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工業的飛速發展,微波爐、手機等家電和通訊工具不斷普及,為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帶來了福音。另一方面這些電子產品又產生了各種有害電磁輻射,成了我們生活中一個新的污染源,即通常所稱的“電磁污染”。
這些有害的電磁輻射不僅影響了其它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它還污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為此,各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防治它。進入90年代以來,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還相繼采取法律形式宣布禁止產生電磁污染的產品(即電磁兼容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在德國,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VDE)在VDE/0876標準中還把電子設備的輻射劃為4個等級。其中N區為適用于居住區,規定在30~1000MHz輻射電場允許值為100(V/m,我國政府對環境電磁場衛生也很重視,原先環境監控的對象僅為廢氣、污水、振動、粉塵及電離輻射。90年代以來國家對電磁污染問題越來越重視。在1998年,為了控制電磁波對環境的污染,保護人民健康,國家頒布了GB9715-88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規定了環境電磁波允許的輻射強度。1993年,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在對即將開工的莘閔高架輕軌工程的環境評估時,就對該工程可能產生的電磁污染做了全面的評估。90年代中期,上海市又將原放射性三廢處理站改為上海市環境輻射監理所,把原來僅對放射性電離輻射進行監管擴大到了對包括電磁輻射在內的所有輻射的監管,而且,也加大了監管的力度。
國內一些權威機構的無線電計量人員曾對某型號手機使用時的電磁輻射強度進行測試,結果發現手機上緊貼入耳處的輻射功率為120~1100(W/平方厘米,而在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國家標準)中規定人長期居住區域輻射場應小于10(/平方厘米(稱做安全區)。
不單是手機,其他一些常用的家電和辦公用品也都存在電磁輻射。如VCD會產生頻率為27MHz和它的整數倍頻率的輻射,有的生產廠用金屬箔遮住這些輻射無件,以減少輻射。電視機的屏幕和內部本地振蕩器也都會產生輻射。相比之下,屏幕前的射線輻射遠小于標準,而本地振蕩器產生的輻射則超差的不少。這些本振輻射頻率很高,比電視機接收的頻率高37MHz,及它的二倍、三倍頻率。而常用的電腦其輻射的頻譜更廣,為此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規定數字電路必須測試到其時鐘頻率的5倍頻率。生活中經常發生隔壁有人打游戲機,這里電視機能接收到的情景。因此,在一些機要部門為了防止電磁輻射而造成的泄密現象,把電腦置于金屬板(或網)做成的屏蔽室里。
作為早已進入大多數家庭廚房的微波爐也同樣存在著電磁輻射問題。微波爐使用頻率是2450MHz,屬于微波波段,其微波泄漏能量一直是廣大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根據微波滬標準規定,微波爐在距門5cm處的微波泄漏功率不得大于5mW/平方厘米,對多種牌號微波爐實際測量結果表明:新的微波爐一般在門上下兩邊微波泄漏功率為300~500(W/平方厘米,在門左側(門軸處)泄漏較大,接近1mW/平方厘米,而在門的觀察窗處約為600(W/平方厘米。雖然這些數據都遠小于微波爐的國際規定,但是都超過了GB9175-88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中的安全區數值(10(W/平方厘米)。因此我們在使用微波爐時,切忌將頭湊近觀察窗或門縫。對一些使用已久。門已變形的微波爐,它的微波泄漏當然更大了。
目前,對這些家電及辦公用品產生的電磁輻射的危害研究還不夠深入,對其危害性的看法也有分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人如果長期處于這個環境中肯定有害無益,尤其是一些長期在電腦前工作和頻率使用手機的人,由于電腦距人體較近,而且每天接觸時間長,手機緊貼人耳,因此更應注意。那么怎么辦?顯然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有電磁輻射而摒棄這些人類科技文明的結晶,我們只有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才對。我們不能把金屬箔包在電腦外或手機外面。有人采用在電腦前放置護目網的辦法,但測試表明護目網一般只能衰減掉1%的射線輻射,對電磁輻射的屏蔽效果也不很大,況且電腦輻射最大部位不在前面而是后面。對手機,屏蔽膜僅能減少經人耳進入大腦的電磁輻射,使用者的內臟仍暴露在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最理想的辦法還是把防電磁波輻射屏蔽服穿在身上。早在70年代,在一些無線電輻射功率較大的科研、生產、軍工單位里,人們就穿上了這種服裝。它由兩層組成,面子是普通布料,夾里為細銅絲紡織而成的金屬絲網,這種服裝有較好的屏蔽性能,但它的穿著舒適性較差。以后,又陸續出現了一些防輻射布料,但有的是以反射電磁波為主。在不同的頻率、位置防電磁波性能有較大差異。理想的防電磁波屏蔽布料不僅應穿著舒適,屏蔽效果好,而且還要能吸收電磁波,這樣防輻射性能也穩定。目前市場上已有此類防輻射出售。當消費者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時穿上了這種防護服后,這些有害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就大大減小了。
