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作業工人的體格檢查,包括就業前體檢及定期體檢,在預防職業病中起重要作用。
1·就業前體檢的作用
1.1提供接觸有害因素前的健康狀況資料,作為以后動態觀察之用,可供制訂車間衛生標準及診斷職業病時參考。尤其是對非特異性的或影響因素較多的指標,例如接觸苯后發現血白細胞減少,而原有結核病史,曾服用異煙肼治療;貧血患者以往營養條件較差等均可能發生血白細胞減少,如果無就業前體檢,則無法作鑒別診斷。
1.2檢出就業禁忌癥,可避免原有疾病在接觸有害因素后進一步加重,或慢性病患者易得某些職業病,是一級預防工作的一部分。衛生部發布的職業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中均規定有職業禁忌癥,例如《職業性急性氯氣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中的職業禁忌癥為明顯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和明顯的心血管系統疾病。
檢出易感個體,使之避免或減少接觸量,可防止在職業危害因素對一般人有害作用濃度(強度)以下發生職業病。例如有遺傳因素,鐮狀細胞性貧血對低大氣壓易感,G6PD(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者,苯或芳香胺易使之溶血。
另外,檢出高危人群,例如吸煙的石棉工易患肺癌,可勸其戒煙或給予調離石棉作業。
2·定期體檢的作用
2.1檢測職業危害對健康的影響,定期體檢是第二級預防中的主要工作。適用于預防慢性接觸有害因素,已知有早期可逆性指標的職業病。主要檢測職業危害對健康的影響。
(1)早期檢測,發現亞臨床型損害,例如①神經生理的改變:早期改變可無臨床表現,但可預示以后可能發生進行性的病變。例如鉛可引起周圍神經傳導速度(NCV)下降。NCV變化與接鉛期呈負相關。NCV下降血鉛水平呈劑量反應關系,血鉛值(40(g/100ml組NCV就發生變化,與卟啉代謝物未呈相關。NCV的變化能預示神經病損的早期改變,從預防出發,有一定實際意義。②生化改變:長期接觸相對小劑量的有機磷農藥,全血膽堿脂酶活性可下降,而早期可無明顯臨床癥狀。
(2)早期發現疾病,可早期處理,預防其進展。例如制藥廠女工制造雌激素引起月經失調,早期進行輪換工種或調換年齡大的女工,避免引起持久性的內分泌失調。反之,如某鄉皮鞋廠制幫車間一名女工因鼻衄不止就醫,結果中心醫院作骨髓穿刺檢查后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后搶救無效死亡。因同工種工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癥狀,逐一進行體檢,80名工人中發現慢性輕度苯中毒12例,慢性重度苯中毒所致再生障礙性貧血5例。如能早期進行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健康損害,及時處理,則不致發生嚴重事件。
(3)檢出敏感個體。例如發現甲苯二異氰酸酯已引起職業性哮喘者,即可調換工作崗位,以脫離致敏物。
2.2檢出非職業因素引起的疾病,及時處理,防止這些疾病促進職業病的發生。例如腎功能障礙影響毒物(尤其是金屬類)的排泄,易發生中毒。
2.3發現危害因素的聯合作用。在氟礦塵肺病因學的調查研究中,積累20年動態觀察資料,發現井下作業環境空氣粉塵中游離SiO含量平均占22.4%,單純接觸氟礦粉塵的職工歷年胸部X線攝片表明塵肺發病率高、進程快、病程短。為尋找氟礦塵肺發病嚴重的原因,作為實驗研究,與石英粉進行比較,結果提示硅氟共存具有協同作用,能促進塵肺的發生與發展。此發現可作決定體檢間隔期及早期診斷時參考。
2.4探索毒物的毒性。例如為探索氯乙烯的肝毒性,對某廠氯乙烯車間工人的健康進行連續2年的觀察,發現接觸氯乙烯與工人肝腫大之間有明顯關系,結合動物實驗,表明氯乙烯對肝有損害。
2.5驗證環境及個人防護措施的效果,提高預防水平。例如對接觸噪聲者進行定期聽力測定,如果發現聽力下降,說明隔音設施及耳防護器效果不佳。對某礦天然放射性釷對人體影響的18年動態觀察,共作10次系統的健康檢查,未發現確與天然放射性釷有關的職業性損害(包括輻射作用),而主要的職業病是塵肺,說明采取有效的防塵措施是衛生防護的關鍵。
