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江陰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通報,江陰市某拆船廠內發生一起急性中毒事故,已有1例死亡,3例正在市人民醫院搶救,事故原因不明的報告,接到報告后,組織相關人員,立即趕到突發事故現場進行調查。
1 事故經過
經現場調查了解,該拆船廠作業人員正在拆解一艘廢輪船,在拆解該艘廢輪船前,首先對廢輪船底部的廢油要進行一次清理工作。此次的作業環境是在廢船的機艙內。調查結果發現,該艘廢輪船的機艙頂距艙底有6個層面,有4名作業人員在進行廢油的清理工作,在最底層的甲板中有1人在工作,倒數第2層甲板中有2人在工作,倒數第3層甲板中有1人在工作。該4名工人在無任何防護措施采取的情況下,到機艙進行作業,大約過了1h,工人們突然聽見艙頂“噴”的一聲,抬頭看見白色煙霧從艙頂下來,未來得及離開作業面的4名工人均昏倒在機艙內,約15min后陸續由同事救出,除在倒數第2層甲板工作的50歲男性患者1例死亡外,其余3例均呈昏迷狀態,即被120救護人員送到江陰市人民醫院進行搶救。
2 搶救經過
根據江陰市人民醫院呼吸中毒科搶救的主治醫生通報,被送來搶救的3名工人均為男性,來院時2例神智已清楚,1例仍昏迷,昏迷者年齡為45歲,經過高濃度的吸氧、抗感染藥物、對癥治療,即床邊心電圖的監護,病人30min后清醒。3例清醒后均感有輕度頭昏、乏力,無心悸、呼吸困難?;颊咄跄硣I吐胃內容物少許。查體見3例T 36.0℃~36.5℃,P 80~85次/min,R 18~20次/min,BP 130~125/75~80mmHg,生命體征平穩。有輕度的口唇發紺,心肺、腹檢查無特殊。3例血氣分析PCO2為45mmHg左右,PO2為155mmHg左右,未見異常。初步診斷為急性缺氧性腦病。
3 現場調查
為弄清該次事故發生的原因,我們監督、檢測人員均穿戴好防護服進入船艙作業面,仔細查看周圍作業環境,發現作業環境通風條件極差,整個作業環境幾乎沒有通風處。監督、檢測人員下艙后對CO、CO2、空氣含氧量進行了采集,按GBZ/T160.28-2004方法測試,采集的空氣H2S樣本及時送實驗室進行檢測。
4 結果與分析
對采集的空氣H2S樣本,實驗室人員按GBZ/T160.33-2004進行了檢測分析,其結果:采集點的空氣中含氧量為14%,明顯低于正??諝庵泻趿?1%;CO2含量為131332mg/m3,遠遠超出GBZ2-200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18000mg/m3的國家標準;H2S未檢出;CO在正常范圍內。根據現場調查結果,樣本的測試結果,結合病人臨床表現,認定本次事故為職業性二氧化碳中毒。CO2在工業生產中將其壓縮成液態,儲存于鋼瓶中。經調查,拆解船只一般都在上萬噸以上,原船上的防火消防設施較為完備,目前國際通用的用于防火消防設備主要為CO2、氮氣為主。該船上裝有CO2、氮氣鋼瓶各120個,由管道通往各消防重點部位,為應對突發事故的發生,消防操作系統十分先進、靈敏。中毒事故發生后經查,用于船上防火消防的120個均已放空,這是在船頂上進行作業的工人誤以為船艙下無人在作業,以為存放CO2鋼瓶內已無氣體,打開閥門清除鋼內剩余CO2而引起的。根據檢測結果,結合發生事故時現場的狀況及病人的臨床癥狀,可定為CO2中毒事故。
5 建議
本次事故教訓深刻,為預防和杜絕類似事故的發生,引起生產單位領導重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凡工作場所存在有害物質,必須進行申報,并進行檢測,以確保作業的安全;(2)作為消防所用的器材,一定要有標識。注明消防設備中所用氣體、氣瓶內氣體為滿瓶還是空瓶;(3)必須加強船艙內通風換氣功能,保證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8次/h,新風量達到每人30m3/h,以確保作業點空氣符合衛生要求,避免有害氣體對作業人員健康的影響;(4)加強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提高職工的自身保護意識和能力;(5)建立和健全安全生產設施及衛生防護設施,對于裝備CO2的氮氣的消防鋼瓶應定期進行檢查和健全操作規程,加強防患措施;(6)定期對工作場所中的各種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監測,發現濃(強)度超標的設備和崗位,應及時查找原因,必要時更換設備,以確保各種職業危害因素達到衛生標準,達到保證工作場所的安全衛生,從而保障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