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井下水災事故的預防措施:
發生水災的水源有地面水和井下水,地面水包括江、河、海、水庫和雨水,煤礦生產必須做好對地面水的防治。井下水包括地層水和老窯水等,煤礦生產必須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以防透水事故的發生。
3.1.1 在雨季到來前的四月份,由礦長召集有關科室對地面防洪工程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包括工業廣場、河堤、塌陷區等),發現問題,作出計劃,限期完成,防洪專職機構要及時檢查工程進展情況,等雨季到來之前全部完工。
3.1.2 雨季前供應科應協助調度室備好防洪物資及器材,調度室要妥善保管,不得挪作它用,搶險隊伍應有調度室負責組織。
3.1.3 在采、掘工作面,遇有含水層,含水斷層,溶洞或接近采空區,老窯區,都應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
3.1.4 掘進工作面或其它工作面地點發現有滲水預兆,即掛紅、掛汗、空氣變冷,發生霧氣水花,頂板淋水加大,底鼓涌水或其它異狀時,工作面必須停止工作,將人員撤至安全地點,迅速匯報調度室等待處理。
3.1.5 雨季前調度主任負責組織力量對井底主副水倉進行清理,并要疏通至大巷和各采區的排水溝,機電隊對排水泵,排水管都要進行檢修,確保排水工作順利進行,地測科組織相關職能科室對井田范圍內地面情況每月進行詳細認真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洪水通過裂隙灌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
3.2 井下火災事故的預防措施:
3.2.1 外因火災的預防措施:
3.2.1.1 防止井下出現明火,嚴禁使用明火、嚴禁吸煙、嚴禁使用火、電焊,必須使用時,要制定專門的措施并報批;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3.2.1.2 防止井下出現電火。井下電氣設備防爆性能好,電纜敷設符合規定,過流、接地、檢漏裝置等保護齊全,嚴禁井下使用燈泡或電爐取暖。
3.2.1.3 防止井下出現爆破火焰。爆破材料符合要求,不準放明炮、糊炮,不準用明火或動力線進行爆破,炮眼封泥要符合要求,并使用水炮泥,嚴格按規定裝藥、連線、起爆。
3.2.2 內因火災的預防措施:
3.2.2.1 正確選擇開拓方式,巷道布置與采煤方法。開采自燃發火嚴重的厚煤層或近距離煤層群時,盡量將運輸大巷,回風大巷,采區上下山,集中運輸平巷和集中回風平巷等服務年限時間較長的巷道布置在煤層底板巖石中。避免不合理采煤方法。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使工作面在自燃發火期前結束,并及時封閉。
3.2.2.2 實行均壓、防滅火。
3.2.2.3 預防性灌漿。
3.2.2.4 阻化劑防火。
3.2.2.5 惰性氣體防滅火。
3.2.2.6 打鉆孔防火。
3.2.2.7 挖出熱源防火法。
3.2.2.8 通風部門要按有關規定,嚴格控制工作面的風流。
3.2.2.9 瓦檢員必須對工作面、順槽的沼氣、一氧化碳、溫度等情況巡回檢查,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通風調度、礦調度,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2.2.10 監測監控大隊應將瓦斯傳感器配備齊全,保證傳感器的完好、靈敏可靠,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2.2.11 瓦檢員在檢查有害氣體的同時,要對巷內的通風設備進行維護,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并處理。
3.2.2.12 每班瓦檢員必須盡職盡責,對工作面巡回檢查,瓦檢員必須執行井下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3.2.2.13 膠帶輸送機機頭段20m范圍內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頂板,并配備砂箱、滅火器等消防器材,機頭、機尾及機身下的浮煤必須及時清理。
3.2.2.14 機電設備要定期清掃、擦拭,不得有明顯積塵,不能用水沖洗電氣設備。
3.2.2.15 采掘工作面必須按規定布置隔爆水袋,水量不少于200L/m2,且隔爆水袋距離工作面應保持在60——200m.生產隊組要定期沖洗巷道,杜絕浮煤或煤塵堆積。
