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檢查是安全管理中重要的一項日常工作,也是新《安全生產法》強制要求企業必須做的一項工作。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時常會出現被檢查人員心存反感,檢查人員抱怨被檢查人員不配合、甚至“對著干”的情況。那么,安全檢查應該如何開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安全檢查:衍生走形式之風
在企業日常安全檢查中,檢查人員和被檢查人員經常大倒苦水。
檢查人員說:“沒辦法,國家有規定,企業有制度,日常檢查、定期檢查、節假日檢查都不能少。”被檢查人員則說:“檢查人員要么象征性地看看,走形式,要么不懂裝懂,上來就說這兒不安全,那兒也不安全,然后開張處罰單就走人。”這種矛盾導致的必然結果是企業的安全隱患不能及時被發現、整治,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不能有效開展。為何會出現這種矛盾?關鍵在于當前企業安全檢查形式主義盛行,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三個場景:還原常見的走形式
筆者參加過很多安全檢查,下面就是企業常見的幾種走形式安全檢查。
場景一:聲勢浩大
企業領導帶隊、陪同人員眾多,浩浩蕩蕩地去檢查,真正懂安全的人卻沒幾個。大家到現場匆匆忙忙地走一圈,然后回到會議室里總結,高調號召一番,檢查就算完成。
這種安全檢查看起來聲勢浩大,參與檢查的領導很重視,級別也挺高,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沒找出多少隱患,更沒有靠譜的應對措施。這種安全檢查不僅興師動眾,還可能助長被檢查人員的僥幸心理和應付態度,埋下長期的事故隱患。
場景二:蜻蜓點水
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蜻蜓點水”式安全檢查。這樣的安全檢查經常由一兩名安全管理人員完成,到現場轉一圈,回到辦公室,拿出檢查表打個勾,表明沒有隱患,然后將檢查表存檔。上級來檢查時,一看資料,處處都安全,到了現場,卻發現到處都是隱患。
場景三:不懂裝懂
檢查過后下發“語焉不詳”的隱患整改通知單。隱患整改通知單是安全檢查的成果體現。安全檢查效果如何,是否真正找出了問題,可在隱患整改通知單上得到驗證。
但是一些企業的隱患整改通知單卻極盡簡約,對隱患的描述模糊不清,切不中要害。比如,對隱患的描述為“配電線路敷設不規范”、“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規定”、“滅火器配備不足”、“設備間距過小”、“安全培訓資料不具體”,等等。“不規范”、“不符合規定”、“滅火器配備不足”等都是籠統的表述,到底哪些細節不規范,不符合哪項規定,應配備多少滅火器,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說,這些粗略的描述根本就沒有指明隱患產生的部位、類型、具體問題是什么、該如何解決。這樣的隱患整改通知單發出去之后,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不僅對隱患整改毫無益處,還會使檢查人員給人一種“應付差事”、“偽專家”、“不懂裝懂”的感覺。
四方面入手,變“走形式”為“走心”
不嚴不實的安全檢查,會給企業、職工和社會帶來危害。那么,企業安全檢查應如何開展?筆者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從安全檢查人員入手
隱患排查工作專業性很強。隱患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反復性等特點,外行很難查出隱患。然而,在一些企業,安全管理崗位卻是“邊緣”崗位,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設的,自然不會派出精兵強將。由這些人員主導的日常安全檢查,主要檢查各車間和現場的衛生情況、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情況等,無法深入排查隱患,企業安全檢查甚至變成了衛生大檢查。還有的檢查人員在檢查結束后,看不出任何問題,只好對被檢查人員說一句“注意安全”。這看似認真的提醒,實則是對檢查人員專業能力的諷刺。
