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駛中,人、車、路構成了較復雜的人機系統。就其總體安全來講,必須充分發揮該系統中三者的協調一致,系統才能平衡。否則,系統失去平衡,將導致車輛事故的發生。所以,人、車、路是影響交通安全的三大因素。
1、人的因素
在這個人機系統中人是交通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因為車輛是人駕駛的,道路是由人來使用的,車輛和道路是客觀的,無意識的。人是主動的,有意識的。人具有接受各種刺激的感覺器官,能進行思維判斷,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動。因此交通事故的關鍵在“人”,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國內外交通事故中有70~80%是由駕駛員造成的,負有直接責任。保證行車安全就在于駕駛員。即駕駛員的法治觀念、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技術素質等。
1)、法制觀念
交通法規是國務院發布的法令。是調整交通過程中人、車、路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每個駕駛員必須嚴格遵守,這是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而有些駕駛員對交通法規熟視無睹,我行我素,是造成車禍的重要原因。
①、超速行駛 超速行車是指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超過了交通法規在該段道路所規定的行駛速度。超速行駛容易造成事故的原因是:超速行駛會使駕駛員視力下降,視野變窄;超速行駛使汽車形成沖突點和交織點的機會增多;超速行駛會破壞汽車操縱性和穩定性;超速行駛,擴大了制動的非安全區。總之超速行駛從安全角度來講,有百害而無一利。人們常說:“十次事故,九次快”就是這個道理。
②、酒后駕車 駕駛員飲酒后,酒精迅速被胃壁吸收,然后隨血液循環到人體各組織內,使大腦中樞神經活動受到抑制,思維和判斷能力大大減退,反應遲緩,在這種情況下開車,不發生事故是偶然的。
③、公車私用 汽車是現代化先進交通運輸工之一,出行方便,但有少數駕駛員未經領導批準私自出車,是在非正常心理狀態下公車私用,往往有一種與平常不同的心理狀態。從主觀上講,怕被領導和別人看見,此種心態下,駕駛員總想提高車速,盡量縮短出車時間,由于車速快,為安全埋下了安全隱患;從法律上講,一要罪責加碼,其二有的人甚至想用公車大撈一把,用車通宵達旦,疲勞駕駛,很容易發生事故。因此奉勸駕駛員同志,一定要遵守用車規章制度,切勿公車私用。
2)、心理因素
從心理講,影響行車安全的主要是駕駛員的認識活動、情感、意志、性格和氣質。人的認識活動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和思維等。駕駛員感受能力與注意力有關,汽車在行駛中,駕駛員要隨時注意交通情況及車輛的變化,特別是前車制動尾燈的變化。注意力越強即精力越集中,捕捉信息就越提前,行動措施也能提前,對安全行車就越有利。同時駕駛員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要牢記自己的神圣職責,及時采取適當行動,當機立斷地處理行車中遇到的問題。
3)、生理因素
除上述的感覺和知覺外行車安全還于季節、駕駛員的年齡及疲勞程度有關。
①、季節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氣溫差別較大。但就其交通事故來說,一般規律是:一年十二個月中,七、八、九、十月份事故較多,且一天中,白天事故也多于夜間。這是因為交通事故與交通流量有關,這幾月交通流量大,出行人員多,晝長夜短,駕駛員工作時間長,疲勞駕駛多。
②、年齡(或工齡) 從事駕駛工作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從事駕駛工作的增加,駕駛技能會日趨熟練,經驗會不斷豐富,但“膽子”卻越來越小,這是因為平時一些耳聞目睹或親身經歷的事故和險情信息在頭腦中有意無意地起到了自我提醒和告誡作用,發生事故可能性減小。但到了老年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會判斷能力降低。據統計駕駛員年齡在30~45歲為最佳。
③、疲勞 由于長時間連續駕駛車輛,使操作技能、反應時間和工作效率下降稱為駕駛疲勞。疲勞分肌體疲勞、病體疲勞和心理疲勞三種。疲勞駕駛,由于駕駛員得不到合理的休息時間,容易使駕駛員處以高度不集中狀態,觀察和感知等思維能力下降,導致交通事故。如2005年發生在我省沁源的特大交通事故,造成21名學生教師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疲勞駕駛 。
