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出臺,無論是對勞動安全保障領域,還是對于新聞界,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可以說在勞動安全保障領域具有劃時代意義。它確立了有關安全生產的基本制度和要求,并且加大了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力度。這對于防止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必將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而令新聞界興奮的是,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單位有進行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的義務,有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的權利。”這可以說給新聞界進行安全事故監督報道,提供了一個有力武器。
應該說,對安全生產進行宣傳,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揭露,歷來都是新聞媒介關注的熱點。而新聞煤介也的確不辱使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廣西南丹礦難,如果不是記者的揭露,可能會被隱瞞更久,事實真相甚至有可能永埋地底;今年發生在山西忻州繁峙金礦的礦難,黑心的礦主不僅隱瞞不報,還拋尸滅跡,而戳穿黑幕的又是記者的報道,并為公安部門最終破案提供了依據。而且,揭露重大事故的報道,還往往對反腐敗斗爭做出了貢獻。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的一位領導曾說,從近年來查處安全生產事故所揭露出的大量情況看,幾乎每起特大事故背后,都與某些腐敗現象有聯系。因為在這些事故后面,都有一些嚴重失職、瀆職的領導干部。他們在事故發生前見利忘義、徇私枉法;在事故發生后裝聾作啞,推諉責任;在解決事故的過程中弄虛作假,草率了事。他們與肇事者“同氣連枝”,往往動用手中的權力來遮掩事故真相,企圖瞞天過海,因此拼命阻止記者的采訪報道。他們經常使用的借口,就是維護社會安定。可是,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只有公開出來,才有利于解決問題,安撫人心。他們打著社會利益的幌子,行一已之私利,以逃避自己的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媒體在對安全生產事故進行報道時,阻力重重。不僅事故的責任人拒絕接受采訪,有關知情人不敢透露真實信息,更為嚴重的是新聞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遭受嚴重威脅:輕則采訪設備被毀損,重則被關押、被毆打致傷。曾經發生的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實,就是最好的例證:采訪濟南重大塌方事故的記者被保安打暈,采訪廣西丹礦難的記者被尖刀、槍支抵住了身體,采訪運城富源煤礦透水事故的記者被盯梢和恐嚇,等等。
現在,《安全生產法》將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明確規定為新聞媒介的“權利”,新聞媒介就會把它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承擔起來。誰阻擋這種監督,誰就在違法。
在今天普遍強調維護人權的形勢下,《安全生產法》強調對事故的輿論監督,也蘊涵著對人權的維護。在那些腐敗官員的心目中,數十條、上百條百姓的生命,遠遠抵不上自己頭上的那頂烏紗。而在與這些官員相勾結的某些老板的心目中,這些生命也不過是他們賺取巨額錢財的工具而已。因此,過去許多傷亡慘重事故,往往被隱瞞不報,或在傷亡數字上大打折扣。死傷者及其家屬也沒有得到及時的救助和應得的補償。說到底,這就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極端漠視,是對人權的嚴重踐踏。新聞媒介對那些在勞動崗位上獻出鮮血甚至生命的普通勞動者,理應付出更多的同情和支持。為了洗雪他們的冤屈,也為了更多的人不再重演類似的悲劇,新聞工作者有責任沖破重重阻礙,將事實的真相以及隱藏其后的腐敗大白于天下。
下一步,新聞媒介還需要加大對第六十七條的宣傳力度,特別要讓各級領導和各行業管理者都熟知這一條。這樣,既可以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明白自己若隱瞞隱患和事故真相,一旦被媒體披露出來,將會遭受嚴厲處罰;同時也可讓他們不敢隨意阻撓記者的采訪報道,因為這樣做違反了《安全生產法》,亦會受到法律制裁。
當然,《安全生產法》雖然從立法上為新聞界提供了輿論監督的“保護傘”,但絕不意味著輿論監督的任務會因此而變得輕松。雖然法律已有規定,但輿論監督的阻力仍然會有的,仍然需要記者有不屈不撓的勇氣、敢于挺身冒險的膽氣和敢于同惡勢力作斗爭的正氣;另一方面,一旦發現違法、違紀、違規現象,要嚴格按照新聞管理有關規定,本著為社會幫忙不添亂的原則,本著挖掘事故原因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宗旨,客觀謹慎進行報道,而不能為了追求轟動效應,使輿論監督庸俗化。
孫旭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