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是指能夠較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的微小固體微粒。職業健康中的“粉塵”專指在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粉塵,也叫生產性粉塵。即在人類生產活動中,如礦山開采、粉碎、金屬切削、研磨、電焊、鑄造等過程中產生的,能夠較長時間漂浮在生產環境中的固體顆粒。勞動者如果長期在生產環境中吸入生產性粉塵,就可以產生以肺部纖維組織增生為主要病理改變的全身性疾病,稱為塵肺。這類疾病在我國已成為對勞動者危害最大的職業病。
一、粉塵的來源:生產性粉塵的來源很多,幾乎所有的工農業生產過程均可產生粉塵,有些工藝產生的粉塵濃度還很高,嚴重影響著職業人群的身體健康。其主要來源有:(1)固體物質的破碎和加工:如金屬研磨、切削、鉆孔、爆破、破碎、磨粉、農林產品加工等。(2)物質加熱時產生的蒸氣在空氣中凝結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塵粒,如金屬熔煉,焊接、澆鑄、鉛熔煉時產生的氧化鉛煙塵等。(3)物質不完全燃燒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類等燃燒時所產生的煙塵、烴類熱分解產生的炭黑等。(4)鑄件的翻砂、清砂粉狀物質的混合,過篩、包裝、搬運等操作過程中,以及沉積的粉塵由于振動或氣流運動,使沉積的粉塵重又浮游于空氣中(產生二次揚塵)也是粉塵的來源。
二、粉塵的分類:粉塵的分類,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按粉塵的性質分類,另一種是按粉塵顆粒的大小分類。
(一)按粉塵的性質分類:①無機性粉塵:包括非金屬礦物粉塵(如砂、石棉、煤);金屬礦物粉塵(如鐵、錫、鉛、鋁及其化合物);人工無機粉塵(如金剛砂、水泥、玻璃纖維)。②有機性粉塵:包括植物性粉塵(如木材、煙草、面粉、甘蔗、茶等);動物性粉塵(如獸皮、角質、毛發);人工有機粉塵(如炸藥、樹脂、有機染料、塑料、化纖);③混合性粉塵,上述多種粉塵的兩種或多種混合存在。此種粉塵在生產中最常見(如清砂車間的粉塵含有金屬和型砂塵)。
(二)按粉塵顆粒的大小分類:①灰塵:粉塵粒子的直徑大于10微米,在靜止的空氣中,以加速沉降,不擴散。②塵霧:粉塵粒子的直徑介于10~0.1微米,在靜止的空氣中,以等速降落,不易擴散。③煙塵:粉塵粒子直徑為0.1~0.001微米,因其大小接近于空氣分子,受空氣分子的沖撞呈布朗運動(不規則運動),幾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緩慢而曲折地降落。
三、生產性粉塵的理化特性
(一)粉塵的化學組成:這是決定其對人體危害性質和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據其化學成分不同可分別致纖維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例如,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可引起矽肺,而且含矽量越高,病變發展越快,危害性就越大;石棉塵可引起石棉肺;如果粉塵含鉛、錳等有毒物質,吸收后可引起相應的全身鉛、錳中毒;如果是棉、麻、牧草、谷物、茶等塵,不但可阻塞呼吸道,而且可以引起呼吸道炎癥和變態反應等肺部疾患。
(二)濃度和暴露時間:濃度和暴露時間也是決定其對人體危害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生產環境中的粉塵濃度越高,暴露時間越長,進入人體內的粉塵劑量越大,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
(三)分散度:分散度越高,對人體的危害越大。因為分散度越高,粉塵的顆粒越細小,在空氣中漂浮的時間越長,進入體內的機會就大,危害越大。
(四)硬度:硬度越大的粉塵,對呼吸道黏膜和肺泡的物理損傷越大。
(五)溶解度:有毒粉塵如鉛等,溶解度越高毒作用越強;相對無毒塵如面粉,溶解度越高作用越低;石英塵很難容解,在體內持續產生危害作用。
(六)荷電性:固體物質在被粉碎和流動的過程中,相互摩擦或吸附空氣中的離子而帶電,漂浮在空氣中的粉塵有90%-95%的帶正電或帶負電,同性電荷相排斥,異性電荷相吸引,帶電塵粒易在肺內阻留,危害大。
(七)爆炸性:有些粉塵達到一定的濃度,遇到明火、電火花和放電時會爆炸,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加重危害。煤塵的爆炸極限是35g/㎡、面粉、鋁、硫磺7g/㎡、糖為10.3g/㎡.