4)、技術素質
車輛行駛是由駕駛員控制的。駕駛員的技術素質的好壞,對安全行車有直接影響。技術好的駕駛員,操作嫻熟、動作敏捷、無誤,判斷準確,處理得當,經驗豐富。而技術差的駕駛員操作不熟練,對外界刺激不敏感,容易出現判斷錯誤,動作遲緩,缺乏安全行車知識,遇到險情時就會出現驚慌失措,甚至將油門當剎車;有的駕駛員過早上路或單獨駕駛,往往處理情況不果斷,錯過有利時機,也不能保證行車安全。
2、車輛因素
汽車技術狀態的好壞,對安全行車有重大影響。車輛因素主要是指車輛的制動裝置、轉向裝置及行駛裝置等,這些裝置技術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制動效能、操作效能及行駛的穩定性,使可靠性降低。
車輛技術狀態變壞的主要原因是:隨著車倆使用時間的增長和行駛里程的增加,其總成和各零部件在工作中的的機械磨損,化學腐蝕及疲勞等,改變了原來的幾何形狀幾何尺寸,表面質量等發生變化,破壞了運動付的配合間隙近而產生裂紋或磨損等現象,使用性能下降。
影響車輛技術狀態變壞的因素:
1)、運行條件
①、道路條件 路面不平,使輪胎、鋼板彈簧等機件沖擊負荷加大,變形增大,磨損加劇,容易斷裂;在坡道或彎路,為了控制車速,制動次數增多,使制動器過熱,蹄片及制動鼓磨損嚴重,降低制動效能;同時,彎多和轉彎過急,路面不平時,就要頻繁地使用轉向通過彎路或選擇路面,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轉向裝置的磨損。
②、氣溫和環境條件 低溫條件下,易使蓄電池的容量和端電壓下降,潤滑油粘度變大;在酷暑季節,天氣炎熱,發動機溫度容易過熱,加劇磨損。
2)、技術使用
①、駕駛技術 理論和實踐證明,駕駛技術的好壞,對車輛技術狀態和使用壽命都有很大影響。
②、超速行駛 每種車型在設計上都有一定的速度范圍,規定最高車速和經濟車速。汽車超速行駛不但使油耗兩增加,更重要的是加劇運動付的磨損;破壞汽車操縱的穩定性;擴大制動的非安全區,對性車安全極為不利。
③、超載 各種車型根據用途在結夠設計上都有載重量的規定。,嚴禁超載行車。因為車輛超載,會使發動機、傳動系、行駛裝置各機件超負荷工作,從而溫度升高,破壞潤滑,加速磨損,造成車輛技術性能變壞;超載會使制動效能變差,使制動距離變大而影響行車安全。
3)、保修質量 適時地進行車輛維護與保養,是保持車輛技術狀態完好的有利措施。
3、道路和環境因素
道路及環境也是保證行車安全的重要因素。據有關資料介紹,70%的交通事故都于道路狀況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影響行車安全的道路及環境的因素如下:
道路(路面性質、曲率半徑、坡度、視距、寬度、交叉、其它)
道路及環境因素
環境(雨霧、冰雪、能見度、標志、景觀、其它)
、 1)、道路因素
道路是交通的基礎。隨著車輛的逐年增加,交通流量的加大,對道路的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我國的道路情況來看,還不能適應高速和流量大的要求。有些路段彎度過急,坡度過大、路基松軟、路面狹窄、視線不良等;也有的路段缺少交通標志。
除此之外,從發生事故的規律來看,一般是郊區多于市區。因為市區交通情況復雜,行人和自行車較多,車速慢。同時駕駛員精力高度集中,對于一些微弱信息也能及時感知,并作出合理的處理;而郊區行人和自行車較市區少,路面寬闊,視線良好,駕駛員容易思想麻痹大意,超速行駛,隨便超車而造成車禍。
2)、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在這里是指道路周圍的狀況,如氣候、天氣、景物、標志、建筑及影響交通的障礙物等。它還可分為:道路環境、駕駛環境、意義性交通環境、社會性交通環境。
目前,我國大多數公路路面較窄,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速度不一,經常造成相互制約,甚至交通堵塞,影響正常行駛。有的道路經過居民區或商業區,自由市場、攤點貨架等占據公路,使交通更為復雜,視線受到限制,非機動車或行人等容易進入駕駛員的視線盲區,而發生交通事故。
從上面分析影響交通安全的三大要素中可以看出,保證行車安全的關鍵是人。在我國雖然道路條件很差,機動車和行人及非機動車混行,相互間有相當大的干擾作用,車輛技術狀態和道路環境對行車安全也有一定影響,但只要經常性的對駕駛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心理研究,在行駛過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正確把握好行駛速度和行駛間距的關系,就能有效地保證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