2.6驗證現行車間衛生標準,需通過現場衛生學和接觸者健康狀態的動態觀察,來評價衛生標準是否合適。例如有文獻提出空氣中二硫化碳的體積分數限值為2×10,主要是防止亞臨型多發性神經病。另外對接觸相對低濃度的工人,還發現有心血管影響,則說明TLV(閾限值)應再降低。
3·體檢為勞動衛生學和流行病學調查的組成部分
3.1獲得確切的健康資料和發病規律,從中得出接觸水平——反應關系,為國家制訂或修訂車間衛生標準提供依據。
3.2制訂職業禁忌癥。例如調查一組鉛作業女工嬰幼兒鉛中毒患病率為45.5%,中毒情況與母乳鉛含量平行,而人工喂養未見中毒。該作者提出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間胃腸道對鉛的吸收明顯增高,認為女工在妊娠和哺乳期即使低水平的鉛接觸,也應調離鉛作業。
3.3發現制訂新的衛生標準的需要。例如有作者調查了接觸噪聲擋車工和接觸噪聲及轉動振動的拋磨工的雙耳氣導聽力,發現噪聲振動組噪聲性耳聾的發生明顯早于噪聲組。采用防護用品可使工人聽力免受損害。應著手制訂這種特殊作業方式的環境噪聲衛生學標準。
3.4可為制訂及驗證慢性職業病診斷標準提供依據。
4其他
通過體驗還可發現以往工作中引起的職業病。例如在某廠鈹作業工人體檢時,X線胸片上發現1例肺門出現蛋殼狀陰影,不像鈹肺。經追問職業史,發現該工人在10多年前開礦時用水鉆打眼,有時干式操作,滿鼻孔粉塵,而確診矽肺、經檢出后可給予適當處理。
有毒有害作業工人的體格檢查在第一、二級預防中均有重要作用。體檢質量直接影響到職業病防治工作,甚至國家有關法規的制訂。為此,衛生部于1995年8月2日發布了《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對體檢單位管理、工作程序和內容及法律責任、體檢表格進行了規范,體現了預防性健康檢查工作的嚴肅性,使各地便于統一,規范化執行。而體檢醫師應根據不同的體檢目的,運用臨床醫學的知識和技能,設計并完成體檢項目,并要掌握各項指標的臨床意義,做好鑒別診斷。因機體為一整體,對體檢結果要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評價、保證體檢質量,更好地為預防職業病服務。
1·就業前體檢的作用
1.1提供接觸有害因素前的健康狀況資料,作為以后動態觀察之用,可供制訂車間衛生標準及診斷職業病時參考。尤其是對非特異性的或影響因素較多的指標,例如接觸苯后發現血白細胞減少,而原有結核病史,曾服用異煙肼治療;貧血患者以往營養條件較差等均可能發生血白細胞減少,如果無就業前體檢,則無法作鑒別診斷。
1.2檢出就業禁忌癥,可避免原有疾病在接觸有害因素后進一步加重,或慢性病患者易得某些職業病,是一級預防工作的一部分。衛生部發布的職業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中均規定有職業禁忌癥,例如《職業性急性氯氣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中的職業禁忌癥為明顯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和明顯的心血管系統疾病。
檢出易感個體,使之避免或減少接觸量,可防止在職業危害因素對一般人有害作用濃度(強度)以下發生職業病。例如有遺傳因素,鐮狀細胞性貧血對低大氣壓易感,G6PD(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者,苯或芳香胺易使之溶血。
另外,檢出高危人群,例如吸煙的石棉工易患肺癌,可勸其戒煙或給予調離石棉作業。
2·定期體檢的作用
2.1檢測職業危害對健康的影響,定期體檢是第二級預防中的主要工作。適用于預防慢性接觸有害因素,已知有早期可逆性指標的職業病。主要檢測職業危害對健康的影響。
(1)早期檢測,發現亞臨床型損害,例如①神經生理的改變:早期改變可無臨床表現,但可預示以后可能發生進行性的病變。例如鉛可引起周圍神經傳導速度(NCV)下降。NCV變化與接鉛期呈負相關。NCV下降血鉛水平呈劑量反應關系,血鉛值(40(g/100ml組NCV就發生變化,與卟啉代謝物未呈相關。NCV的變化能預示神經病損的早期改變,從預防出發,有一定實際意義。②生化改變:長期接觸相對小劑量的有機磷農藥,全血膽堿脂酶活性可下降,而早期可無明顯臨床癥狀。
