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各種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的不斷研發應用,以火災、爆炸、毒害、垮塌和交通事故等為特征的各種災害事故也不斷增多,應急救援活動也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規模越來越大,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同時,各種災害事故的處置難度也不斷增大,給救援應急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 減災防災和災害事故救援應急工作,明確提出了要堅持經濟建設與防災減災一起抓的指導思想,要求各級政府要切實貫徹“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基本方針,加強防災救災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抗御各種災害事故的能力。社會和群眾對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抗御災害能力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消防部隊作為一支搶險救援的專業隊伍,具有反應迅速、訓練有素、戰斗力強等優勢,已日益成為搶險救援的骨干力量和生力軍。這是形式發展的需要。
一、各種災害事故突顯,給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消防部隊積極參與應急救援
自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伊始,一直與火災、地震、海嘯、山體滑坡、水災、旱災、風災、瘟疫等災害事故作斗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工業化進程加快,塌方、航空、軌道、船舶交通事故,危險化學品、核泄漏、礦山井下等災害事故和恐怖事件呈逐年上升。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經濟高速發展,各種災害事故也隨之進入了一個高發期,而且這些事故往往具有人員傷亡重,經濟損失大,危害范圍廣,處置難度大,危險性大等特點,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一旦發生災害事故,受災范圍大、人員多,損失大。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災害事故的形勢將更加嚴峻。如2003年12月23日重慶開縣發生特大“井噴”,雖然地處農村,卻造成了243人死亡的罕見事故。如2004年重慶市僅安全生產方面,共發生各類死亡事故達2562起,死亡3055人。其中道路事故1791起,死亡2113人;煤礦事故342起,死亡419人;金屬與非金屬礦事故110起,死亡127人;工商貿企業事故243起,死人279人;火災事故51起,死亡63人;水上交通事故20起,死亡28人;爆炸及其它事故4起,死亡6人。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以西海域,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海嘯,造成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與馬爾代夫等7個國家和地區受災,死亡、失蹤人數達30多萬。
2005年重慶“兩會”期間,市政協城環委在《城市安全防災體系及應急機制建設專題調研報告》中,提出了影響重慶城市安全的四大問題:一是危險品企業多;二是城市管網陳舊。三是火災隱患突出。四是交通事故殺手。重慶市2004年前三季度發生的災害事故受災人員達1380萬,直接經濟損失55億,可見災害事故產生的危害性,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帶來的威脅。
各種災害事故的不斷增多,應急救援活動也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規模越來越大,需要的應急救援力量越來越多、技術要求和快速反應、有效處置的要求越來越高。消防部隊積極參與各種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為減災防災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如2004年,重慶消防部隊參加火災撲救7391起,參加其它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和社會救助5348起。在2003年12月23日,重慶開縣特大井噴事故,重慶消防總隊出動135名消防官兵和各類消防車、指揮車、醫療救護車、器材車、修理車、后勤保障車等24輛到場參加救援行動。2004年4月16日,重慶天原化工總廠氯氣泄漏爆炸事故,重慶消防總隊調集特勤大隊等6個中隊共14臺消防車,150余名官兵參加事故救援。在這兩起事故的救援中,消防部隊快速反應、措施得力、科學決策和指揮,分別經過4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搶救和疏散大量群眾,為減少人員傷亡和損失,作出了重要貢獻,充分發揮了消防部隊在應急救援中的優勢。
