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廠自1998年6月1日起采用液氧汽化充裝(氣)后,在7~8月間連續兩次發生充裝卡具高壓軟管燃爆事故。我們在淺析這兩次事故的基礎上,作了采用液氧汽化充裝后的技術改進。
1 事故的經過
??? 其一:1998年7月6日午后1時左右,醫用氧氣充裝排靠東側一組氣瓶到壓,操作工正在逐只關氣瓶閥,見靠東南側一瓶的瓶閥處有火花,沒等這位操作工反應過來,突然一聲響,頓時黑煙布滿了充填間,充填卡具高壓軟管燃爆斷裂。操作工躲閃及時,沒有受到傷害。據當事人反映,燃爆高壓軟管的氣瓶的氣瓶閥沒關嚴(當時表壓為7~8MPa)。
??? 其二:1998年8月6日午后3:50左右,工業氧充填排東側一組氣瓶到壓,操作工正在逐瓶關瓶閥,突然聽到嘭的一聲,接著就是劈劈啪啪的響動,瞬時間滿屋黑煙。一只氣瓶充填卡具的高壓軟管燃爆斷裂,并向正在關瓶閥的操作工前額和鼻梁子抽去,接著操作工又被氣流沖倒。隨后該氣瓶在氣體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斜著向上朝南墻飛去,撞倒南墻后,氣瓶嘴朝下又向北的水泥地面砸去,瓶閥被砸碎,并把水泥地面砸了一個坑。瓶閥砸碎后,由于受力不均,氣瓶底部又向西墻下暖氣片撞去,把暖氣片的翅片砸下一塊,這時瓶子才算停下來。當我們趕到現場時,氣瓶在東南方向上平躺著,瓶口下瓶體1/3以上變成了黑褐色,而且非常燙手。憑經驗體查,該瓶的全溫至少也在120℃以上,操作工的前額、右臉、鼻梁子被抽腫了;高壓軟管燃爆;瓶閥砸碎;氣瓶有顏色變化。
??? 50多年的制氧生產,很少出現高壓軟管燃爆事故,采用液氧汽化充裝不久就出現這樣的兩次事故,令我們思考,液氧汽化充裝與原氧壓機充裝,采用高壓軟管情況已不同了,必須作技術改進。
2 事故的淺析
??? 這兩次事故是一個事故的重演,只是第二次事故比第一次更加嚴重,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2.1 排空設施與操作的問題
??? (1)沒采用液氧汽化充裝之前,每瓶到壓關閥后管路內體通過排風(空)閥放出。改為液氧汽化充裝之后,原準備排空設施與氧氣袋連接,而后再經氧壓機壓人充裝排,這是從避免氧氣浪費的角度考慮的。但因種種原因沒有連接上,造成排空設備不齊備,這是造成高壓軟管燃爆事故的原因之一。
??? (2)原來充填時為保證壓力,都是到壓后,先關瓶閥,后關切換閥。改為液氧汽化充裝后,由于操作上的習慣,仍按上述方法進行操作。瓶閥關閉有先后,有時關不嚴,有時忘關,再加上排空設施不健全,剩下一兩瓶沒有關或關不嚴,充填卡具的高壓軟管難以承受高熱量高流量氧氣的高壓,這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二。
2.2 高壓軟管內壁的材質是橡膠,實屬易燃品
??? 李鴻瑞同志在他“對現用充氧軟管安全的一些看法”一文中指出: “橡膠軟管絕對不能用于高壓氧氣的灌充。這是因為橡膠是極易燃燒的材料,在空氣中用火柴一劃就點著,在高壓純氧的條件下遇到細微火花(有如靜電跳火),便會瞬間燃起大火,甚至危及設備和人員的安全。”[1]我們深有同感,兩次事故所燃爆的軟管內壁都是橡膠材質。我們做了點燃試驗,果真一點就著。究其原因,正如參考文獻[2]所指出的, “高壓高速的氧氣在通過氧氣瓶閥卡具和高壓膠管內壁時,劇烈沖擊摩擦鋼絲網以及紫銅管內壁,從而放出強大的反應熱。隨溫度升高,放出的熱量急速增大,且瞬間發生的極高熱量不易導出,高熱高壓高速氣流與鋼絲網產生打火作用,使卡具與高壓膠管內壁純氧摩擦起火,從而形成事故。”可燃物質在引爆能量——“三高” (高熱、高速、高壓簡稱“三高”,下同)氣體作用下,燃爆高壓軟管是必然結果。
??? 采用液氧汽化充裝后,在充填匯流排中,氣體流速是原來的6倍,流經充填卡具高壓軟管的氣體流速也是原來的3倍之多。原先制氧充氣是間歇進行,而現在是連續4小時以上不間歇充氣,兩組換充間隔時間短。因此,高壓軟管的問題過去顯得不突出,現在卻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
??? 第二次事故之所以嚴重,是因為已燃燒的橡膠顆粒被“三高”氣體壓入瓶內,與高純氧氣作用,幸虧瓶閥砸碎,能量瞬間泄出;否則的話,氧瓶爆炸,后果更難以想象。
??? 總而言之,高壓軟管內壁是易燃晶——橡膠;又有助燃物——高純度氧氣;引爆能量——“三高”氣體,三個燃爆條件都具備了,加上操作不當,發生上述兩起事故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