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中毒是我國目前最嚴重的職業病之一,在一些行業職業中毒呈現集中的趨勢,群體性職業中毒事件時有發生。
職業中毒不僅對職工安全健康構成威脅,也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縱觀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職業中毒案例,絕大部分是由于職工缺乏職業衛生基本知識、防護意識淡薄、防護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導致的。因此,預防職業中毒在職業病防治中意義重大。
本刊特別推出“關注職業安全健康”欄目,將連續推出全國總工會勞動保護部調查撰寫的相關常識,向廣大農民工朋友傳遞安全生產常識,防患于未然,安全、健康、快樂地投入工作。
什么是職業中毒
人們在生產環境和勞動過程中,接觸化學毒物引起的中毒稱為職業中毒。短時間接觸高濃度毒物會導致急性職業中毒﹔長期接觸超標、濃度水平較低的毒物會引起慢性職業中毒。慢性職業中毒危害面廣,潛伏期長,應提高重視。
化學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化學毒物主要通過呼吸道、皮膚、消化道進入人體,還會對皮膚、眼睛等黏膜造成刺激。
(1)呼吸道:大部分職業中毒都是毒物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然后進入血液,隨體液循環停留并蓄積在肝、腦、腎等臟器中,作用快,毒性強。
(2)皮膚: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有些毒物被皮膚吸收而致人中毒,如有機磷農藥、硝基化合物等,還有一些刺激或腐蝕皮膚,如接觸玻璃纖維、酸堿液等。
(3)消化道:經由污染的手,或被污染的水杯器皿等,將毒物帶入消化道而致職業中毒,如進食被鉛等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及誤服毒物等也可導致中毒。
可接觸到化學毒物的環節
化學毒物可能出現在生產的重點環節有:(1)原料開采與提煉:開采過程中可形成粉塵,如錳礦中的錳塵﹔逸散出蒸氣,如汞礦﹔冶煉過程中可產生大量蒸氣或煙,如煉鉛。
(2)材料搬運與儲藏:液態材料因包裝滲透而經皮膚進入人體,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貯存氣態毒物的鋼瓶泄漏可經呼吸道進入人體。
(3)加料:在加料過程中,固態原料可導致粉塵飛揚,液態原料有蒸氣溢出或有液體飛濺。
(4)化學反應:某些化學反應如控制不當或加料失誤可導致意外事故發生,如產熱或產氣的反應進行太快可發生冒鍋或沖料,使物料噴出反應釜,化學反應過程中釋放出有毒氣體或蒸汽,有的可同時帶出有害霧滴。
(5)工業三廢處理: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氫、氟化物、汞、鈹化物等。
(6)檢修:管道、設備維修、檢修,容器清洗等過程可有氣體逸出,或有液體溢出、噴濺而污染雙手或體表等。
(7)其它:如進入地窖、陰溝、礦井下廢巷道或清除化糞池時,會有硫化氫逸出等。
如何預防職業中毒
用人單位應對作業場所使用或產生的毒物種類進行識別,通過現場檢測評估勞動者的暴露水平,采取綜合管理措施:
(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進生產工藝,采用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有毒物質﹔生產中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和密閉化,減少勞動者接觸毒物的機會﹔加強通風排毒等。
(2)管理措施:制定有效的職業中毒預防管理制度,建立崗位操作規程,保障現場監測、工程控制設施及個體防護用品的有效運行和使用等。
(3)加強個體防護:個體防護用品可以進一步降低危害水平,合理使用,可以將危害水平或強度降低到職業衛生標準規定的水平以下,是工程控制措施的有效補充,也是最后一道防線。
(4)加強健康教育,普及職業衛生知識,嚴格操作規程。
(5)做好職業健康監護,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定期進行職業健康體檢,早期發現健康損害,及時調離職業禁忌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