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重新定義了早已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這本是一件好事,既拯救了地球,也拯救了地球人自己。
國人喜歡搞運動,認為這是統一認識和行動的最好手段,但是,當“低碳宣傳”撲面而來時,我在想,將“低碳”變為“泛低碳”,會不會是對我們美好初衷的歪曲理解,甚至會影響低碳生活的健康推進?
“泛低碳”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過于簡單地把節約與環保等同于低碳。很多人把低碳宣傳為“少用電”、“少吃肉”、“少開車”這些生活細節,在一個人口十幾億的國度里,任何小事一旦“積少”就“必多”,所以,那些數據往往讓我們瞠目結舌,肅然起敬。問題是,無論多少,不僅僅是人類,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都是靠消耗地球資源生存發展的,如果你想要延緩這種消費,那么我倒建議應該由上至下,而不是現在的由下至上。
舉個例子,如果開小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公升數乘以2.7。那么以一輛悍馬民用越野車為例,它的排氣量達到6.2,是普通家用轎車的3-4倍,換句話說,馬路上每開出一輛悍馬,就相當于四輛家用轎車在同時奔跑。這還不算悍馬轎車在其他方面的高消費和高能耗指標。
此外,很多專家們說,高油價是遏制汽油消費的有效手段,也算是為低碳生活添磚加瓦。
這兩件事擺放在一起,我怎么就覺得那些高舉旗幟,為低碳生活搖旗吶喊的小排量車主很有一點悲情英雄的意味呢?因為,開得起大排量車的富豪們怎么會在意油價幾毛幾毛地增長呢?而現在,很多這樣的富豪都以大排量車為身份象征(其實并無實際用處),致使很多國際廠商專門設計出所謂“城市越野”這種不倫不類的汽車概念,為什么我們可愛的發改委不頒一道諭旨,嚴格限制國內的大排量汽車的銷售和生產呢?因為這樣,可能減少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再舉一例,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一只11W節能燈的照明效果,頂得上60W的普通燈泡,而且每分鐘都比普通燈泡節電80%。如果全國使用12億支節能燈,節約的電量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我感謝這個數據的統計者和節能燈的發明者。老百姓使用節能燈不用你們提醒,因為電費催繳員會用賬單告訴他們一切,問題是,僅靠節能燈會解決問題嗎?這事我建議先問問金茂大廈和東方明珠電視塔的設計者和管理者,此外,很多城市大搞亮化工程和霓虹燈工程,整得大馬路和秦淮河兩岸似的,有必要嗎?當然還包括現在很多電視臺舉辦的大型晚會,舞臺漂亮得一塌糊涂,其實全靠背后那點燈泡撐著,這樣不重節目只重舞美的大型晚會或者開幕式能不能少辦,建議中央電視臺起個好頭,別動不動就把您那大型LED搬上銀幕,否則對不起廣大觀眾,這比您組織一場宣傳低碳的大型晚會來號召大家每天少吃一口肉更來得實惠。
所以,談低碳,應先壓縮大項目和大消耗,不看西瓜,凈撿芝麻的做法就是本末倒置,胡亂作為??纯船F在網絡上老百姓們總結的低碳生活小竅門,那些仍然進行著大排項目的人們,你們不覺得他們可憐嗎?
另一個問題是當我們宣傳低碳時,宣傳“節流”的時候多,宣傳“開源”的時候少。
為了學習,我遍查網絡,除了“省”和“少”之外,別無他詞。所以老百姓認為的低碳生活就是降低生活標準也不是沒有道理,其實,除了降低排碳之外,多研究宣傳如何吸碳可能更為重要。
所以,“泛低碳”化極有可能對人們產生誤導,遮掩住低碳生活的本來面目,阻礙低碳化的層層推進。運動少些,細節多些,才是低碳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