3.2.2.16加強設備的維護與使用管理,確保設備完好,消滅失爆,嚴禁帶電作業和違章作業,防止電器火花和機械摩擦、撞擊火花。
3.2.2.17井下使用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油桶內,并及時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灑在井巷或峒室內。及時清理可燃物,井下使用的棉紗頭、布塊、各類油脂及巷道內的廢坑木必須及時清理出井。
3.2.2.18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遵照《煤礦安全規程》第244條規定,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
3.2.2.19工作面杜絕一切明火,嚴禁電氧焊作業。
3.3 瓦斯事故的預防措施:
3.3.1 加強礦井通風工作是防止瓦斯積聚的有效措施,必須有完善合理的通風系統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必須嚴格執行“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十二字方針及《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和本礦制定的瓦斯檢查制度和盲巷管理規定。
3.3.2 提高礦井有效風量,所有采掘工作面及用風地點的風量必須配足,將瓦斯沖淡到規定的濃度以下。
3.3.3 局扇必須安裝雙風機雙電源、風電及瓦斯電閉鎖裝置,局扇要連續運轉,并配備專人管理,各類通風設施質量都必須按有關要求施工,拆除或移動全部由通風部門進行,堅持“四不開口制度”,即無規程措施、無局扇、無灑水管路、無中線。
3.3.4 采掘工作面嚴禁采用擴散通風,機電峒室通風一定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132條規定。改善采掘布置,加強生產管理,采空區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及時封閉。
3.3.5 回采工作面形成通風系統后,方可進行生產,每個工作面要保證風量在安全規程規定的范圍內。
3.3.6 通風隊要設專職測風員,按規程進行測風,及時上報給有關部門領導審閱,瓦斯檢查員要按規定的要求配足,并按規定要求巡回檢查,每個工作面每班瓦斯檢查不得少于兩次。兩次間隔時間至少3至4小時,嚴禁空班漏檢,發現瓦斯超限首先通知工作面全體人員撤出工作面,切斷電源,立即匯報調度室,按規定要求進行處理。
3.3.7 井下各類通風設備,設施及風筒要經常檢查,保證完好,如發現損壞或漏風,通風隊要及時處理,并找出損壞原因,對事故責任者依情節輕重酌情處理。
3.3.8 采掘工作面臨近采空區或小窯時,必須按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只有確認無危險,經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施工或貫通,采掘工作面與盲巷相距15米前或回采工作面與盲巷貫通前,地測人員要下達通知單,瓦斯檢查員要及時檢查被貫通巷道內的瓦斯情況,如果實屬無法檢查或瓦斯濃度超限時,必須通知有關人員和單位停止作業,設法處理,待瓦斯濃度下降到0.8%以下再通知貫通,被貫通巷道必須要保持正常通風,支架完整,風筒懸掛完好無損。
3.3.9 井下一切地點在未形成通風系統或未送進新鮮風流前禁止人員入內,禁止輸入電源和進行施工。
3.3.10 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放炮”制度,各隊放炮員必須領取便攜式瓦斯檢測儀,實行裝藥前、放炮前、放炮后的瓦斯檢查工作。
3.3.11 嚴禁無計劃停風,停風必須有相應的停風措施。
3.3.12 所有人員必須自覺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第10條規定,并接受井口驗身員的檢查,驗身員必須堅守工作崗位,認真負責。
3.3.13 井下一切電氣設備,必須使用防爆型的,檢修或搬遷前,必須切斷電源,檢查瓦斯,在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低于0.8%時,再用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筆檢驗,檢驗無電后,方可進行導體對地放電,執行好停送電制度規定,井下維修或搬運設備禁止帶電作業。
