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毒物的化學結構
化學結構與毒物的毒性有直接關系。一些有機物的化學結構與其毒性呈一定規律。例如,脂肪族直鏈飽和烴的麻醉作用,從丙烷至辛烷,隨碳原子數增加而增強。在碳氫化合物中,雖成分相同,但化學結構不同,毒性也不一樣。一般直鏈的毒性比支鏈的大,成環的比不成環的毒性大(如環己烷毒性大于己烷)。不飽和鏈增多,其毒性增大(如乙炔毒性大于乙烯)。烷烴化合物的氫被鹵族元素取代,則毒性增加,取代數愈多,毒性愈大(如三氯甲烷毒性比二氯甲烷大)。無機物的化學結構與毒性關系也有一定規律,但不如有機物明顯。
2、理化性質
化學物的理化性質對其進入人體的途徑及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出有重要影響。
(1)揮發性:毒物揮發性愈大,就愈容易進入空氣中,與人體接觸機會增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增大。
(2)溶解度:溶解度與毒物能否吸收有直接關系,一般來講,溶解度愈大,其毒性愈大,在體液中不同的溶解度和毒作用特點有關。例如,砒霜(三氧化二砷)的水溶解度比雄黃(三硫化二砷)大很多,其毒性也強很多。氯氣易溶在上呼吸道粘液中,會對上呼吸道造成損害。脂溶性大的一些有機氯毒物在體內主要貯存于脂肪組織,易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脂溶性大的毒物易透過皮膚角質層進入體內,水溶性的則不易透過,但水溶性的又易被吸收進入血液。
(3)分散度:毒物的顆粒愈小,分散度愈大,不僅其化學活性增大,同時易經呼吸道進入體內,因而毒作用愈大,此外,隨分散度加大其表面活性加大,而使溶解速度加快,吸收加快。
(4)純度:工業化學物一般會含雜質,雜質可影響毒性,有時還會改變毒作用性質。例如商品樂果大鼠經口LD50為247mg/kg,而純品樂果為600mg/kg。一般認為,如雜質毒性大于主要成份,樣品愈純,毒性愈小;如雜質毒性小于主要成份,樣品愈純,則毒性愈大。
3、毒物的聯合作用
生產環境中,作業人員可能同時接觸多種毒物,多種毒物對人體的聯合作用而產生的綜合毒性可能等于、大于或小于這幾種毒物毒性的總和。飲酒、吸煙、高溫等環境因素也將加大毒性效應和危害后果。
(1) 相加作用:綜合毒性表現為幾種毒物作用的總和。
(2) 相乘作用:綜合毒性大大超過幾種毒物作用的總和,即起增毒作用。例如二氧化硫單獨吸入時多數引起上呼吸道損害,但二氧化硫混入含鋅煙氣時其毒性則加大一倍以上。此外,生產性毒物與生活性毒物的聯合作用也較常見,酒精可增強鉛、汞、甲苯、硝基苯、氮氧化物等毒物的吸收,故嗜酒者易引起中毒,接觸這類物質的作業人員不宜飲酒。
(3) 拮抗作用:綜合毒性低于幾種毒物毒性的總和。如氨與氯的聯合作用。
在對生產環境進行衛生評價、制定防護措施時應注意毒物的聯合作用。
4、生產環境與勞動強度
生產環境中毒物的存在狀態、濃度,人與毒物的接觸機會是與生產工藝直接相關的。環境中的物理因素與毒物也有聯合作用。例如,高溫條件促進毒物的揮發使空氣中毒物濃度增大。高溫環境下毒物毒性一般比常溫條件大(1,2-一氯乙烯對大鼠急性經口毒性在35℃和40℃條件下比22℃條件下增加1-2倍)。濕度加大可使氯化烴的毒性增大。
勞動強度對毒物吸收、分布、排泄都有明顯影響。勞動強度大,呼吸量大,空氣中有毒物吸入的量也隨之增多。同時汗量增多,代謝和吸收毒物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加,使人對一些導致缺氧的毒物更敏感。
5、個體對毒物的耐受性
同一條件下接觸相同劑量的同一毒物,有的人不中毒有的人則中毒,中毒的癥狀也有輕重不一,這種個體的差異是人體對毒物耐受性不同所致。引起個體差異的因素有:
(1)性別:一般女性比男性敏感,尤其是孕期、哺乳期、經期婦女。
(2)年齡:胎兒、嬰兒、兒童、未成年人、老年人對毒性耐受力差,中毒程度往往較嚴重。未成年人的器官尚處發育階段,抵抗力弱,也易中毒。
(3)身體狀態:健康狀態欠佳、營養狀態不良和高敏感體質也容易發生中毒;
此外,還有內分泌功能紊亂以及遺傳性缺陷等。
器官功能不良或已有病損,再接觸毒物,則更易中毒。肝是毒物在體內轉化的主要器官,腎是主要的排毒途徑,肝腎功能不良者接觸毒物,這兩器官更易受損。又如月經期對苯、苯胺的敏感性增高。將耐受性差的個體區別出來,使之脫離或減少接觸并加強醫學監護,有利于預防職業危害。
6、劑量、濃度、作用時間
毒物進入人體內的劑量是引起中毒的決定因素,一般情況下空氣中毒物的濃度愈高,接觸時間愈長,則進入人體內的總量愈大,危害后果出現越快,健康損害越嚴重。降低空氣中毒物的濃度、減少接觸毒物的時間,減少進入人體內毒物的總量是預防職業中毒的有效措施。
