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資料報道,大約有250種化學物被認為是導致職業性哮喘的病因,職業性哮喘占職業性肺病的25%~50%,占全部哮喘病人的15%。1987年職業性哮喘已列我國法定的職業病。本文對我所近年收治的6例職業性哮喘病例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齡28~42(平均35)歲,其中噴漆工4例,化驗工1例,制藥工1例。既往有過敏史3例,全部病例無慢支、支氣管哮喘、心臟病史。
1.2 化學物種類 TDI(甲苯二異氰酸酯)4例,乙二胺1例,抗菌素1例。
1.3 潛伏期及臨床表現 潛伏期相差懸殊,有1例潛伏期較短,在接觸后1周內發病,5例潛伏期較長,初次接觸至發病平均54.5月。有咳喘6例,不能平臥4例,呼吸困難、胸悶、咳痰4例,發紺3例,心悸2例。白細胞總數升高4例,胸片示肺紋理增強3例,肺功能(哮喘發作期)檢查:4例中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2例輕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其中有3例行職業型變應原支氣管激發試驗(A-BPT),2例陽性,1例陰性。
2 治療與轉歸
6例患者出院時均診斷為職業性哮喘。經吸氧、抗炎、脫敏、解痙等對癥處理,5例痊愈出院,肺功能大致正常。1例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緩解,但肺功能仍示輕~中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調離接觸化學致喘物崗位后,均未再發作。
3 討論
職業性哮喘的診斷需要綜合各項數據和資料。掌握肯定的職業性變應原接觸史是診斷職業性哮喘的前提,同時根據病史、變應原皮試(ST)、生物學試驗、呼吸功能測試、變應原支氣管激發試驗等做出診斷。根據我所目前情況,受條件限制而未能開展免疫學診斷指標檢查(如IgE的測定)及未行實驗室內變應原激發試驗。但筆者認為職業型變應原激發試驗簡便、易行、無需特殊設備,在病因診斷上直接、可靠,有明顯的特殊性和實用性。但缺點是該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并且有些患者難以接受,故應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之密切配合,精神因素本身對這類病人非常重要。在試驗進行過程中,從安全出發,要掌握好接觸時間,一旦有咽癢、胸悶、刺激性干咳等哮喘先兆,應立即脫離。哮喘發作時應立即對癥處理,同時做好肺功能記錄,為后續治療準備好第一手資料。
職業性哮喘的關鍵在于早診斷、早治療。根據國外最近資料報道中,Winter認為職業性哮喘關鍵處理方法是避免接觸誘發疾病的致喘物質,脫離比用藥物治療更為重要;Kuschner認為早期診斷并脫離接觸與癥狀改善的關系非常密切。本文6例中有1例在工作環境中發生哮喘,未及時脫離原崗位,致哮喘反復發作,后導致在非發作期也存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造成了持久的呼吸系統損害。要做到早診斷,筆者認為第一手資料在基層衛生單位,因患者初發時往往在工作場所?;鶎有l生部門應對該企業有毒有害工種的毒物及其危害了如指掌,掌握職業性哮喘的基本知識,并能及早送病人去專業機構進一步診治,以便及時調離接觸化學致喘物的工作環境。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齡28~42(平均35)歲,其中噴漆工4例,化驗工1例,制藥工1例。既往有過敏史3例,全部病例無慢支、支氣管哮喘、心臟病史。
1.2 化學物種類 TDI(甲苯二異氰酸酯)4例,乙二胺1例,抗菌素1例。
1.3 潛伏期及臨床表現 潛伏期相差懸殊,有1例潛伏期較短,在接觸后1周內發病,5例潛伏期較長,初次接觸至發病平均54.5月。有咳喘6例,不能平臥4例,呼吸困難、胸悶、咳痰4例,發紺3例,心悸2例。白細胞總數升高4例,胸片示肺紋理增強3例,肺功能(哮喘發作期)檢查:4例中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2例輕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其中有3例行職業型變應原支氣管激發試驗(A-BPT),2例陽性,1例陰性。
2 治療與轉歸
6例患者出院時均診斷為職業性哮喘。經吸氧、抗炎、脫敏、解痙等對癥處理,5例痊愈出院,肺功能大致正常。1例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緩解,但肺功能仍示輕~中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調離接觸化學致喘物崗位后,均未再發作。
3 討論
職業性哮喘的診斷需要綜合各項數據和資料。掌握肯定的職業性變應原接觸史是診斷職業性哮喘的前提,同時根據病史、變應原皮試(ST)、生物學試驗、呼吸功能測試、變應原支氣管激發試驗等做出診斷。根據我所目前情況,受條件限制而未能開展免疫學診斷指標檢查(如IgE的測定)及未行實驗室內變應原激發試驗。但筆者認為職業型變應原激發試驗簡便、易行、無需特殊設備,在病因診斷上直接、可靠,有明顯的特殊性和實用性。但缺點是該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并且有些患者難以接受,故應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之密切配合,精神因素本身對這類病人非常重要。在試驗進行過程中,從安全出發,要掌握好接觸時間,一旦有咽癢、胸悶、刺激性干咳等哮喘先兆,應立即脫離。哮喘發作時應立即對癥處理,同時做好肺功能記錄,為后續治療準備好第一手資料。
職業性哮喘的關鍵在于早診斷、早治療。根據國外最近資料報道中,Winter認為職業性哮喘關鍵處理方法是避免接觸誘發疾病的致喘物質,脫離比用藥物治療更為重要;Kuschner認為早期診斷并脫離接觸與癥狀改善的關系非常密切。本文6例中有1例在工作環境中發生哮喘,未及時脫離原崗位,致哮喘反復發作,后導致在非發作期也存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造成了持久的呼吸系統損害。要做到早診斷,筆者認為第一手資料在基層衛生單位,因患者初發時往往在工作場所?;鶎有l生部門應對該企業有毒有害工種的毒物及其危害了如指掌,掌握職業性哮喘的基本知識,并能及早送病人去專業機構進一步診治,以便及時調離接觸化學致喘物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