3.3.14 礦燈必須完好,否則禁止井下使用,嚴禁使用礦燈放炮或明火放炮,工作途中發生礦燈熄滅應升井更換,禁止在井下拆開修理,機電部門要加強礦燈的維修,做到專人專燈,并制定專人保修制度。
3.3.15 采煤工作面和煤巷、半煤巖巷掘進工作面必須設置甲烷傳感器,并嚴格執行規程第168條規定。
3.3.16 井下低壓供電系統,必須做到接地系統完整,漏電保護靈敏,過流保護可靠。
3.3.17 主扇風機在停風期間,井下必須停電,并打開防爆門和有關風門,以便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受主扇停風影響的地點,工作人員要撤到有自然通風的地方,主扇送風時,必須有恢復通風、排放瓦斯和送電的安全措施,瓦斯檢查員要按規定逐個工作面進行檢查,確認無危險才準送電通風,而后恢復工作。
3.3.18 臨時停工的地點不得停風,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警標,禁止人員入內,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3.3.19 通風瓦斯日報必須送通風區長,總工程師及礦長審閱并簽字。
3.3.20 井下所有作業地點瓦斯濃度達到0.8%時,瓦斯檢查人員要迅速查明原因,首先通知機電人員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通風區對瓦斯檢測儀器每隔三個月要普遍檢查1次,每月要對監測監控系統進行檢查核對,誤差不得超過有關規定。
3.3.21 采掘隊組放炮員應由責任心強,井下工作經驗豐富,身體健康的人員擔任,勞人科、職工學校和安監處組織放炮員脫產學習,經考試合格后方可擔任放炮工作,嚴禁放糊炮,放炮要使用水炮泥和炮土,嚴格火藥領退制度,做到限額領料,杜絕漏洞,并要執行“一炮三檢”制度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3.3.22 采掘工作面之間按規定敷設可靠的絕緣裝置,在陰雨天機電科長負責組織有關人員對可能產生雜散電流的地點進行測定,并將測定結果匯報調度室,采掘工作面的放炮員裝藥后將電雷管線扭結短路,防止雜散電流危害,只有雜散電流不超過規定時方可裝藥放炮。
3.3.23 井下通訊,要求主副井絞車房、井底車場、采區變電所、上下山絞車房、水泵房、帶式輸送機集中控制峒室等主要機電設備峒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設電話,井下主泵房、井下中央變電所、礦井地面變電所和地面通風機房的電話應能與礦調度室直接聯系。(井下電話線路嚴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3.4 瓦斯監測監控措施:
3.4.1 低瓦斯礦井的采煤工作面以及煤巷,半煤巖巷和有瓦斯涌出的掘進工作面裝置甲烷傳感器,工作面需串聯通風時必須制定專項技術措施,否則嚴禁串聯通風。
3.4.2 安全監測設備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傳感器,便攜式甲烷監測報警儀等采用載體催化元件的甲烷監測設備,每七天必須使用校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1次,每七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功能進行測試。
3.4.3 必須每天安排人員進行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是否正常,當安全監控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及時處理,在此期間必須有安全措施。
3.4.4 使用便攜式甲烷監測報警或便攜式光學甲烷監測儀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并將記錄和檢查結果報值班員;當兩者讀數誤差大于允許誤差時,先以讀數較大者為依據,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須在八小時內對兩種設備調校完畢。
3.4.5 礦井安全監測系統日報表必須報礦長、通風區長和總工程師審閱。
3.5 便攜儀使用:
3.5.1 礦井必須配備足夠的便攜式甲烷監測報警儀,并有足夠的備用量。
3.5.2 礦長、礦技術負責人、爆破工、采掘區隊長、通風隊長、工程技術人員、班長、流動電鉗工下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儀,機掘工作面采煤司機和掘進司機必須設置便攜式甲烷檢測儀。