化學結構與毒物的毒性有直接關系。一些有機物的化學結構與其毒性呈一定規律。例如,脂肪族直鏈飽和烴的麻醉作用,從丙烷至辛烷,隨碳原子數增加而增強。在碳氫化合物中,雖成分相同,但化學結構不同,毒性也不一樣。一般直鏈的毒性比支鏈的大,成環的比不成環的毒性大(如環己烷毒性大于己烷)。不飽和鏈增多,其毒性增大(如乙炔毒性大于乙烯)。烷烴化合物的氫被鹵族元素取代,則毒性增加,取代數愈多,毒性愈大(如三氯甲烷毒性比二氯甲烷大)。無機物的化學結構與毒性關系也有一定規律,但不如有機物明顯。
2、理化性質
化學物的理化性質對其進入人體的途徑及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出有重要影響。
(1)揮發性:毒物揮發性愈大,就愈容易進入空氣中,與人體接觸機會增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增大。
(2)溶解度:溶解度與毒物能否吸收有直接關系,一般來講,溶解度愈大,其毒性愈大,在體液中不同的溶解度和毒作用特點有關。例如,砒霜(三氧化二砷)的水溶解度比雄黃(三硫化二砷)大很多,其毒性也強很多。氯氣易溶在上呼吸道粘液中,會對上呼吸道造成損害。脂溶性大的一些有機氯毒物在體內主要貯存于脂肪組織,易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脂溶性大的毒物易透過皮膚角質層進入體內,水溶性的則不易透過,但水溶性的又易被吸收進入血液。
(3)分散度:毒物的顆粒愈小,分散度愈大,不僅其化學活性增大,同時易經呼吸道進入體內,因而毒作用愈大,此外,隨分散度加大其表面活性加大,而使溶解速度加快,吸收加快。
(4)純度:工業化學物一般會含雜質,雜質可影響毒性,有時還會改變毒作用性質。例如商品樂果大鼠經口LD50為247mg/kg,而純品樂果為600mg/kg。一般認為,如雜質毒性大于主要成份,樣品愈純,毒性愈小;如雜質毒性小于主要成份,樣品愈純,則毒性愈大。
3、毒物的聯合作用
生產環境中,作業人員可能同時接觸多種毒物,多種毒物對人體的聯合作用而產生的綜合毒性可能等于、大于或小于這幾種毒物毒性的總和。飲酒、吸煙、高溫等環境因素也將加大毒性效應和危害后果。
(1) 相加作用:綜合毒性表現為幾種毒物作用的總和。
(2) 相乘作用:綜合毒性大大超過幾種毒物作用的總和,即起增毒作用。例如二氧化硫單獨吸入時多數引起上呼吸道損害,但二氧化硫混入含鋅煙氣時其毒性則加大一倍以上。此外,生產性毒物與生活性毒物的聯合作用也較常見,酒精可增強鉛、汞、甲苯、硝基苯、氮氧化物等毒物的吸收,故嗜酒者易引起中毒,接觸這類物質的作業人員不宜飲酒。
(3) 拮抗作用:綜合毒性低于幾種毒物毒性的總和。如氨與氯的聯合作用。
在對生產環境進行衛生評價、制定防護措施時應注意毒物的聯合作用。
4、生產環境與勞動強度
生產環境中毒物的存在狀態、濃度,人與毒物的接觸機會是與生產工藝直接相關的。環境中的物理因素與毒物也有聯合作用。例如,高溫條件促進毒物的揮發使空氣中毒物濃度增大。高溫環境下毒物毒性一般比常溫條件大(1,2-一氯乙烯對大鼠急性經口毒性在35℃和40℃條件下比22℃條件下增加1-2倍)。濕度加大可使氯化烴的毒性增大。
勞動強度對毒物吸收、分布、排泄都有明顯影響。勞動強度大,呼吸量大,空氣中有毒物吸入的量也隨之增多。同時汗量增多,代謝和吸收毒物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加,使人對一些導致缺氧的毒物更敏感。
5、個體對毒物的耐受性
同一條件下接觸相同劑量的同一毒物,有的人不中毒有的人則中毒,中毒的癥狀也有輕重不一,這種個體的差異是人體對毒物耐受性不同所致。引起個體差異的因素有:
(1)性別:一般女性比男性敏感,尤其是孕期、哺乳期、經期婦女。
(2)年齡:胎兒、嬰兒、兒童、未成年人、老年人對毒性耐受力差,中毒程度往往較嚴重。未成年人的器官尚處發育階段,抵抗力弱,也易中毒。
(3)身體狀態:健康狀態欠佳、營養狀態不良和高敏感體質也容易發生中毒;
此外,還有內分泌功能紊亂以及遺傳性缺陷等。
器官功能不良或已有病損,再接觸毒物,則更易中毒。肝是毒物在體內轉化的主要器官,腎是主要的排毒途徑,肝腎功能不良者接觸毒物,這兩器官更易受損。又如月經期對苯、苯胺的敏感性增高。將耐受性差的個體區別出來,使之脫離或減少接觸并加強醫學監護,有利于預防職業危害。
6、劑量、濃度、作用時間
毒物進入人體內的劑量是引起中毒的決定因素,一般情況下空氣中毒物的濃度愈高,接觸時間愈長,則進入人體內的總量愈大,危害后果出現越快,健康損害越嚴重。降低空氣中毒物的濃度、減少接觸毒物的時間,減少進入人體內毒物的總量是預防職業中毒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