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蒸發器是一個換熱設備。它是利用液氨的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熱量,以此來冷卻流經管內的被冷物料。在生產上,往往要求被冷卻物料的出口溫度穩定,這樣就構成了以被冷物料出口溫度為被控變量,以液氨流量為操縱變量的控制方案,見圖19—1(a)。這一控制方案用的是改變傳熱面積來調節傳熱量的方法。因液位高度會影響換熱器的浸潤傳熱面積,因此,液位高度即間接反映了傳熱面積的變化情況。由此可見,液氨蒸發器實質上是一個單輸入(液氨流量)兩輸出(溫度和液位)系統。液氨流量既會影響溫度,也會影響液位,溫度和液位有一種粗略的對應性。通過工藝的合適設計,在正常工況下當溫度得到控制后,液位也應該在一定允許區間內。
超限現象總是因為出現了非正常工況的緣故。在這里,不妨假設有雜質油漏入被冷物料管線,使傳熱系數猛降,為了取走同樣的熱量,就要大大增加傳熱面積。但當液位淹沒了換熱器的所有列管時,傳熱面積的增加已達到極限,如果繼續增加氨蒸發器內的液氨量,并不會提高傳熱量。但是液位的繼續升高,卻可能帶來生產事故。這是因為汽化的氨是要回收重復使用的,氨氣將進入壓縮機人口,若氨氣帶液,液滴會損壞壓縮機葉片,因而液氨蒸發器上部必須留有足夠的汽化空間,以保證良好的汽化條件。為了保持足夠的汽化空間,就要限制氨液位不得高于某一最高限值。為此,需在原有溫度控制基礎上,增加一個防液位超限的控制系統。
這兩個控制系統工作的邏輯規律如下:在正常工況下,由溫度控制器操縱閥門進行溫度控制;而當出現非正常工況,引起氨的液位達到最高限時,被冷卻物料的出口溫度即使仍偏高,但此時溫度的偏離暫成為次要因素,而保護氨壓縮機不致損壞已上升為主要矛盾,于是液位控制器應取代溫度控制器工作(即操縱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