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過程中,由于缺乏對氮氣的足夠重視,對氮氣知識掌握不全面,在全國氮氣窒息事故也時有發生。前幾天,干熄焦發生的因氮氣窒息致死一人的安全事故,更是用血淋淋地事實敲響了警鐘: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對氮氣予以高度重視,了解氮氣的特性,充分認識氮氣的危害性,加強對氮氣的安全使用。
??? 一、氮氣的特性
性質簡介:在空氣中,氮氣的含量為78.14%;氧氣20.9%;氫氣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氣、氖氣、氪氣、氙氣和水蒸汽。氮氣為無色、無味、無嗅的惰性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在平常狀態下表現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在標準大氣壓下,氮的沸點為-195.80℃(77.35K)。
??? 生產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溫狀態下氧氣和氮氣沸點的不同,以精餾方法從空氣中分離出純氧和純氮,供生產、非生產過程使用,比如儀表用氮氣做吹掃氣體使用、CBD旋轉密封閥用作氣封等等。在氮氣的制備及使用過程中,生產裝置、工藝管道的泄漏、安全裝置失靈,檢修過程中因未佩帶安全防護用具或因防護不當等,都可能發生氮氣窒息事故。
??? 窒息機理:氮氣與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氣體。其特點是自身濃度增大導致空氣中含氧量降低而發生窒息。一般當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8%時,就會發生窒息事故。氮本身對人體無甚危害,如氮濃度略高時,人員會有輕度頭痛、惡心、嘔吐、幻覺及興奮癥狀。此種情況,如發現早、及時改善通風條件,患者會很快自行恢復。若氮氣含量繼續增高,減少了空氣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難。若吸入純氮氣時,會因嚴重缺氧引發窒息甚至導致死亡。
??? 窒息的危害性:氮氣為無色、無味、無嗅的惰性氣體,是不能僅憑感官判斷相對封閉空間中氮氣是否超標的。當空氣中氧濃度降低時,窒息性事故的發生往往沒有明顯的預兆。據資料記載,氮氣窒息事故發生時,受害者只要在相對濃度較高的氮氣空間中停留2分鐘就很難有逃出或自救能力;當工作空間中氧濃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二、氮氣窒息急救實例
??? 實例一:山東省萊蕪鋼鐵總廠醫院職業病科于1996年6月收治急性氮氣中毒病例6例。該事故發生于動力部制氧車間,車間生產原料是空氣,產品是純氧氣和氮氣。工藝流程:空氣吸入→過濾→壓縮→預冷→空氣凈化系統→空分塔。凈化系統使用硅膠吸附液化空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吸附器內硅膠需定期更換。更換過程:吸附器內通入純氮氣加溫→閥門打開→硅膠落入保溫箱內→工人自箱頂順梯下到箱內更換。此箱位于1 m高的平臺上,箱容積為3 m×2.5 m×5 m,箱頂蓋開口面積為1 m×1 m。事故發生后20分鐘,車間化驗室取樣測得箱內氮濃度為85.2%,氧濃度為9.6%。
??? 中毒經過及表現:6名受害者均為男性,年齡24~47歲,維修鉗工。由于操作錯誤,氮氣泄漏于保溫箱內,3名工人進入后約2分鐘感頭暈、胸悶、全身乏力,2名先入者因窒息而發生昏迷,1名后入者尚能呼救,欲逃離時在箱內的梯子旁失去知覺。3名候在箱頂的工人未戴任何防護用品入箱搶救,相繼暈倒在箱內。車間其他工人戴供氧式防護面具將6名患者救出,發現有3名工人嘔吐出胃內容物;2名大小便失禁;4名有煩躁;2名有抽搐癥狀。受害者在氮氣內停留時間為5~20分鐘。救出至就診時間約15分鐘。
??? 體檢:體溫高2例(38.4℃、38.5℃),血壓高2例,發紺4例,雙瞳孔散大3例,呼吸音粗糙3例,腱反射減弱、消失各1例,壓眶反射消失1例。
典型病例摘要:患者男,24歲,發病后送來我院。當時昏迷,嘔吐胃內容物,大小便失禁。T體溫38.5 ℃,脈搏 118 次/分,呼吸30 次/分,血壓22/12 kPa(165/90 mmHg)。口唇、耳垂發紺,雙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4.5 mm,對光反應遲鈍,雙肺呼吸音粗糙,心臟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肌張力增強,壓眶反射及膝反射消失,無病理反射。血白細胞12.3×109/L,中性粒細胞0.89,淋巴細胞0.11,血氣分析pH 7.396,PO2 8.9 kPa,PCO2 5.8 kPa,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Ⅱ、Ⅲ、avF、V3~V6 T波低平,入院8小時查眼底視網膜靜脈充盈,給予高流量吸氧、降顱壓及應用激素、能量合劑、腦活素等藥物,治療12小時后出現躁動、意識模糊,14小時后逐漸清醒,感頭痛、頭暈、胸悶、腹痛、惡心、乏力,發病前情況敘述清晰,治療5天后痊愈出院。