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大規模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為緩解城市交通擁擠、保持城市活力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又破壞了原有的環境平衡,產生了新的污染源。為使人類住區環境優美、條件舒適、有利工作、方便生活,實現城市持續發展,在當前大力進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時期,必須吸取國外的經驗教訓,必須吸取當代科學研究的成果,在新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同步實現城市交通環境建設,以免留下難以彌補的后遺癥。
城市交通環境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在人們所熟悉的交通噪聲與車輛排放的廢氣污染的基礎上,隨著人們對環境認識與要求的發展,交通環境的涵義在延伸;隨著對交通環境研究的深入,認識還在不斷深化,形成新的分類
道路交通事故是所有國家都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5月中旬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13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并有2000萬至5000萬人遭受非致命傷害。。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事故預防措施,交通事故致人死傷的人數在今后20年中將增長65%,遠遠高于艾滋病、瘧疾等疾病。
二、交通環境對交通安全的影響分析
1、人的因素
人是影響交通安全最活躍的因素。在人-車-路-交通環境構成的體系中,車輛由人駕駛,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環境要有人的管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僅單位汽車擁有量不斷增加,而且汽車進入家庭已成為現實;相應的情況就是非職業機動車駕駛員隊伍迅速擴大,使機動車駕駛員的整體素質更加參差不齊。那些駕駛能力較差、遵守交通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出事較多的機動車駕駛員被“譽為”“馬路殺手”。可見低素質的機動車駕駛員在參與道路交通運行中對人們正常的生活構成的傷害是很嚴重的。因此,對交通安全的研究應對人以足夠的重視。
2、車輛因素
車輛是現代道路交通的主要運行工具。車輛技術性能的好壞,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車輛制動失靈、制動不良、機件失靈、燈光失效和車輛裝載超高、超寬、超載、貨物綁扎不牢固等,都是釀成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據我國交通事故的統計資料中可知,制動系和轉向系故障是車輛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現有運行車輛中有50%左右屬于機構失調、帶病運行,特別是個體車輛和掛靠車輛更為嚴重。這些都構成了交通事故的機械隱患。
3、環境因素
交通環境主要是指天氣狀況、道路安全設施、噪聲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參與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等。駕駛員行車的工作狀況,不僅受道路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到道路交通環境的影響。第一,交通量的影響。在影響駕駛員行車的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響起著主導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駕駛員的心理緊張程度,也影響著交通事故率的高低。第二,交通混雜程度與行車速度的影響。我國的道路多為雙車道混合式交通,由于各種機動車在一條道路上行駛,其動力性不同、行車速度相差很大,特別是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差異更大。第三,惡劣天氣的影響。據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惡劣天氣導致的事故死亡人數同比增加,特別是下半年全國雨、雪、霧等惡劣天氣條件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同比上升13.3%。
4、道路因素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決于交通過程中人、車、路、環境之間是否保持協調。由于我國是個近13億人口的大國,截至2011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約為2億輛。截至2007年底,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57.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萬公里。靜態比例為:人均車輛約0.14輛,而人均道路只有0.0028公里;每輛車均道路占有量約為0.002公里;且其中90%的道路屬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和行人混雜。近幾年機動車輛數字還在急劇增加,道路超負荷承載,致使交通事故逐年增加。道路容量嚴重不足 。因此,除了前兩個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術等級、設施條件及交通環境作為構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們對交通安全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三、改善對策
3.1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減少道路交通違法行為
在道路交通事故預防的諸多因素中,人是處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比較淡薄,違章現象比較嚴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國內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的實踐證明,各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存在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從根本上講,要從預防和減少交通違法行為做起,要從對機動車駕駛員的教育做起,培養一支遵紀守法、技術過硬的機動車駕駛員隊伍。一是對駕駛員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訓。學習交通法規;學習機動車的新技術、新操作技能、機械理論,包括對駕駛員定期進行的理論考核、操縱考核和車輛審驗都可以歸納到這個范圍內。二是對全社會人員的教育內容主要分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教育部門要堅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從孩子抓起,將之作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并在中考、高考中適當增加這方面的內容;利用一切新聞媒介和宣傳手段對全社會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對交通法規的宣傳,加強和提高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法制的觀念。具有高度安全意識和懂得交通法規的行人和騎自行車者,也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3.2加強車輛維護,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車輛技術性能是保證安全駕駛的物質基礎。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車安全檢測制度和基于檢測的車輛維修制度外,駕駛員日常應勤于保養、維護車輛,出車前應徹底檢查轉向系和制動系,認真做好車輛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時消除隱患,保證車況良好,杜絕帶病車上路行駛,嚴把車輛技術性能關。近年來,各汽車制造廠陸續推出了各種新型安全裝置,如車載防撞系統、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報警系統、輪胎氣壓過低警報系統、視覺警報系統等。這些安全裝置的應用使車輛進一步實現了智能化,能對駕駛員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3.3完善道路安全設施,不斷改善道路條件
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優化道路交通安全環境。嚴格按照《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標志、標線以及各種交通安全設施;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環境,夜間易出事的路段應增設“凸起路標”和照明設備。交通管理部門應運用高科技手段及時查處違章車輛,排除事故隱患,并按有關法規從嚴管理。在事故多發路段,以及在橋梁、急轉彎、立交橋、匝道等路面復雜,積水地點設置警告牌。在雨、霧、雪天等災害氣候條件下應制定交通管制預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導好車輛通行;在城市道路,應實現人車分流,進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學的控制道路的進、出口;在交通量超過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過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來保證交通安全,同時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調整階段,向車輛發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繞行路線。因此,作為駕駛員,應提高應對惡劣天氣的技能和準備。作為交通管理部門,應將改善交通環境,設置合適的交通標志等作為道路安全保證的重要工作之一,切實抓好抓實。
4結論
道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車、路、環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單獨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預防交通事故,提高車輛運行的安全性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車輛的安全性、不斷改善道路條件和優化道路交通安全環境等四方面綜合考慮來建立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對于提高車輛的安全性,我有幾點想法,除各汽車制造廠近年來陸續推出了各種新型安全裝置,如車載防撞系統、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報警系統、輪胎氣壓過低警報系統、視覺警報系統等。我認為可以在以下方面作進一步研究:車輛高速行駛時,突然爆胎通常會帶來嚴重交通事故,如果此時輪胎能夠自動充氣,就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現有的安全氣囊都是在碰撞后瞬間啟動的,如果能夠通過監測系統檢測車輛行駛情況來判斷車輛是否會發生碰撞,從而提前開啟安全氣囊,這樣便可大大減小傷亡情況。根據車輛行駛情況在這些安全裝置的應用使車輛進一步實現了智能化,能對駕駛員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無論是行人,還是駕駛員,在一個疏忽之下,都有可能成為車禍的元兇,行人不按照規則亂行,駕駛員不按駕駛要求亂開車,大家都不按照交通準則,那么路面上會出現什么情況?一片大混亂,甚至引起交通癱瘓,那么本來汽車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就會成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