3.5.3 必須設專人負責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的充電,收發及維護,每班要清理隔爆罩上的煤塵,發放前必須檢查儀器的零點和電壓或電源欠壓值,不符合要求的嚴禁發放使用。
3.6 煤塵事故的預防措施:
3.6.1 通風區建立的煤塵管理制度做為本礦通風管理辦法主要內容之一,通風隊設立專業防塵隊伍,努力推廣專業措施,使我礦采掘工作面的粉塵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3.6.2 井下所有采掘面轉載點,進回風巷等煤塵飛揚積聚的地方,都應設噴霧灑水裝置和隔爆設施。
3.6.3 溜煤眼不準作為進風眼,溜煤眼下部必須安裝溜煤嘴進行控制,防止造成煤塵飛揚或堆積。
3.6.4 主要進回風巷風速應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101條規定,所有采、掘、開工作面防塵設施必須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152條和154條的規定。
3.6.5 礦井綜合防塵設施,應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155、156條規定,做到巷道“三無”,“一整齊”,即無粉塵,無雜物、無淤泥積水及巷道清潔整齊。
3.6.6 采、掘、開工作面要執行綜合防塵,采、掘、開工作面堅持使用水炮泥和水電鉆打眼,使工作面粉塵濃度降到國家標準以下。
3.7 頂板事故的預防措施:
3.7.1 采、掘、開工作面工作人員都應堅持敲幫問頂制度,只有確認無危險后才能進行工作,并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55、56條規定。
3.7.2 工作面支架類型、支護形式、支護材料、規格、質量、數量以及控頂距離都應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施工隊伍不準隨意改動,如頂板破碎,過斷層、過空巷,初次放頂,末次回收等特殊情況時,必須由有關技術人員制定補充措施,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執行,嚴格執行規程第57條的規定。
3.7.3 每個回采面頂板管理必須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50條、第51條、第53條及第54條中的規定。
3.7.4 回采工作面的支架形式應隨頂板的變化而變化,如遇地質條件變化不能按作業規程的規定支護時,應制定相應的安全補充措施,確保安全生產,生產科和技術員應了解和掌握工作面的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規律,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加強支架的支撐力,預防大面積塌落。
3.7.5 掘進工作面放炮崩倒的棚子必須及時扶起支好,才能繼續工作,掘進頭應使用防倒支架和前探梁。綜采順槽不準使用漏液的單體液壓支柱,漏液柱子要及時更換出井檢修,柱子要穿鞋,支架要打在實底上,柱子要有足夠的支撐力,掘進巷道必須按中腰線進行施工。盤幫勾頂的數量要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
3.7.6 采區順槽的布置要符合巷道壓力的客觀分布規律,使運輸、回風順槽便于維修,給安全生產創造條件。
3.7.7 回采、掘進所使用的材料,供應科要按規程要求加工,不符合規格的材料不準使用。每個工作面都應具備有一定數量規格的坑木和鐵棚子,單體液壓支柱和生產所用材料,以便應急。
3.7.8 工作面移架、移溜各工序之間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在工作面頂板破碎過斷層時,應由技術員制定專項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工作面的采煤方法應根據工作面各方面的具體條件制訂。
3.7.9 嚴格執行原煤炭部關于頂板管理的十條規定。
3.7.10 掘進工作面嚴禁空頂作業。
3.7.11 采煤工作面預防頂板事故的措施:
3.7.11.1 在回采過程中,技術人員要負責對頂板支護的質量進行監督、監測,發現問題后,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3.7.11.2 回柱放頂時要堅持先支后回的原則,并清理好退路,確保退路暢通無阻.
