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鈹為灰色至白色粉末狀金屬,在空氣中可氧化為氧化鈹,不溶于水,可溶于硫酸、煙酸和硝酸。鈹以粉末或顆粒形狀與空氣混合,可能發生粉塵爆炸。與某些氯代溶劑,如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反應,生成沖擊敏感的混合物。
2.接觸機會與健康危害
自然界中鈹的分布并不廣泛,人與鈹的接觸機會主要為鈹礦冶煉精制及鈹或其化合物的使用過程。鈹用作宇航工程結構材料,核反應堆,X射線管制造,合金制造等。氧化鈹還可用于制造耐高溫陶瓷制品,在電子、航天、軍事領域有特殊用途。
鈹經呼吸道和消化道進人人體。在各種鈹化合物中,以氟化鈹和氧化鈹的毒性最強。進入體內的鈹與血漿蛋白結合,以磷酸鈹或氫氧化鈹形式運送至各組織器官。鈹主要經腸道排出,經糞便排出的量可占進入量的94%,尿排出量僅占1.6%。鈹還可通過胎盤屏障,但難以透過血腦屏障。
短期大量接觸可引起急性鈹病,主要表現為急性化學性支氣管炎或肺炎。長期接觸小量鈹可發生慢性鈹病。除無力、消瘦、食欲不振外,常有胸悶、胸痛、氣短和咳嗽。皮膚病變有皮炎、潰瘍及皮膚肉芽腫。鈹化合物可產生全身中毒,主要積蓄于肺、肝、胃、骨及淋巴結等處,易在身體內積蓄,排除緩慢,引起發熱、咳嗽、氣喘、呼吸困難、胸痛及體重減輕等癥狀。直接接觸鈹塵或蒸氣可發生皮炎和雞眼狀潰瘍,長期接觸可引起貧血。鈹及其化合物在人體引起肺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1ARC,1987年),將鈹及其化合物列為I類,即人體致癌物。
3.臨床表現
由于鈹的致病機制并非完全由其直接毒性所引起,變態反應為其主要原因,如短期吸人一定量的可溶性鈹鹽可致急性化學性肺炎,而長期吸人小量金屬鈹塵或難溶性鈹鹽則可引起肺內肉芽腫,并使肺癌的發生率亦有所增加,故鈹所造成的疾病近年多不稱作“鈹中毒”,而稱為“鈹病(berylliosis)”。
(1)急性鈹病
急性鈹病主要因吸人大量可溶性鈹化合物,如氟化鈹、氧氟化鈹、硫酸鈹等粉塵所致,可引起化學性呼吸道炎、化學性肺水腫及全身毒性反應。吸入后一般經3~6h潛伏期,可出現咽痛、咳嗽、氣短、胸悶、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癥狀,兩肺可聞及干、濕啰音,X射線胸片顯示肺紋理增多。重者可有“金屬煙霧熱”樣表現,如頭痛、頭暈、全身酸痛、乏力、畏寒、發熱,體溫達39℃,常可持續3~7天,伴明顯胸悶、氣憋、咳嗽、胸痛、咳痰,甚至有血痰、呼吸急促、心悸、紫紺,肺內出現散在濕啰音,X射線胸片顯示肺內有絮狀或點片狀陰影,肺門增大;此時肝臟亦可腫大壓痛,甚至出現黃疸;實驗室檢查可見WBC總數及嗜酸細胞增多,血清谷丙轉氨酶(AST或稱ALT)及膽紅素增高,尿鈹亦明顯增高(>μg/24h)。
若吸人難溶性鈹化合物,如氧化鈹,發病常較遲,潛伏期可達2~3個月,臨床表現亦呈亞急性過程,逐漸加劇。
(2)慢性鈹病
慢性鈹病多因長期接觸低劑量難溶性鈹化合物,主要是金屬鈹、氧化鈹等所引起,潛伏期較長,可為數月、數年甚至十余年,但妊娠、分娩、手術、呼吸道感染、吸人刺激性氣體等均可成為發病誘因而使潛伏期縮短。其主要臨床癥狀為體弱、乏力、食欲不振、消瘦、抗病力減弱、胸悶、胸痛、咳嗽、氣短,還可有頭暈、頭痛、失眠、低熱、肝區脹痛、腹脹、腹瀉;早期體征不明顯,而后肺內可出現噦音,并有桶狀胸、紫紺及端坐呼吸等右心衰竭表現;部分病人可并發腎結石。特異性免疫指標檢查是慢性鈹病的重要診斷依據。常用指標有:①鈹皮膚斑貼試驗。有資料表明,慢性鈹病患者的陽性率可達99%以上;慢性鉸病觀察對象的陽性率約為22%,鈹接觸者為4.3%,無鈹接觸史者及矽肺病人的陽性率僅為2.2%。②以鈹為抗原的淋巴細胞轉化試驗。慢性鈹病患者的陽性率可達77%~80%,鈹接觸者僅為6%,無鈹接觸史者為陰性。③以鈹為抗原的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其陽性率可隨胸部病變的進展而增高,慢性鈹病患者的陽性率可達97%以上。上述指標對鑒別慢性鈹病和肺內其他性質的纖維化及肉芽腫尤有重要價值。
(3)皮膚直接接觸
鈹對皮膚有特殊損傷作用。皮膚接觸金屬鈹或其鹽類均可引起接觸性皮炎或過敏性皮炎,常見于初接觸鈹1~2周左右發病,夏季發病率較高,主要為周身尤其是暴露部位及潮濕部位如面部、頸部、手背、大腿內側、陰囊等出現紅色小丘疹,常融合成片,紅腫瘙癢,有些起小水泡,脫離接觸后數日即可逐漸消退,不留痕跡。可溶性鈹化合物污染皮膚瘡口則可致皮膚潰瘍,創面不易愈合,并會向深部發展,創面周邊則因組織增生而隆起,使該處呈“鳥眼狀”。金屬鈹或難溶性鈹鹽進入皮膚則可引起皮膚肉芽腫,局部腫脹疼痛,有時可發生破潰,形成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