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技術評價”這個詞,它被理解為一種分析過程,用來估計某種技術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技術評價的目的是幫助決策者做出決策,并提出可能的種種選擇方案。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的完整概念是指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衛生標準,對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等項目的全過程,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辯識、檢測及分析。它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階段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和竣工驗收階段的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要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科學、全面地評價。梅良英認為,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有四大特點:科學性、公正性、預測性、指導性。
國外有關職業危害評價的報道較多, EarnestGS報道,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對1990~2000年發生在泊威爾湖游艇上的74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游艇引掣排氣系統改造前后CO濃度進行檢測評價。EarnestGS報道,改造工程可減少干洗店高氯酸乙烯的接觸劑量。McsweeneyKP報道,通過實施人類工程學和醫學干預項目,車間相關損傷和疾病可以被減少或消除。Higgins DN報道了針對多種因素導致的致命職業傷害,為避免死亡而采取的多種形式的措施。ParkRM報道,為了預防車間損傷,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必須領先于以前用于急、慢性疾病的方法。TroutD評價美國世界貿易中心在2001年9月11日被襲后3個月,在它附近的一幢建筑物內的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與接觸災難所致環境污染物之間的關系。Roelofs CR預先設立選擇標準收集1994~1999年關于對化學危害在車間中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的文獻,共收集到92篇,其中3/4是講述工程控制措施的。
2002年6月衛生部頒布了《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其目的是為了規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 1994年衛生部頒布的《工業企業建設項目衛生預評價規范》即行廢止。
1 職業病危害評價的意義
當建設項目尚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即對其設計工藝、裝置、技術路線等進行辯識和分析,針對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風險,做出客觀而科學的評價,以確定處理風險的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項目投產后可能造成的職業病危害。可以說,職業病危害評價,尤其是預評價是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基礎,真正體現預防為主的原則。在項目建設階段,預防控制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不僅能夠從源頭上控制職業病發生,且可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梅良英認為,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改變了“先建設、后治理”的被動局面,使建設項目“三同時”的管理和監督工作逐步規范化、科學化。單永樂認為,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指出該建設項目存在的職業衛生問題和提出整改建議,為衛生行政部門竣工驗收和企業加強職業衛生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丁巍等統計,由職業病造成經濟損失與預防職業病的資金投入之間的比例為7∶4∶1,即如果企業發生職業病和職業性損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7,那么在發生這些損害前對生產中的職業病危害進行治理所需投資為4,如果企業在新建時就將預防職業病危害的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考慮,其投資僅為1。
2 評價工作的基本程序
無論是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還是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其工作的開展都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評價階段和報告書編制階段。所不同的是預評價的重點是收集相關資料,要求建設單位提供有職業衛生專篇的可行性論證報告書及設計平面圖、縱面圖,并對這些文獻確認無誤后,加以研究,引用相關的職業衛生標準進行職業有害因素的辯識、類比調查和預測。而控制效果評價側重于現場衛生學調查和現場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