3.7.11.3在工作面處理支架前端冒頂時,必須閉鎖刮板運輸機不得運行,在處理冒頂前,要進行敲幫問頂。在頂板冒落未穩定時,人員不得進入冒頂區域,在處理冒頂時,應先清理好現場,選擇好人員撤離的退路,然后在由專人監護和有關干部現場指揮的情況下,指派有經驗的工人去進行處理,在巷道和工作面的端頭處理冒頂時,也應采取上述類似的安全措施。
3.7.11.4 工作面初次放頂時,應另行制定詳細的專門措施。
3.8 礦井機電、運輸事故的預防措施:
3.8.1 主提升系統的設備,機電隊除做好日常的維修檢查外,機電科應組織有關人員每旬進行1次檢查,發現事故隱患要及時處理,未處理之前要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礦領導要及時研究,妥善解決。
3.8.2 主提升絞車司機,要選拔責任心強,經過考核合格的人員擔任,司機必須堅守工作崗位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除持證司機外其它人員不準擅自開動絞車。
3.8.3 主提升絞車的過卷、限速、過流等保護裝置每班至少檢查2次,各種保護要保持靈敏、動作可靠。如果發現問題必須立即處理。
3.8.4 主要提升系統的各部位易磨配件,機電科應提前做出計劃,機電科和供應科及時準備好配件材料。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為準備設備正常運轉創造良好的條件。
3.8.5 罐籠提升人員,機電部門應做明確規定,嚴格執行規程第358至363條有關規定,并掛牌公布,超過規定人數信號工不準發開車信號,罐籠要按規定進行封閉,罐籠井底禁止人員通行。井底機道要定期檢修處理。
3.8.6 提升大型物料時,要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由技術人員認真貫徹執行。
3.8.7 所有提升絞車,機電科應根據不同的坡度制定相應的拉放空重車數,并掛牌顯示,任何人不準超拉多掛。所有可能造成跑車事故的馬背都必須設置可能的防跑車裝置,嚴格執行規程第370至371條規定,防跑車裝置的設置應根據坡度長度相應地增加。超過12度的坡度,絞車必須上護繩。
3.8.8、禁止任何形式的把鉤工蹬車,并執行規程第372條規定,堅持絞車道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規定,所有拉放車的絞車,都必須安在峒室內,并要打好砼和錨桿及打牢夯柱進行穩固,并要有可靠的信號系統裝置,禁止使用不正規信號聯系和使用不正規連接裝置。小絞車制動裝備,鋼絲繩要每班檢查1次,磨損和斷絲不得超過規程的規定。
3.8.16、嚴格執行關于加強運輸管理的十四條規定。
3.9機電事故預防措施:
3.9.1因雷電對地面建筑、設備、架空線路造成災害,并有可能導致井下產生危險高壓。
3.9.2井下水倉清理不及時或涌水量大造成巷道淹沒,從而淹沒機電設備。
3.9.3井下電纜未按規定懸掛,形成渦流發熱或電纜受砸、壓、撞、擠造成電纜短路引起電纜著火和燒壞電氣設備。
3.9.4三大保護不能堅持正常使用,從而使供電線路或設備得不到有效保護,引起火災或損壞設備。
3.9.5不能嚴格正確執行停、送電制度,造成誤送或送錯電,造成人員傷亡火災事故。
3.9.6觸電事故,人體觸電及帶電體以及因絕緣損壞面掉點的設備外殼或接近高壓電體時,都可能造成觸電事故。
3.9.7井下電網漏電、電雷管兩端引線不慎漏電,電路上有電位差的兩點接觸,可能發生雷管先期爆炸。
雖然機電事故可能發生在各個方面,但只要我們嚴格執行煤礦“三大規程”,加強機電管理,這些事故是可能避免的。
3.10停電緊急預防措施:
3.10.1局部停電(一條巷道或一個采掘工作面、一個變電所、一個采區)
停電單位立即匯報調度室(如果知道事故原因要同時匯報),調度室通知有關單位查找事故原因進行處理。調度室依據事故原因,處理事故所需要時間來進行安排被停電影響組隊的工作。
A影響時間短(小于2小時),開掘工作面人員應撤至進風巷,等候有關人員處理。對水大的工作面應將設備撤至安全地點。
B影響時間長(大于2小時),調度室還應考慮安排其他工作。
3.10.2區域變電所35KV雙回路均停電,此時主扇停機井下停電,機電科要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系,確定停電原因,停電時間長短并及時通知調度室,調度室根據停電時間長短作出安排,安排同前。
如果只有保安電,則只能保證主扇運轉,井下局部通風機運轉和排水設備運轉。
停電后機電科確定停電原因,需要停電時間并及時通知調度室。調度室根據停電時間,井下煤庫情況來組織安排組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