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大愛清塵基金會發布的《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2014)》顯示,全國有600萬塵肺病人,但通過司法維權,最終拿到賠償的只有18.75%。
塵肺病是由于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國的塵肺病當中,煤工塵肺占了絕大多數;此外,還有很多行業涉及到粉塵危害,如水泥行業、機械制造行業當中的噴漆、電焊、鑄造等,都是患塵肺病比例較高的職業。”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處處長丁大鵬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丁大鵬表示,面對現有眾多患者,企業特別是歷史包袱較重的煤炭行業,在面臨企業下放、結構調整的困難情況下,難以對大量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而許多塵肺病患者已與用人單位脫離,成為亟須救助的弱勢群體。目前,這種現象已演變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
塵肺病僅是職業病的一種。據統計,我國農民工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的人數僅占其總數的24%,也就是全國近八成農民工無法享受工傷保險制度保障。“無論是從統計報告的職業病人數,還是存在職業病危害作業的企業數量,我國目前的職業病形勢都很嚴峻。”有專家向記者表示。
為了有效地消除和控制職業病危害,目前,我國實行的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方針。“各種法律法規有很多,包括《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工傷保險法》等,但對違法違規者的約束力不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孫樹菡對本報說。
談到職業病預防面對的難題,孫樹菡表示,這與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密切相關,當前產業結構更多集中在一些傳統產業,導致了很多用人單位會存在職業危害。“目前在職業病預防方面的種種問題,與我們工業生產裝備水平不高和工藝技術相對落后的狀況有關。”有專家如是說。
同時,用人單位的企業素質較低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還沒有養成尊重員工健康權益的良好意識。“采取一些防塵和勞動保護措施都需要有投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是怎么衡量它與追求經濟利益的關系、經濟利益與勞動者權益的關系。”
孫樹菡指出,全世界職業病防治比較成功的國家的經驗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有完善的法律體系,有非常專業化的監管隊伍;其二,就是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提高企業素質,增強企業保護勞動者健康的責任意識。
為此,當前我國安監總局工作的目標之一是加強監督檢查,按照“整治一個行業、淘汰一批落后產能、推動一批企業科技進步、制定一套先進適用技術標準”的總體要求,對存在重大隱患、不能保障職工職業病防治的企業要依法嚴厲查處。
此外,為了進一步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必須進一步提高政府的監管能力。專家表示,首先,應進一步完善職業病防治的相關法規體系,使其具備更好的可操作性。另外,還要通過隊伍建設、人員培訓等多種方法,進一步提高行政監管人員的監管能力,進一步提高各級監管部門的監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