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霧霾的危害相比,矽塵的危害無疑更大,長期接觸矽塵,將導致作業工人患上矽肺,和霧霾危害的防護相比,矽塵作業工人的健康保護無論其重視程度、還是關心力度都要薄弱許多。
矽塵是指含游離二氧化硅(SiO2)10%以上的粉塵。工作場所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所有因素中,矽塵的危害為最,矽塵排在《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粉塵類之首。
矽塵危害存在于許多行業或崗位,如有色金屬礦、鐵礦等礦山的采掘、爆破、裝卸、運輸、破碎等作業;又如石英粉廠、玻璃廠、耐火材料廠、建材廠等生產中的原料破碎、碾磨、拌料等加工作業;機械制造工業中,型砂的準備和鑄件的清砂、噴砂等生產過程,共涉及28個行業。雖然矽塵的危害涵蓋了我國多數行業,但全國接觸矽塵職工的總數尚無準確的統計。由于建立了職業病統計報告制度,我國職業病的發病有準確可靠的數字,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累計報告塵肺病例77萬例,由矽塵引起的塵肺約占43%。2014年全國共報告塵肺病新病例為26873例,其中,矽肺為11471例,占當年職業病報告總數的42.7%。我國接觸矽塵的人數、新發矽肺數、現患矽肺人數均居世界首位。
塵肺病發病緩慢、后果嚴重。塵肺的發病一般比較緩慢,多在接觸矽塵5~10年才發病,有的長達15~20年。在缺少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持續吸入濃度嚴重超標、游離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塵,在1~2年內也可發病。矽肺的平均發病工齡為14年,平均發病年齡為53歲。
目前沒有根治矽肺的辦法,今后也不可能有治愈矽肺的辦法,我們沒有辦法將“石頭樣”的肺恢復成柔嫩的肺,洗肺只能減輕矽肺患者的癥狀。因此,消除矽塵危害、保護職工健康的的最好方法是預防為主。
職工健則企業強,職工弱則企業衰。保護職工的健康是企業長盛不衰的保證,是企業義不容辭的主體責任,是企業的良心所在。
為使職工的健康有充分的保障,企業首先應采取積極的措施使職工不接觸、少接觸粉塵。積極開展技術革新,使用不存在粉塵危害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杜絕粉塵危害。對不能消除的粉塵危害,則應采取密閉抽風的方法,像家庭抽油煙機將油煙排出廚房一樣,將逸散的粉塵迅速排出。減少職工的接觸時間。加大職工和粉塵污染源之間的距離,如果能夠達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最好,隨距離的增大,職工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成倍降低。
濕式作業是減少粉塵危害經濟有效的措施。2013年5月至8月,中國疾控中心對20家石材加工企業進行了作業場所現場檢測,使用濕式作業的加工崗位總粉塵濃度平均值1.5mg/m3,呼吸性粉塵濃度平均值1.4mg/m3,未使用濕式作業的加工崗位總塵濃度平均值56.44mg/m3,呼塵濃度平均值17.56mg/m3,后者分別為前者的37.63倍和12.54倍,因此,有粉塵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盡量采用濕式作業方法。
體檢對矽塵作業工人尤其重要。矽塵作業工人的體檢包括就業前體檢、就業后的定期體檢和離崗以后的體檢。
和狼狽為奸一樣,有些疾病,如肺結核、呼吸系統感染從事粉塵作業,不僅促使原有疾病迅速惡化,也能夠誘發塵肺的快速產生,這些疾病是粉塵作業的職業禁忌證。就業前體檢的意義,在于防止患有職業禁忌證的人從事他所禁忌的工作,和患有傳染病的人不能從事食品工作一個道理。
塵肺病早期沒有明顯自覺癥狀,或只有輕微的自覺癥狀,往往通過職業健康檢查才會被發現。病情嚴重或有并發癥時,由于呼吸和循環功能受到明顯損害,患者才會出現胸悶、氣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還可能有咯血、無力、消瘦、失眠、食欲減退等臨床表現,所以,應做好就業后的定期體檢工作,做到早發現、早調離、早治療。
和其他危害因素不同的是,塵肺是一種進行性疾病,一旦發生,即使調離矽塵作業,仍可繼續發展,因此,矽塵作業工人還要做好離崗以后的體檢工作。
塵肺病等同癌癥,可防不可治。企業和監管部門應推己及人,切身處地,貫徹《職業病防治法》,積極改善職工的勞動條件,使職工的健康有切實的保障。職工自身要遠離粉塵污染嚴重的崗位,加強自我保護,始終和健康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