四、生產性粉塵的危害:生產性粉塵由于種類和理化性質的不同,對機體的損害也不同。按其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質,可將危害歸納為塵肺、局部作用、全身中毒、變態反應和其他五部分。
(一)塵肺:塵肺是指工農業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粉塵而發生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其病因不同又分為五類:①矽肺: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纖維化為主的疾病。 ②硅酸鹽肺:長期吸入含有結合狀態的二氧化硅的粉塵所引起的塵肺,如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等。③炭黑塵肺::長期吸入煤、石墨、炭黑、活性炭等粉塵引起的塵肺。④混合型塵肺:長期吸入含有游離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質的混合性粉塵(如煤矽肺、鐵矽肺等)所致的塵肺。⑤其他塵肺:長期吸入鋁及其氧化物引起的鋁塵肺,或長期吸入電焊煙塵所引起的電焊工塵肺等。上述各類塵肺中,以矽肺、石棉肺、煤矽肺較常見,危害性則以矽肺最為嚴重。
(二)局部作用:接觸或吸入粉塵,首先對皮膚、角膜、粘膜等產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產生一系列的病變。如粉塵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機能亢進,毛細血管擴張,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營養供應不足而形成萎縮性鼻炎。還可形成咽炎、喉炎、氣管及支氣管炎。作用于皮膚、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膿皮病,如鉛塵浸入皮膚,會出現一些小紅點,稱為“鉛疹”等。
(三)全身中毒作用:吸入含有鉛、錳、砷等毒物的粉塵,可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四)變態反應:某些粉塵,如棉花和大麻的粉塵可能是變應原,可引起支氣管哮喘、上呼吸道炎癥和間質性肺炎等。
(五)其他:某些粉塵具有致癌作用,如接觸放射性粉塵可致肺癌、石棉塵可引起間皮瘤。瀝青粉塵沉著于皮膚,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五、塵肺的預防:塵肺是常見的職業病,塵肺預防是職業健康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政府一貫重視塵肺的預防工作,各級廠礦企業和安全監管部門,在防塵工作中結合國情,總結了非常實用的“革、水、密、風、護、管、教、查”防塵八字經驗。革,即工藝改革和技術革新;水,即濕式作業;密,是密閉塵源;風,是通風除塵;護,即個人防護;教,指宣傳教育;查,是指定期檢查評比、總結,定期健康檢查。粉塵的防護對策應對工藝、工藝設備、物料、操作條件及方式、職業健康防護設施、個人防護用品等技術措施進行優化、組合,采取綜合治理。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消除或減弱粉塵發生源:在工藝和物料方面選用不產生粉塵的工藝,選用無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減弱粉塵危害的根本途徑,即通過工藝和物料選用消除粉塵發生源。例如用樹脂砂替代鑄造型砂,用濕法生產工藝代替干法生產工藝(如水磨代替干磨、水力清理、電液壓清理代替機械清理、使用水霧電弧焊刨等)。②限制、抑制粉塵和粉塵擴散:采取密閉管道輸送、密閉設備加工,或在不妨礙操作條件下,也可采取半封閉、屏蔽、隔離設施,防止粉塵外逸或將粉塵限制在局部范圍內減少擴散:降低物料落差,減少揚塵;對親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塵應盡量采取增濕、噴霧、噴蒸汽等措施,減少在運輸、碾碎、篩分、混合和清理過程中粉塵擴散。③通風排塵:通風排塵依據作業場所及環境狀況分全面機械通風和局部機械通風。通風換氣是把清潔新鮮空氣不斷地送人工作場所,將空氣中的粉塵濃度進行稀釋,并將污染的空氣排出室外,使作業場所的有害粉塵稀釋到相應的最高容許濃度。在通風排氣過程中,含有有害物質的氣流不應通過作業人員的呼吸帶。④增設吸塵凈化設備:依據粉塵的性質、濃度、分散度和發生量、采用相適應的除塵、凈化設備消除和凈化空氣中的粉塵,并防止二次揚塵。⑤個人防護:依據粉塵對人體的危害方式和傷害途徑,進行針對性的個人防護。粉塵(或毒物)對人體傷害途徑有三種:一是吸入,通過呼吸道進人體內:二是通過人體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進入體內;三是食入,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那么針對傷害途徑,個人防護對策:一是切斷粉塵進入呼吸系統的途徑。依據不同性質的粉塵,配載不同類型的防塵口罩、呼吸器、(對某些有毒粉塵還應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塵對皮膚的接觸。正確穿戴工作服(有的還需要穿連褲、連帽的工作服)、頭盔(人體頭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較集中的部位)眼鏡等:三是禁止在粉塵作業現場進食、抽煙、飲水等。⑥衛生保健措施:根據《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總局23號令),第三十一條規定:對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生產經營單位承擔。從事粉塵作業的從業人員必須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一是可建立職工的基礎健康資料,二是,可排除活動活動性肺結核、慢性肺支氣管疾病、嚴重的心血管病等職業禁忌癥。對在崗和離崗的粉塵作業職工應視情況不同,每隔1-3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重點是X線胸片檢查,以早期發現塵肺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