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生產是特殊性極強的井下作業,除了生產環境潮濕、條件復雜艱苦外,生產環境中的職業危害也十分嚴重,粉塵危害就是其中之一。而由于粉塵造成的塵肺病,已成為目前我國最為嚴重的職業病。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打眼、爆破、割煤、掘進、噴漿、運輸等工序的作業,將會產生大量的粉塵粒子漂浮在生產環境的空氣中,這部分粉塵稱為生產性粉塵,也叫做全塵(總粉塵)。而全塵中將分為非呼吸性粉塵和呼吸性粉塵,前者粉塵粒徑在15微米以上的只有極少進入人體內;而7-15微米的粉塵,隨呼吸進入咽部、鼻腔后會被阻留,很快排除體外。后者呼吸性粉塵也稱為可吸入粉塵,它隨呼吸進入人體后,又因粒徑大小不同,可分為胸部粉塵和呼吸性粉塵。胸部粉塵的粒徑一般在5-7微米以上,會被阻留在上呼吸道的支氣管區以上的不同部位,大部分粉塵可隨氣管和支氣管的絨毛運動排除體外。而粒徑小于5微米的呼吸性粉塵,可隨人的呼吸氣體進入人體肺部,而少量進入肺泡的粉塵,能引發塵肺的致病作用。造成塵肺發生的主要因素是粉塵中的一物質叫"游離二氧化硅"。當呼吸性粉塵進入肺泡內后,由于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的毒素作用,肺泡將很快死亡。由于井下作業工人長期在較高的粉塵濃度環境下作業,吸入呼吸性粉塵的量隨接塵時間(工作時間、年限)而蓄積,當達到一定程度時肺部呈纖維化改變,即可發生塵肺。一旦發生塵肺,目前國內外均無治愈的特效藥,所以堅持做好職業危害的預防是防止塵肺發生的重要手段。
我國煤礦生產中的粉塵監測,采用總粉塵和呼吸性粉塵測定。總粉塵是一種"環境指標"的監測,只說明生產環境的污染程度;而呼吸性粉塵濃度是塵肺"致病指標",能說明粉塵致塵肺的危害程度。由此可見,煤礦井下生產作業場所的呼吸性粉塵監測,是對作業工人危害程度評價不可缺少的依據,同時也是指導降塵措施的重要指標。
井下生產作業場所的綜合防塵措施,是保證減少職業危害的必要手段,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實施。長期在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生產作業場所從事生產作業的工作人員,應按有關要求配備合格的個體防護,每名職工也必須按要求堅持佩帶。這是減少吸入粉塵進入體內而造成危害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