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學是一門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用穿刺針、導絲、導管等器材到達病變部位進行診斷或治療的新興學科,因其微創性、定位準確、療效高、見效快、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點正迅猛發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同時也吸引了廣大年輕醫師從事該領域的實踐。青年醫師剛開始學習介入放射學時往往興趣很高,尤其對介入操作,但常忽視自身的職業防護。另外,以前所受的該方面教育較少、意識淡薄,以及初學者常顧此失彼也是重要因素。以下就輻射防護和損傷感染的預防兩方面談談介入放射學操作學習中的職業防護。
1 輻射的防護
??? 目前介入操作絕大多數是在X線引導下進行,介入操作比其他X線診斷的輻射劑量透視大大增加,因此如何減少輻射關系到介入放射學工作者的職業生涯,應嚴格按輻射防護的原則要求學生。
??? 1. 1 時間原則 輻射計量與曝光的時間呈正比,因此應盡可能減少曝光時間。在學生正式操作前應讓他們熟悉各種操作器材的特點和操作方法,并在模具上反復練習;在上臺前讓其講述操作的步驟、所用器材、解剖結構及注意事項等,以便順利完成,減少操作時間。操作時,除必須透視觀察外,應及時停止曝光,初學者往往在手上操作停止后仍踩透視鍵,應及時提醒。不需要在操作間的學生應提醒其離開。
??? 1. 2 距離原則 由于X線在空間走行時其線束分散,輻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也即如果從輻射源的距離增加一倍則劑量減少至原來的1/4。雖然這種關系適合于某一點輻射源,但臨床上當病人是重要散射源時,距離原則對減少輻射劑量非常重要,應盡可能離球管(病人照射部位)遠些。還有,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操作時,對導管的控制能力較差,常用兩手同時捏住的一個部位操控,勢必造成身體向球管處傾斜,造成輻射劑量增加,尤其對晶狀體和甲狀腺不利,應讓學生從一開始就養成挺胸抬頭、兩手撐開的姿勢和習慣。
??? 1. 3 屏蔽原則 X線在通過物質時,其強度的衰減除了物質本身的衰減系數外,隨物質的厚度成指數倍衰減。因此,少量的衰減(屏蔽)物質就可大大減少X線的強度,如0. 5 mm的鉛(常規鉛圍裙)可減少90%以上的X線的強度。在介入操作室的工作人員都應穿上鉛圍裙,還應提醒學生戴上鉛眼鏡、鉛圍巾和鉛帽以保護晶狀體和甲狀腺等敏感部位。另外,還要盡可能用鉛玻璃或擋板等以進一步減少所受的射線劑量。
??? 1. 4 光圈原則 光圈的大小決定X射線束的面積,光圈縮小則X線減少,人體所受的劑量亦減少。因此,在不影響診斷和治療所需視野的前提下,應提醒學生盡可能地縮小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