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是民航工作的永恒主題,而人是安全生產的主題,是保證安全的決定性因素。據有關機構對國內外民航飛行事故、差錯統計,80%以上的飛行事故差錯與人為因素有關。為此,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解決人為因素的途徑。人為因素研究是涉及多學科的系統工程,從人——機——環系統以及人與人之間各界面的協調,通過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機系統,達到防止事故差錯發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生產的目的。
因此,要提高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延長安全保障周期,就必須高度重視人為因素的作用。本人將從以下幾方面淺談如何減少航空安全工作的人為因素影響。
一、由“破窗理論”想到的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試驗,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擺放不同位置,一輛擺在一個中產階級社區,另一輛擺在相對雜亂的一個社區并將頂窗打開。結果不出一天,擺在相對雜亂的一個社區的車被人偷走,前一輛擺了一周安然無恙。隨后,詹巴斗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砸了個大洞,結果幾小時后這輛車也不見了。于是,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提出“破窗理論”,如有人打破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縱容他們去打破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就給人以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事故和犯罪就會滋生,增長。
筆者認為,“破窗理論”不但揭示了社會生活中的一般現象,而且也深刻地詮釋了航空“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為我們落實規章制度、防范不安全事件與減少人為因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首先,“破窗實驗”證明,汽車被盜,是由于“打開車窗玻璃”和“打破車窗玻璃”的無序狀態是人為帶來的。同樣,航空安全制度的不落實也絕非無緣無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些員工擅自地打破了“制度之窗”,致使制度落實出現“口子”和漏洞,組織上又未及時進行“堵塞”與“維修”而造成的。
其次,“破窗理論”說明,有序“窗戶”的被打破是漸進的,同時,航空安全制度被“破窗”,也有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平時不注意員工諸多小小的“破窗”之舉或僅把“三到位”掛在嘴上,很少落實在行動上,不及時發現和制止個別員工“破窗”行為,對其進行教育和處理,更不會去對已被打破的“窗口”進行“維修”。長此以往,不但效仿“破窗”的員工會多起來,而且安全制度“口子”也會愈來愈大。這種制度不落實的發展過程,必然導致事故征候乃至事故的頻發。
“破窗理論”深刻地明示我們,減少人為因素需加強安全教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育員工不做“破窗”人。企業要把落實安全制度的教育貫穿到安全生產的全過程及各個環節中去。通過教育要使大家站在行業高風險特點的高度,充分認清落實規章制度對于確保航空安全的根本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的重要作用,增強自覺性,養成按序行事,照章辦事的習慣,不做“破窗”的第一人,也不效仿他人去“破窗”,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落實安全制度的濃厚氛圍。
?。ǘ┘顔T工自覺做“補窗”人。人的思想認識,安全責任感,業務技術乃至設備狀況等都可能成為直接影響制度落實的因素,稍不注意,就可能使制度出現“缺口”和漏洞,員工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補窗”。此外,單位應建立獎勵機制,以激勵員工及時進行“補窗”,堵塞漏洞,把損失降到最小。
(三)安監部門做好防范“破窗”的監管人。對于安全監察部門來講,沒有真正的監督,就沒有真正的執行。監督是執行力的靈魂。不斷地監督和跟進,能夠有效暴露計劃和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有效糾正規章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偏差。IBM的CEO郭士納提出:“人們不會做你希望的,只會做你檢查的”,因此,我們的做法是:發現哪個環節最薄弱,就制定相應的制度,反復督促檢查,直至工作出現顯著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