可見,要想真正提高檢查質量,及時排查出隱患,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的素質尤為重要。安全管理人員不必各專業的知識都懂,但至少應具備多年的現場工作經驗,對所檢查場所的危險源、風險點能心中有數,并熟悉企業適用的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企業可以將安全管理人員送出去或請專家來培訓,也可以將檢查事項外包給第三方機構。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于2014年發布了《依靠專家查隱患促整改工作制度》,明確指出,要建立專家庫,依靠專家、內行人員進行隱患排查。
從安全責任制和獎懲機制入手
外行查不出隱患,內行不深入也查不出隱患。像上述“蜻蜓點水”式安全檢查,實則是安全管理人員不負責任的表現。
企業要想避免走形式的安全檢查,就要制定和落實相關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F場檢查記錄、隱患整改通知單要有人簽字,檢查記錄要備案,隱患整改責任要落實到人,重大隱患要通報并督辦,對安全管理人員的考核和獎懲要細致明確,對發現隱患的人員要獎勵,對敷衍了事的人員要處罰。做到獎罰分明,才能真正落實責任制,才能調動安全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從科學組織安全檢查入手
安全檢查的成效和如何組織開展安全檢查有很大關系。具體也可細分為三個方面。
不能由安全管理人員唱獨角戲。各部門應對各自責任范圍內的安全檢查負責,各生產車間應對車間涉及的內容進行日常自查自檢、交接班檢查,做到檢查有記錄、有責任人。企業應組織開展多部門聯合隱患排查活動,從工藝流程到機械設備,從人的不安全行為到物的不安全狀態,逐個進行排查。
形式應多樣化。企業綜合檢查、專項檢查、交叉檢查要適時開展,避免檢查不深入,抓不到重點的情況出現。針對企業的老大難問題、薄弱環節和深層次矛盾,可以進行專項檢查、專項治理、專門督辦。在安全月期間,可以開展崗位交叉安全檢查,讓各崗位人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如果是上級單位對下級單位或部門進行檢查,還可以采用“四不兩直”的方式,以突擊檢查、隨機抽查、回頭看等方式進行,避免下級單位或部門應付檢查。
應注重安全檢查前期策劃工作。針對不同類型和不同目標的安全檢查,要制定詳細的、盡可能量化的安全檢查表,對檢查項的描述要具體,不能模糊不清,不能讓被檢查人員摸不著頭腦。比如,有些企業的安全檢查表只有一兩頁,籠統地列出了檢查項--“個人防護用品配備是否到位”,但哪些崗位需配備個人防護用品,要配備哪些個人防護用品,卻沒有指明。再如,將“腳手架搭設是否規范”列入檢查項,但什么算規范,什么算不規范,具體需要檢查哪些細節,對這些細節有什么具體要求,諸如此類的內容,卻并沒有明確。
這種安全檢查表的用處并不大,在具體的檢查工作中,起不到指導作用,只能靠檢查者的個人能力和知識積累。倘若檢查者一時大意,漏了一個重要的細節沒有檢查,豈不是給企業留下了可能引發事故的種子?又倘若檢查人員的安全專業素質不高,看到這樣的檢查表,無從下手,一切判斷只能跟著感覺走,這樣的檢查無疑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進行前期策劃時,要注意檢查時間的安排,盡量安排充裕的時間。安全檢查不能走馬觀花,不能僅用一兩個小時就查完車間和現場。
從借助設備和儀器入手
如今,醫生看病不再僅僅使用“望聞問切”的方法,而是更多地借助于各種現代化醫療器械輔助判斷病灶、分析病情、進行治療。安全檢查也應該如此。人的眼睛難免有看不到的地方,導致一些隱患不能被發現。
這時,設備和儀器得派上用場,比如檢查生產設備用的測振儀、測溫儀,檢查結構用的經緯儀、水平儀,還有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儀、電阻測試儀、便攜式鋼絲繩測量儀等。企業應根據生產情況,配備必要的設備和儀器,用于安全檢查。
結語
鑒于隱患的隱蔽性、復雜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各級政府部門都強調要切實抓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從嚴從實”、“不留死角”,這也說明安全檢查是安全生產領域非常關鍵的一項工作,對推動安全發展有重要意義。企業應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和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不斷改進隱患排查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