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因素 | 觸發事件 | 事故原因 | 事故后果 | 危險等級 | 措施建議 |
火災爆炸 | 1.閥門、管道損壞泄露;空氣中氮氣含量超標時遇點火源;2.封閉區域可燃氣體濃度超標時遇點火源;3.空氣進入可燃、易燃氣體設備或管道內,遇火源起火。 | 1.氨氣泄露;若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爆炸極限,遇火源可能爆炸;2.通風設施故障,不能及時排走累積氣體;3.無防雷防靜電設施或防雷防靜電設施不良;4.電器設備產生火花;5.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不健全。 | 1.人員傷亡;2.財產損失 | Ⅲ | 1.車間裝設監測、報警系統;定期檢查監測、報警系統規定可靠性能。2.嚴格設備、儀表的維護保養。3.按規范要求設置齊備可靠的消防設施。4.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5.嚴格控制火源。6.完善通風設施。7.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8.對明火、動火進行嚴格管制,制定并實施動火安全管理制度,落實責任制。9.完善防雷防靜電設施和設備接地設施等。 |
機械傷害 | 1.人員不慎被卷入帶式輸送機、粉碎機等轉動設備內;2.設備運行檢修,造成剪、割、絞等事故;3.機械設備碰撞。擠壓。 | 1.無設備安全防護設施;2.安全操作規程不健全;3.安全管理不嚴;4.工作場地采光不良;5.人員操作失誤。 | 人員傷亡 | Ⅱ | 1.皮帶運轉中不準接觸轉動部位,按規程檢查處理故障。2.皮帶啟動前先發信號,確認無人接觸轉動部位后方可啟動。3.皮帶安全設施齊全完好。 |
觸電 | 1.人員接觸漏電設備。 | 1.絕緣部件老化損壞;2.接零不良;3.漏電保護裝置失靈;4.人員操作失誤。 | 人員傷亡 | Ⅱ | 1.電線、電纜通過高溫區域應加以防護,防止絕緣損壞。2.移動配電箱、板裝設漏電保護器。3.臨時用電應經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專人管理。4.電氣設施選型合理、規范安裝、維修及時,絕緣良好。5.設備外殼進行接地或接零。 |
噪聲與振動 | 1.機器運轉聲音大;機器運轉聲音異常。 | 1.設備運行不正常;2.設備無消聲器、減振器,沒有按時檢修機器;3.設備安裝有缺陷。 | 人身傷害 | Ⅱ | 1.定期對設備進行檢修;2.對噪聲大的設備進行消音減振處理;3.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
高處墜落 | 1.操作失誤,人體失去平衡;2.欄桿或平臺故障,導致墜落;3.操作工有恐高癥。 | 1.操作規程不健全或違章操作;2.操作平臺設計或施工不合技術要求;3.無防護欄;4.惡劣天氣室外作業;5.安全管理不健全,操作工沒有體檢或無高空作業證;6.職工安全意識差。 | 人員受傷 | Ⅱ | 1.勞動防護用品按要求嚴格配備,崗位工人勞動防護用品要穿戴齊全。2.安全防護裝置齊全有效。3.作業人員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 |
灼燙 | 1.硫酸噴射泄露;2.高溫設備,管道無保溫措施。 | 1.硫酸管線泄露,泄露的腐蝕或高溫物料濺及人體等;2.搬運、使用等作業時無意觸及高溫物料或高溫設備;3.作業人員進入現場無個體防護措施;4.車間通風不良。風扇等降溫設備損壞;5.作業人員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作業;違章操作等。 | 人身傷害 | Ⅱ | 1.加強設備設施及管線的維護、檢驗,確保安全完好狀態。2.嚴禁違章作業、違章指揮。3.做好個體防護。勞動防護用品按要求嚴格配備,崗位工人勞動防護用品要穿戴齊全。4.保持車間通風良好。保持風扇等降溫設備完好運行。5.控制作業人員在高溫環境下的作業時間。6.制定詳盡的切合實際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做好崗位培訓,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等。 |
中毒窒息 | 1.氨氣泄露;2.氨濃度超過最高容許濃度;3.無有毒氣體檢測儀或失靈;4.無通風設施或通風設施故障;5.無中毒救護設施和措施。 | 1.氨氣在管路、閥門等處大量泄露,人員在此環境下工作;2.檢查或檢修時,未設有專人監護。未穿戴防護用品;3.有氨氣泄露可能的區域無安全警示標志。通風不良;4.未對作業現場的氨濃度進行監測,導致超過最高容許濃度。5.操作失誤或違章作業等。 | 人員傷亡 | Ⅲ | 1.氨氣管道選型及其安裝要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露。2.新建、大修后的氨氣設施必需經檢查驗收,證明符合安全要求并有安全規程后,才能投入運行。3.對作業現場的氨氣濃度進行及時監測。4.檢查或檢修時,應在人孔處設專人監護。穿戴好防毒面具。5.經常檢查氨氣管道、閥門和法蘭裝置,發現泄露及時修理。6.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