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勤勞能干,性格溫和,但美中不足的是耳朵背,別人和他說上幾句話要費很大的勁,他才勉強聽得到。原來,前幾年,老陳所在村里的碾米廠競標,他通過競爭成為碾米廠的新主人。每天為鄉親碾米,幾年下來,他覺得自己的耳朵常常會出現“嗡嗡嗡”的耳鳴聲,年復一年,他的耳鳴現象越來越嚴重,漸漸地就不太聽得見別人說話了。當地職業病防治機構根據老陳的職業接觸史及現場調查診斷為職業性噪聲聾。
職業性噪聲聾是指人們在工作過程中,喲與長期接觸噪聲而發生的一種進行性的感音性聽覺損傷。而他在噪聲極大的碾米廠工作了十幾年,沒有采取任何的保護性措施,出現耳聾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噪聲對聽力的損害早期表現在高頻下降,繼而才累及到語言頻率,所以早期在語言頻段未受累時,患者自己往往不能察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71年曾公布的接觸噪聲0-45年與聽力損害危險率的關系顯示,生產環境噪聲≤80分貝,其危險率為0%,接觸90分貝的噪聲10年、20年、30年的工人聽力損害發病率為13%、23%、32%,發病率隨著噪聲強度和作業工齡的延長而增加。近幾年來對我省部分企業職業性健康監護的結果中發現,某些有噪聲污染的企業工人高頻聽力損失的人數可達25%,如果不采取防護措施,人氣發展,勢必今后會出現更多的職業性噪聲聾,不僅影響了工人的語言能力,也影響了企業的良性發展。
因此建議有噪聲污染企業一定要高度重視噪聲對工人健康的危害,積極進行技術革新,防噪隔音,對噪聲作業工人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工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對工藝或技術原因暫達不到國家衛生標準的,應配發個人防護用品、減少噪聲作業時間。
《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規定:噪聲作業工人的健康檢查周期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