列出了美國和日本某些企業在應用生物節律的情況。從表中可見,應用生物節律理論對于事故的預防其效果是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