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隧道交通事故屢見不鮮,很多隧道已經成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發區和控制區,分析影響隧道洞口交通安全因素,對找出隧道洞口安全性解決對策,實現隧道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隧道洞口段線形與行車安全
由于公路路線線形布設的局限性,公路隧道的平面線形采用曲線往往不可避免。現階段國內公路隧道設計的標準基本遵循《公路工程技術標準》(001-97)和《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J026-90),對隧道洞口的平縱線形以及隧道洞口與洞外的路線線形連接的規定模糊性較大,對交通安全的研究也不是很充分,許多高速公路隧道因洞口平縱線形組合不盡合理,在隧道內,更多的在洞口路段出現行車交通事故,所以應對隧道的平縱線形的設計及洞口段平縱組合進行分析。
2、路面材料與行車安全
由于隧道內環境的特殊性,許多工程采用了隧道內外不同的路面鋪筑。不同的面層材料其性能有很大的區別,從路面的力學特性分析有不同的抗滑性與不同的沉降,這些都會影響行車的安全。當高速行駛的車輛由潮濕瀝青路面駛入干燥水泥過程中,路面附著系數發生急劇變化,車輛進入隧道的行駛速度稍有變化(加速或減速),車輛就容易打滑失去控制,從而釀成車禍。
3、隧道洞口光線亮度變化與行車安全
汽車駕駛員在白天從明亮環境接近、進入和通過隧道的過程中,其形式與在一般道路上不一樣,將會發生種種特殊視覺問題。白天進入隧道前,由于隧道內外亮度差別極大,從隧道外部去看照明很不充分的隧道入口會看到黑洞(長隧道)及黑框(短隧道)現象。進入隧道后,因急劇的亮度變化,人的視覺不能迅速適應,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看清隧道內部情況,容易發生視覺障礙,危及行車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駕駛員會不經意地采取強制性減速措施―――緊急制動,而緊急制動會引發車輛甩尾和側翻。因此,隧道入口事故率較高。白天在隧道出口因外部亮度極高,出口看上去是個亮洞,即“白洞現象”,出現極強的眩光。夜間出口看到的又是黑洞,因而看不清外部道路的線性及路上的障礙物,中長隧道尤甚。
4、駕駛員進出洞時的生理、心理變化與行車安全
駕駛員進出洞時有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變化,這與每一個駕駛員的生理和心理素質有關。生理上由于洞內外光線的明暗變化帶來的視力適應過程及隧道本身的墻反應原理等因素會帶來駕駛操作的不穩定性,心理上因為駕駛員入洞時的潛在恐怖性而帶來操縱的失誤產生。
5、環境因素與行車安全
雨雪天行車,路面的附著系數較晴天干燥路面上明顯減小,車輛附著力明顯下降。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輪胎易出現打滑現象。車輛打滑使方向失去控制,就會發生撞擊隧道壁,原地掉頭,橫臥路中從而與后車相撞等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