二、消防部隊在城市應急救援機制中具有的優勢
消防部隊是一支以火災撲救為主要任務的現役部隊,隨著社會的發展,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首次明確了建立這支隊伍在完成滅火任務的同時,要積極參與處置各種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從此以后,消防部隊主動向社會承諾,積極參與搶險救援工作,做到有警必出,有險必救,有難必幫,成功地處置了各類災害事故,為積極搶救人命,減少各種災害事故損失作出了重要貢獻,充分發揮了消防部隊在應急救援機制中的不可代替作用。
(一)組織優勢
根據《消防法》規定,消防部隊實行軍事化管理,由當地政府領導。消防部隊具有布局廣,設點多,遍布全國各地,全國各省(市)、區、縣(市)、旗都設有消防總隊、支隊、大隊或中隊等機構,有嚴密的組織保障,科學、高效靈活的指揮網絡,面對突發性、多樣性、不確定性災害事故,消防部隊具有反應快、機動性強、訓練有素、裝備完善,人員思想素質好,執行任務堅決,后勤保障有力等優勢,能應對大部分災害事故救援應急的需要。
(二)素質優勢
消防部隊嚴格按照政治建警的要求,始終堅持黨對消防部隊的絕對領導,官兵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一是官兵通過長期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思想素質過硬,在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中英勇善戰,不怕流血犧牲。二是官兵具有良好文化素質。近年來,消防部隊的基層干部基本到了大專以上文化水平,戰士60%以上達到高中文化,部分戰士具備了大專文化程度。特別是每年從地方院校招收入伍的大學本科生充實到各個崗位上,使部隊文化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三是官兵具有良好的業務理論素質。官兵在服役期間定期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救援業務理論教育學習和培訓,對各項搶險救援的理論比較熟悉了解,在遇到復雜、急、難、險、重的救援任務時,官兵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作支撐。四是官兵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消防部隊是兵役制的專職救災隊伍,長期從事搶險救援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官兵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強健的身體素質,能在任何復雜和險惡的環境下完成搶險救援任務。
(三)全天候備勤和快速出動優勢。
消防部隊是一支軍事化的戰斗部隊,實行24小時晝夜值班,人員、裝備隨時保證在崗在位,接警后,1分鐘之內就能攜帶所有裝備出動,迅速地趕赴災害事故現場,實施救援。按照國家頒布的消防隊站建設規范,城市消防隊要能在接警后5分鐘趕到事故地點,故災害事故地轄區消防隊能在最快時間內,就能趕到災害事故現場實施救援,這是其他單位和部門的隊伍都無法達到的。據重慶市的統計,凡發生在城市的各種災害事故,消防部隊都是在第一時間最先到達現場的。 (四)具有救援應急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優勢。
消防部隊實行科技強警,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消防官兵長期經受滅火戰斗、搶險救援考驗和血與火的洗禮,頻繁參與災害事故處置,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的救援方法,掌握了較強救援專業理論知識,養成頑強的作風,練就了官兵不怕流血犧牲的頑強意志。
(五)先進的器材裝備優勢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消防隊伍建設日益重視,全國消防部隊的器材裝備得到極大的改善和加強,無論在量和質上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比較都有了質的飛躍。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投入下,開發和引進了大批科技含量高的各種常規裝備和特勤裝備。如防化車、化學洗消車、多功能救援車、登高車、移動式生物快速檢測儀、化學毒氣偵檢儀、生命探測儀、破拆、登高、照明器材及設備,形成種類多,功能全的救援器材裝備體系。
(六)消防部隊對地理環境情況熟悉的優勢
消防部隊長期駐守當地,官兵對轄區的情況非常熟悉了解,轄區一旦發生災害事故,轄區消防隊就能迅速、準確到達災害現場,展開施救。
(七)消防通信快捷、準確的優勢
一是“119”火警電話是家喻戶曉的報警電話,火警電話24小時有人員值班,每一個報警都不會被漏掉。消防部隊接到報警后,能迅速處警。二是建立了“119”報警專線和調度專線,實現了無線通信三級組網和圖像傳輸,搶險救援現場與指揮中心的通訊聯絡暢通。三是 “119”火警調度指揮中心一般都與當地供水、供電、燃氣、公安、交通、醫療衛生等部門進行了聯網,建立了聯動機制。,能夠快速通報災情或調集參與處置;四是消防部隊的通信設施采用了先進通信技術,使接處警更加快捷、準確。GIS地理信息和GPS衛星定位系統在消防通信中逐步得到利用。
三、著力加強消防部隊建設,打造一支應急救援的生力軍
