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寬松、和諧,充滿友愛的氣氛下工作,是人們就職的美好愿望。在管理從嚴、競爭激烈、職場增壓、思想活躍等新形勢下,一些班組職工似乎遇到了“困惑”。他們的真情表白,一方面表露出對企業的眷戀,對工作的熱愛,另一方面也飽含著他們渴望心與心真誠溝通的心聲:
[情景捕捉一]班組“邊緣人”
張師傅在一線工作已20多個年頭。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她感覺自己成了班里的一個“邊緣人”。很多時候,她想找人傾訴內心的郁悶。
張師傅所在的班組有10多名職工,絕大多數是女同胞。近年來,她所在的崗位不但人員精簡了,而且也年輕化了,她在班里是大姐,班長是位技術不錯的小妹。盡管家中經濟負擔重,愛人和上高中的小孩需要她照顧,但張師傅總想到自己是名老職工,又是黨員,因而工作勤勉,任勞任怨。
按常理,好好工作,遵章守紀,在班組還是能舒暢開心的,但是,張師傅卻感到“有一張看不見的網”,讓她有些透不過氣來。工廠加強管理,各類規章制度和考核日益健全,班組實行打分制考核,并以此作為定崗定薪的重要標準。有一年下來,張師傅意外地發現自己的分數遠低于其他同事。她反復自找原因,沒有發現違規違紀行為。
正當為此納悶時,張師傅發現了一個“小秘密”,班長手上掌握著一定的加、扣分權限,對于經常和自己“走得較近”的幾個姐妹,班長平常有意給她們安排額外的活兒,然后加分,有時不但可將扣分補齊,還超出其他人不少分。雖然找到了“答案”,張師傅卻高興不起來,她也沒有去和班長計較。
有一次,張師傅在開班會時接聽了一個很重要的電話。回來時,她看見班長的臉色有些不好看,并當著全班同事使勁甩了一下本子。當時,感到很沒面子的她為了維護班長的權威,沒有沖班長發火。事后,她找班長溝通,想好意提醒一下她不要太急躁,沒想到,班長不但沒有就自己的失禮說半句道歉的話,還跟張師傅說“我們之間可能有代溝吧”。張師傅怔了半天。
從那以后,張師傅就隱約感覺班長對她疏遠了很多。班里有同事經常帶零食到班上,和班長一同有說有笑分享,張師傅也不參與,因為,她說實在是沒有天天帶零食上班的經濟實力。有段時間,班里“湊份子”搞聚會,張師傅也積極參加,但是參加了好幾次,她發現自己總是“一頭熱”,后來,她干脆借故不參加了,班長也沒有挽留。
“我也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思想封閉,沒有年輕人活潑開放,也想到班長也難當,何況又年輕。但是,我也是個愛面子的人,也渴望在班里人際關系和諧,得到應有的理解和尊重啊,”張師傅感慨,“我怎么就好像進不了‘圈子’里面去呢?有時想起這些,我就鼻子發酸,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好。”
[情景捕捉二]“又找我麻煩?”
接到車間主任的電話,正在當班的青工小李的下意識就是——“又找我麻煩?”
小李說,他們班有20多名職工,大多數同事在接到上級的電話后的想法都和自己一樣。“沒有犯錯誤、惹麻煩誰會找你呀,”他說,“現在從上到下都忙,以生產為重,時間緊啊。”
他所在的崗位是廠里的龍頭崗位,不但“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年還得參加單位組織的理論和實踐“雙考”,“雙考”成績又與崗位津貼和獎金掛鉤。小李說,現在他們感到工作壓力很大,雖然能夠理解執行制度“對事不對人”和賞罰分明,但總是希望班組長在“施政”時適當做些解釋工作,以理順大家的情緒。
他們班有位40多歲的職工在“雙考”中,因理論考試沒過關而被扣去了一個季度的獎金,崗位工資也下浮。但是,班長也沒有找他談心,鼓勵他發揚工作中吃苦耐勞的精神,爭取在理論上多“補火”。以至于這位職工到現在還覺得心里有個“疙瘩”,上班得過且過。
上班忙,下班了總該有機會溝通溝通吧?小李說“也難”。這不,最近班里有人提議出班后找個地方春游,半個月下來,全班20多人只有不到10人表示愿意參加,但對春游地點存在異議。在此過程中,班長沒有發動和逐個做工作。“看到這個樣子,誰還有積極性參加呢,不如在家里睡懶覺呢!”小李坦言。
他的同事也說,在加強管理的情形下,班長們好像強調剛性的多一些,剛柔結合的少一些,很多班組制度考核執行下來都是“板上釘釘”,也沒有什么仔細說明。大家說,現在班長主動找班員談心的情形越來越少見,“有時候‘小疙瘩’不化解就越積越多,都憋在心里,雖然沒有明顯矛盾,但是也不太舒服”。以至于出現了假如哪天班組長突然找一個人談心時,被訪者還“心存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