這些有害的電磁輻射不僅影響了其它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它還污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為此,各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防治它。進入90年代以來,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還相繼采取法律形式宣布禁止產生電磁污染的產品(即電磁兼容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在德國,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VDE)在VDE/0876標準中還把電子設備的輻射劃為4個等級。其中N區為適用于居住區,規定在30~1000MHz輻射電場允許值為100(V/m,我國政府對環境電磁場衛生也很重視,原先環境監控的對象僅為廢氣、污水、振動、粉塵及電離輻射。90年代以來國家對電磁污染問題越來越重視。在1998年,為了控制電磁波對環境的污染,保護人民健康,國家頒布了GB9715-88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規定了環境電磁波允許的輻射強度。1993年,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在對即將開工的莘閔高架輕軌工程的環境評估時,就對該工程可能產生的電磁污染做了全面的評估。90年代中期,上海市又將原放射性三廢處理站改為上海市環境輻射監理所,把原來僅對放射性電離輻射進行監管擴大到了對包括電磁輻射在內的所有輻射的監管,而且,也加大了監管的力度。
國內一些權威機構的無線電計量人員曾對某型號手機使用時的電磁輻射強度進行測試,結果發現手機上緊貼入耳處的輻射功率為120~1100(W/平方厘米,而在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國家標準)中規定人長期居住區域輻射場應小于10(/平方厘米(稱做安全區)。
不單是手機,其他一些常用的家電和辦公用品也都存在電磁輻射。如VCD會產生頻率為27MHz和它的整數倍頻率的輻射,有的生產廠用金屬箔遮住這些輻射無件,以減少輻射。電視機的屏幕和內部本地振蕩器也都會產生輻射。相比之下,屏幕前的射線輻射遠小于標準,而本地振蕩器產生的輻射則超差的不少。這些本振輻射頻率很高,比電視機接收的頻率高37MHz,及它的二倍、三倍頻率。而常用的電腦其輻射的頻譜更廣,為此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規定數字電路必須測試到其時鐘頻率的5倍頻率。生活中經常發生隔壁有人打游戲機,這里電視機能接收到的情景。因此,在一些機要部門為了防止電磁輻射而造成的泄密現象,把電腦置于金屬板(或網)做成的屏蔽室里。
作為早已進入大多數家庭廚房的微波爐也同樣存在著電磁輻射問題。微波爐使用頻率是2450MHz,屬于微波波段,其微波泄漏能量一直是廣大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根據微波滬標準規定,微波爐在距門5cm處的微波泄漏功率不得大于5mW/平方厘米,對多種牌號微波爐實際測量結果表明:新的微波爐一般在門上下兩邊微波泄漏功率為300~500(W/平方厘米,在門左側(門軸處)泄漏較大,接近1mW/平方厘米,而在門的觀察窗處約為600(W/平方厘米。雖然這些數據都遠小于微波爐的國際規定,但是都超過了GB9175-88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中的安全區數值(10(W/平方厘米)。因此我們在使用微波爐時,切忌將頭湊近觀察窗或門縫。對一些使用已久。門已變形的微波爐,它的微波泄漏當然更大了。
目前,對這些家電及辦公用品產生的電磁輻射的危害研究還不夠深入,對其危害性的看法也有分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人如果長期處于這個環境中肯定有害無益,尤其是一些長期在電腦前工作和頻率使用手機的人,由于電腦距人體較近,而且每天接觸時間長,手機緊貼人耳,因此更應注意。那么怎么辦?顯然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有電磁輻射而摒棄這些人類科技文明的結晶,我們只有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才對。我們不能把金屬箔包在電腦外或手機外面。有人采用在電腦前放置護目網的辦法,但測試表明護目網一般只能衰減掉1%的射線輻射,對電磁輻射的屏蔽效果也不很大,況且電腦輻射最大部位不在前面而是后面。對手機,屏蔽膜僅能減少經人耳進入大腦的電磁輻射,使用者的內臟仍暴露在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最理想的辦法還是把防電磁波輻射屏蔽服穿在身上。早在70年代,在一些無線電輻射功率較大的科研、生產、軍工單位里,人們就穿上了這種服裝。它由兩層組成,面子是普通布料,夾里為細銅絲紡織而成的金屬絲網,這種服裝有較好的屏蔽性能,但它的穿著舒適性較差。以后,又陸續出現了一些防輻射布料,但有的是以反射電磁波為主。在不同的頻率、位置防電磁波性能有較大差異。理想的防電磁波屏蔽布料不僅應穿著舒適,屏蔽效果好,而且還要能吸收電磁波,這樣防輻射性能也穩定。目前市場上已有此類防輻射出售。當消費者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時穿上了這種防護服后,這些有害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就大大減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