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到企業開展執法檢查是發現,許多用人單位在勞防用品的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環節。有的企業根本不為勞動者配備勞防用品 ;有的即使配備勞防用品,但質量較差,不符合國家法規和標準要求 ;有的員工不愿意佩戴老防用品;還有的員工不會正確使用勞防用品。根據不完全統計,由于未配備勞防用品、勞防用品不合格、勞防用品使用不當等原因,導致的各類傷亡事故占工礦企業傷亡事故總數的 16%,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上百億元。因職業危害造成的職業病,都有一定時間的潛伏期,如果考慮到對勞動者長期的影響,造成的損失更大。
勞防用品是保障勞動者安全與健康的輔助性、預防性措施,職業病危害的預防,最有效的做法依然是源頭控制,比如使用無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或者采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從源頭上消除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只有在充分采取工程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后,工作場所仍然存在比較嚴重職業病危害的,才能使用配備勞防用品這一補救性措施。也就是說,勞防用品保護職工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線。
《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中都明確指出,未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安監部門將采取限期整改、處罰、停產停業等系列措施進行整治。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的《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為企業提供了勞防用品管理的具體指南,包括從前期的危害因素判定,根據存在的危害因素選擇合適的勞防用品,到勞防用品的采購、發放、培訓、使用、維護、更換、報廢等系列要求。
筆者呼吁,用人單位要依法依規生產經營,保障勞動者安全和健康;建立健全勞防用品的管理制度,如要從正規渠道采購勞防用品;要對勞動者使用、維護、更換勞防用品進行培訓,減少不正確佩戴造成的傷害;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衛生宣傳教育,提高勞動者佩戴勞防用品的自覺性。安監部門要加大《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執法力度,對未給勞動者配備勞動防護用品或者配備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勞動防護用品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用人單位勞防用品監管納入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度,進一步加強誠信管理,實現動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