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搞好城郊煤礦機電運輸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促進礦井安全生產,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提高我礦機電運輸專業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改善城郊煤礦井下大巷形象,結合井下大巷質量標準化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電纜整理工作目標
1.1消除電纜交叉、盤圈、往返懸掛現象,回撤多余的纜線,消除多根電纜綁扎現象,確保一趟電纜掛一個電纜鉤。
1.2完善電纜走向標志牌,清理電纜浮塵,確保纜線干凈平直一條線。
1.3消除電纜吊掛間距大、不平直,使用電纜鉤不統一、吊掛不美觀的現象。
二、電纜整理工作標準
2.1井下必須使用礦統一標準的電纜鉤,電纜鉤上、下孔均要固定。電纜懸掛用的掛鉤、夾子、卡箍必須齊全有效。
2.2軌道運輸大巷(集中巷)內電纜鉤安裝懸掛間距為1.5m,允許誤差±50mm;敷設高度要求最低電纜鉤下吊孔距巷道道面1600mm以上,允許誤差±10mm,保證礦車掉道時電纜不受撞擊;固定電纜鉤的錨桿埋入深度不小于200mm,允許誤差±10mm。
2.3各單位應依據施工的巷道情況選用適當規格的電纜鉤,同一巷道使用的電纜鉤規格型號必須統一。電纜鉤應根據實際需要并參照機電科下發的圖紙標準,向供應科報計劃領取。
2.4電纜不得懸掛在風水管路上,不得遭受淋水。電纜上嚴禁懸掛任何物件。電纜與風水管路在巷道同一側敷設時,必須敷設在管子上方,并保持300mm 以上的距離。
2.5新敷設的通信和信號電纜應同電力電纜應分掛在巷道兩側,受條件所限時,通信和信號電纜應吊掛在距電力電纜上方100mm以上的位置。對于大巷已敷設在巷道同側的通信和信號及動力電纜,必須符合本標準。
2.6電纜間距要求:電纜吊掛必須平直,并有適當的馳度,無交叉、盤圈現象。電纜吊掛從上至下按照電纜直徑依次增大的原則進行懸掛,其間距保持在100mm以上,高壓電纜之間,低壓電纜之間間距不小于50mm,高、低壓電纜間距應大于100mm。
2.7電纜穿過墻壁部分應用套管保護,并采用黃泥等阻燃型材料對穿墻管口進行嚴密封堵,套管兩側露頭以與墻壁外側平齊為準,墻壁兩側均要有電纜走向標志牌。
2.8電纜跨越巷道時,應采用與電纜外徑相適應的Ω卡式電纜支架進行固定,電纜支架間距為1m,排列整齊、合理過渡,嚴禁相互交叉,確需交叉區段應采用托架分層固定,并遵循由里向外電壓等級逐漸降低規則排列,并保證相互間距滿足施工要求。
2.9巷道內電纜連接用的接線盒必須妥善固定,接線盒的吊掛不得影響周圍電纜的吊掛標準,高壓電纜連接器采用四根M16×250mm的錨桿配合相應規格Ω卡固定在巷道壁上,并做到兩側平直,高低與電纜走向一致,不得使電纜接頭受力。高壓電纜中間接頭兩端留有2-3米余量的電纜,成Ω形用Ω卡配合托架固定在巷道的頂上部,托架寬為150mm。
2.10電纜確實需要交叉時,應橫平豎直。沿巷道走向敷設的電纜在外側,在交叉處采用Ω卡配合長腿托架進行固定。同等級的電纜交叉時,長腿托架腿長120mm;不同等級的電纜交叉時,長腿托架腿長170mm。
2.11電纜過硐室口及通道口,要依據現場情況,順勢進行敷設,拐彎角度不應超過15°,電纜應在此巷道口上方采用Ω卡配合托架進行固定,托架寬度應與電纜根數相適應。若電纜根數較多,必須安裝支架按照固定電纜在內,臨時電纜、通信和信號電纜在外的原則分層吊掛,并保證電纜間距滿足2.6條要求。
2.12敷設電纜的最小允許彎曲半徑,應符合如下規定:
2.12.1橡套電纜的彎曲半徑應不小于電纜外徑的6 倍;
2.12.2塑料絕緣電力電纜及控制電纜的彎曲半徑,應不小于電纜外徑的10 倍;
2.12.3交聯聚乙烯絕緣鉛護套鋼帶鎧裝電力電纜的彎曲半徑,應不小于電纜外徑的20 倍;
2.13各電纜使用單位應在電纜上每隔200m及拐彎或分支地點、接線盒兩端、穿墻電纜的墻兩邊等均應設置注有電纜編號、型號、長度、用途、截面等內容的標志牌。
三、軌道運輸大巷工作標準
見附件1:精品工程—軌道運輸大巷標準。
四、工作計劃
備注:所有設施整理含就近處的各聯巷及永久車場工程。
五、驗收考核辦法
采用旬驗收與月底驗收相結合的辦法,每月11日、21日、次月1日由機電科組織按照工作計劃對整理區段進行驗收。
5.1電纜驗收標準按照第2項中的內容,結合城郊煤礦企業標準6《管線安裝使用管理標準》中的相關內容。
5.2軌道運輸大巷精品工程驗收標準參照礦精品工程標準和永煤公司亮點工程標準,98分及以上為合格。亮點工程軌道大巷評分表見附件2:亮點工程軌道大巷評分表。
5.3機電科牽頭,礦領導、機電科相關人員、區隊責任人參加,每旬對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進行驗收,每月作為一個考核周期,按時或超計劃完成進度且質量完全合格,給予區隊責任人及科室負責人、驗收人500元/人的獎勵,施工人員200元/人的獎勵。沒有按照計劃完成任務或質量不合格,對相關責任人按獎勵標準的50%進行處罰。
<!--內容底部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