全國各地應急救援的實踐表明,消防部隊的作用已不可代替,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手中處置各種災害事故的“王牌”和生力軍。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其地位將越來越重要。因此,著力加強其建設,已成為我們增強防災抗災能力的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對消防部隊的任務重新進行法律定位
目前,世界多數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消防隊都承擔了本地區包括火災撲救在內的各種災害事故搶險救援工作。大到危險化學品事故、交通事故、塌方等救援和火災撲救,小到緊急醫療救護、搶救落水者、傷病員、為居民關煤氣、取蜂窩,無所不為,深受群眾的歡迎和愛戴。而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消防部隊的任務是“同火災作斗爭”,其工作范圍十分單一,與此同時,對其它災害事故處置,又缺乏訓練有素、組織嚴密、指揮有序的專業隊伍。根據近年我國的實踐和國際通行做法,重新定位消防部隊任務的時機已經成熟。即明確以消防部隊為主,承擔搶險救援的工作。
(二)整合現有救援資源,加強消防部隊的裝備建設,
目前,我國搶險救援主要力量包括:公安消防部隊、企業專職消防隊、礦山救護隊、森林警察部隊、地震救護隊、水上救護隊、醫療救護隊及供水、供電、供氣和交通等部門以及其他一些單位和搶險隊伍,救援資源十分有限且分散。各搶險救援隊伍在接處警系統和信息技術平臺建設上基本上也是各自為“陣”,沒有統一的規劃,存在著重復投資建設,分散管理,資源浪費,缺乏統一組織指揮和綜合協調的現象,平時無法進行必要的合成訓練和演練,以致在大型災害事故搶險時,無法形成合力,嚴重影響了搶險救援工作的效率。
因此,以消防部隊為骨干力量,有效整合搶險救援資源,是當前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筆者認為,在對消防部隊承擔的任務重新定位的基礎上,將有限的財力、物力、人力投入在以消防部隊為主要骨干的救援隊伍建設上。在裝備建設上,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消防部隊的裝備建設,加大對器材裝備經費的投入,注重配備搶險救援器材,改善搶險救援器材裝備落后的狀況。對經濟貧困的地區要實行一定扶持,以確保消防部隊裝備器材得到基本滿足;同時,要不斷總結各種救援器材的使用效能,加強搶險救援器材的技術革新,研制更新、更多的搶險救援器材,提高搶險救援的保障能力。
(三)增加數量、提高質量,逐步滿足搶險救援工作的需要
目前,我國消防部隊僅12萬人,僅占人口總數的萬分之一,而歐美國家已經占到人口的千分之一。我國仍有761個縣(市)、旗未建公安消防隊,但每年消防部隊參加的各類搶險救援和社會救助15萬余起,平均每天400余起,如此繁重的任務已暴露出消防部隊數量的嚴重不足。同時,由于體制原因,大量業務骨干不能很好的保留,訓練條件欠缺,專業人員來源狹窄等,都制約了這支隊伍質量的提高。由于城市災害嚴重影響社會和經濟發展,是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障礙。因此,有必要在體制上、機制上對消防部隊進行改革和加強。如逐年增加消防部隊的編制,加大對消防專業培訓機構的建設力度,培養各種層次、處置各種災難的專業人才和指揮員等,以不斷滿足城市搶險救援工作需要。
四、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充分利用消防部隊優勢,提高防災救災能力
重特大災害事故發生后,其救援工作需要很多部門和單位共同參加才能完成,如何建立完善的社會公共安全保障體系,目前已成為了全世界一個共同的話題。特別是“911”事件以后,人們對安全保障的要求更加強烈,美國政府明確提出把建立和完善可靠的社會安全保障體系,不少國家也開始為建立和完善社會安全保障體系進行積極的探索,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措施。
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整合現有的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建立一個統一的,涵蓋所有處置在災害事故的專業組織機構,做到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職責明確、規范有序,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和公眾參與,明確災害事件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善后處置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及其職責。國家要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明確,建立救援應急機制,避免災害事故處置指揮不協調,初期處置較為混亂,處置困難的事件發生,提高災害事故處置效率。消防部隊是一支具有較強的公共性、通用性的常備救援隊伍,要充分利用消防部隊機制和優勢,把消防部隊作為一支應急救援的主要力量,有利于快速、有效處置災害事故,提高防災抗災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