(2)早期發現疾病,可早期處理,預防其進展。例如制藥廠女工制造雌激素引起月經失調,早期進行輪換工種或調換年齡大的女工,避免引起持久性的內分泌失調。反之,如某鄉皮鞋廠制幫車間一名女工因鼻衄不止就醫,結果中心醫院作骨髓穿刺檢查后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后搶救無效死亡。因同工種工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癥狀,逐一進行體檢,80名工人中發現慢性輕度苯中毒12例,慢性重度苯中毒所致再生障礙性貧血5例。如能早期進行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健康損害,及時處理,則不致發生嚴重事件。
(3)檢出敏感個體。例如發現甲苯二異氰酸酯已引起職業性哮喘者,即可調換工作崗位,以脫離致敏物。
2.2檢出非職業因素引起的疾病,及時處理,防止這些疾病促進職業病的發生。例如腎功能障礙影響毒物(尤其是金屬類)的排泄,易發生中毒。
2.3發現危害因素的聯合作用。在氟礦塵肺病因學的調查研究中,積累20年動態觀察資料,發現井下作業環境空氣粉塵中游離SiO含量平均占22.4%,單純接觸氟礦粉塵的職工歷年胸部X線攝片表明塵肺發病率高、進程快、病程短。為尋找氟礦塵肺發病嚴重的原因,作為實驗研究,與石英粉進行比較,結果提示硅氟共存具有協同作用,能促進塵肺的發生與發展。此發現可作決定體檢間隔期及早期診斷時參考。
2.4探索毒物的毒性。例如為探索氯乙烯的肝毒性,對某廠氯乙烯車間工人的健康進行連續2年的觀察,發現接觸氯乙烯與工人肝腫大之間有明顯關系,結合動物實驗,表明氯乙烯對肝有損害。
2.5驗證環境及個人防護措施的效果,提高預防水平。例如對接觸噪聲者進行定期聽力測定,如果發現聽力下降,說明隔音設施及耳防護器效果不佳。對某礦天然放射性釷對人體影響的18年動態觀察,共作10次系統的健康檢查,未發現確與天然放射性釷有關的職業性損害(包括輻射作用),而主要的職業病是塵肺,說明采取有效的防塵措施是衛生防護的關鍵。
2.6驗證現行車間衛生標準,需通過現場衛生學和接觸者健康狀態的動態觀察,來評價衛生標準是否合適。例如有文獻提出空氣中二硫化碳的體積分數限值為2×10,主要是防止亞臨型多發性神經病。另外對接觸相對低濃度的工人,還發現有心血管影響,則說明TLV(閾限值)應再降低。
3·體檢為勞動衛生學和流行病學調查的組成部分
3.1獲得確切的健康資料和發病規律,從中得出接觸水平——反應關系,為國家制訂或修訂車間衛生標準提供依據。
3.2制訂職業禁忌癥。例如調查一組鉛作業女工嬰幼兒鉛中毒患病率為45.5%,中毒情況與母乳鉛含量平行,而人工喂養未見中毒。該作者提出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間胃腸道對鉛的吸收明顯增高,認為女工在妊娠和哺乳期即使低水平的鉛接觸,也應調離鉛作業。
3.3發現制訂新的衛生標準的需要。例如有作者調查了接觸噪聲擋車工和接觸噪聲及轉動振動的拋磨工的雙耳氣導聽力,發現噪聲振動組噪聲性耳聾的發生明顯早于噪聲組。采用防護用品可使工人聽力免受損害。應著手制訂這種特殊作業方式的環境噪聲衛生學標準。
3.4可為制訂及驗證慢性職業病診斷標準提供依據。
4其他
通過體驗還可發現以往工作中引起的職業病。例如在某廠鈹作業工人體檢時,X線胸片上發現1例肺門出現蛋殼狀陰影,不像鈹肺。經追問職業史,發現該工人在10多年前開礦時用水鉆打眼,有時干式操作,滿鼻孔粉塵,而確診矽肺、經檢出后可給予適當處理。
有毒有害作業工人的體格檢查在第一、二級預防中均有重要作用。體檢質量直接影響到職業病防治工作,甚至國家有關法規的制訂。為此,衛生部于1995年8月2日發布了《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對體檢單位管理、工作程序和內容及法律責任、體檢表格進行了規范,體現了預防性健康檢查工作的嚴肅性,使各地便于統一,規范化執行。而體檢醫師應根據不同的體檢目的,運用臨床醫學的知識和技能,設計并完成體檢項目,并要掌握各項指標的臨床意義,做好鑒別診斷。因機體為一整體,對體檢結果要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評價、保證體檢質量,更好地為預防職業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