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險源與危險分析
1.1? 安全風險
通過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因使用煤氣、化學品、有機溶劑和壓縮氣體等,可能會導致發生急性中毒事件。
1.1.1? 設備故障、違章操作等引起煤氣的跑、冒、滴、漏或爆炸;
1.1.2? 沒有安全警告標志或保障裝置;
1.1.3? 化學品貯存或放置不當;
1.1.4? 化學品轉移或運輸無標志或標志不清;
1.1.5? 保管人員缺乏危險化學品安全常識。
1.2? 發生事故的條件
1.2.1? 煤氣爐發生故障、釬封覆蓋不嚴、物品的容器或包裝損壞、滲漏未及時處理;
1.2.2? 違反裝卸、搬運規定;
1.2.3? 不使用或不當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1.2.4? 人為操作失誤;
1.2.5? 自然災害引發的泄露事件。
2?? 應急準備與急性中毒防治措施
2.1? 工作現場增加通風設施、強制自然通風。
2.2? 使用專用庫房對相關物品進行貯存,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2.3? 建立健全相關的現場安全管理規定和操作規程。
2.4? 防止設備的跑、冒、滴、漏。
2.5? 使用危險化學品等的作業場所加強通風,降低有毒物濃度。
2.6? 操作人員正確穿戴個體防護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2.7? 加強日常的培訓教育,提高作業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
3?? 現場應急處置
3.1? 工作現場的人員出現神志不清、呼吸道刺激、化學灼傷等情形時,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離作業場所并報警。
3.2? 應急人員打開作業現場的門窗或強制通風,以降低作業現場有毒物質的濃度。
3.3? 對于密閉空間內的中毒事件,救護員可以在口鼻上戴上防毒面具或罩上一層濕毛巾,吸足氣后屏氣進入中毒環境進行短時間的緊急搶救。
3.4? 已轉移到新鮮空氣中的中毒患者,如果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與心臟復蘇等,但如果患者吸入的是劇毒的硫化氫、氰化氫,不宜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而以壓胸法為宜。人工呼吸時,先清除中毒者口中的嘔吐物。
3.5? 眼部有化學灼傷者,應在現場立即進行沖洗。如果現場沒有沖洗設備,可用"一盆水"法:在面盆中放滿流動清水(或自來水),患者將面部浸入水中,張開眼險,轉動眼球與頭顱,也可以及時起到沖洗與稀釋毒物的作用。
3.6? 皮膚有污染者在脫去或用剪刀剪去污染的衣后,對污染皮膚用大量的流動自來水,一般沖洗10分鐘以上。如果液態毒物濺落在皮膚表面較多時,可先用紗布或衛生紙等吸去毒物后再沖洗。
3.7? 在應急救援過程中,要重點做好切斷事故源、搶救傷員、保護和轉移其它危險化學品、清除滲漏液態毒物、進行局部的空間洗消及封閉現場等工作。
3.8? 急性中毒事件只要診斷明確,應在第一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治療。
3.9? 突發事件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或可能引起嚴重后果時,立即上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并請求必要的支持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